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再發性腹痛娃的病因與治療

最近有位年輕的媽媽來信, 說自家的女娃娃阿芙今年剛滿五歲, 自從出生後體質就較弱, 還常常喊肚子痛。 對於阿芙小朋友的腹痛, 這位媽媽總結了4條體會:一是如果連著幾頓吃多了, 肚子會疼;二是如果多吃點冷飲, 肚子著點涼, 會疼;三是如果阿芙舌尖發涼, 肚子也會疼;四是阿芙大約一個月左右腹痛一次。 所以半個月一過, 全家人提心吊膽, 生怕孩子再次出現腹痛。 媽媽帶阿芙看了幾家醫院, 沒有檢查出什麼問題, 最後醫生診斷阿芙為再發性腹痛。 因此, 全家人委託阿芙媽媽寫信來詢問, 自家寶貝得的這種“再發性腹痛”究竟是種什麼病?

Advertisiment

首先要向這位媽媽說明的是, 孩子被診斷為再發性腹痛, 通常是3個月內至少曾經發病過3次, 在發病的時候, 嚴重的情況下, 腹痛甚至會影響到寶寶的正常活動, 但是在發作的間隙期裡, 孩子又會表現得比較正常。 這種“症狀”多發于孩子的學齡前及學齡期, 發病率約為10%~20%。 女孩發病多於男孩, 比例為5∶3。 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 再發腹痛的病因、家長應如何配合醫生給寶寶體檢以及家庭護理等問題。

再發性腹痛五病因

病因一:症狀性再發性腹痛, 多由疾病引起, 如上呼吸道感染;化膿性扁桃體炎;肝、膽疾病;泌尿系統病;腸道寄生蟲病, 均可引起腹痛。 腸道寄生蟲病曾經是最常見的病因,

Advertisiment
但近年來得益于飲食衛生狀況的改善, 使得由這種疾病引起的再發性腹痛已明顯減少。

病因二:由腹腔內器質性疾病引起的再發性腹痛, 如潰瘍病、闌尾炎、腸梗阻、急腹症等。

病因三:功能性再發性腹痛, 多是由飲食不當、亂吃零食、冷飲過冷、便秘等引起的。 消化功能紊亂引起的腹痛亦可稱為功能性消化不良。

病因四:精神性再發性腹痛, 國內外有報告認為再發性腹痛與小兒心理障礙有關, 如緊張、壓抑等。

病因五:在近期的學術研究中, 多家醫院認為再發性腹痛與慢性胃炎及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

再發性腹痛三表現

表現一:腹痛的部位與性質主要依靠患病寶寶的敘述。 在體檢的時候應特別注意引導患兒合作, 以便檢查出是否有壓痛、肌緊張或腫物。

Advertisiment
年齡稍大的孩子在檢查過程中, 通常問題不大, 能夠合作。 但是年齡較小的孩子往往不能合作, 這時就要依靠突然發生的、反常的哭鬧、面色蒼白、出汗、精神差和特殊體位來判斷。

表現二:瞭解患兒的飲食、嘔吐及大便情況等消化系統症狀, 有助於判斷病因。

如為飲食不當、消化功能紊亂引起的腸痙攣, 患兒會表現為突然發作的陣發性腹痛, 每次發作持續時間不長, 從數分鐘至數十分鐘, 時痛時止。 每日發作或間隔數日發作, 多數腹痛程度較輕, 常在吃飯時發作, 一會兒就會過去, 發作之後便會玩耍如常。 病情嚴重的孩子會表現為哭鬧不安、翻滾出汗, 甚至面色蒼白, 手足發涼。

表現三:患兒如在病情發作時接受檢查,

Advertisiment
多數腹部無異常發現, 少數可表現腹部有輕壓痛, 或似有肌緊張。 間歇期全腹柔軟, 無壓痛、無腸型、無腫物, 偶爾能摸到條索狀痙攣的腸管, 常有腹脹, 腸鳴音亢進。

再發性腹痛七檢查

檢查一:大便常規, 檢查有無不消化物與寄生蟲卵。

檢查二:外周血, 必要時查白細胞及分類以排除炎症感染。

檢查三:X線檢查, 以觀察腸淤脹與游離氣體。 必要時做鋇餐或鋇灌腸以觀察有無潰瘍病、胃炎、十二指腸炎、腸粘連或憩室等。

檢查四:胃鏡檢查, 對於慢性反復發作的腹痛患兒, 應進行胃鏡檢查, 有助於全面發現胃部病變如胃炎、十二指腸炎、潰瘍病等。

檢查五:胃電圖檢查, 因為屬於無創性檢查, 對於患兒來說比較容易接受,

Advertisiment
但這種檢查所得到的結果特異性不強, 僅能作為參考使用。

檢查六:幽門螺桿菌檢查, 與慢性反復發作的腹痛有密切關係, 如發現幽門螺桿菌應給與治療。

檢查七:胃動力學檢查, 如食管與十二指腸測壓、即時超聲、胃排空試驗, 可幫助判斷有無消化道動力障礙。

再發性腹痛診斷清

診斷一:再發性腹痛主要的診斷依據是反復發作的腹痛。

診斷二:過去的發作史對診斷有幫助, 家長應該記清發病規律和孩子的疼痛感覺。 醫生要首先排除器質性疾患, 特別是外科急腹症。

診斷三:常見引起再發性腹痛的疾病, 有膽道蛔蟲病、蛔蟲團腸梗阻、闌尾炎、腸套疊, 以及較少見的腸扭轉、腸穿孔、胰腺炎等。 醫生均應作必要的檢查, 認真進行鑒別。

診斷四:有的內科疾病也可以引起較重的腹痛,如大葉肺炎發病時、急性心力衰竭導致肝臟迅速增大等。

再發性腹痛六治療

治療一、對於症狀性再發性腹痛,首先是積極治療原發病,對症治療。

治療二、對於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再發性腹痛要給予相應的內、外科治療。

治療三、功能性再發性腹痛約占再發性腹痛的95%左右,治療重點有以下4條。

1.合理餵養。4個月以內的嬰兒儘量採用純母乳餵養,以純母乳餵養很少發生消化不良和腹痛。嬰兒添加輔食要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兒童進食以主副食為主,不要亂加“營養食品”。規律吃飯,飯前不要吃零食,包括飲料,飯後吃水果。睡醒午覺可集中吃糕點糖果。吃飯時要主副食搭配、葷素搭配、幹稀搭配,多食蔬菜,不要偏食。

2.採用助消化藥。如出現消化不良,嬰兒可給胃酶合劑,兒童採用酵母片,腹脹採用乳酶生。

3.消化不良引起的急性腸痙攣是兒科常遇到的急症,患兒常突然發作,哭鬧不安,腹脹、腸鳴音亢進,在排除器質性急腹症後,可給予開塞露通便,既是診斷措施可以排除腸梗阻,又是治療措施。患兒排便排氣後,腹痛可立即停止。

4.物理療法。用暖手按摩腹部,或腹部放熱水袋、暖寶等,用以暫時緩解腹痛。此外,還可以使用止痛效果好的針灸療法或穴位按摩。對於兒童,可取合穀、足三裡、三陰☆禁☆交三穴位。如臍上痛,則加中脘穴;臍下痛則加關元、中極穴;若臍周痛,則加天樞、氣海穴;側腹痛可加陽陵泉穴。

治療四:如發現胃炎、潰瘍病及幽門螺桿菌感染,要給予相應治療。

治療五:如發現有胃腸動力障礙,可給予促動力藥,如嗎丁啉口服。

治療六:如發現有精神障礙,應給予心理療法。

認真進行鑒別。

診斷四:有的內科疾病也可以引起較重的腹痛,如大葉肺炎發病時、急性心力衰竭導致肝臟迅速增大等。

再發性腹痛六治療

治療一、對於症狀性再發性腹痛,首先是積極治療原發病,對症治療。

治療二、對於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再發性腹痛要給予相應的內、外科治療。

治療三、功能性再發性腹痛約占再發性腹痛的95%左右,治療重點有以下4條。

1.合理餵養。4個月以內的嬰兒儘量採用純母乳餵養,以純母乳餵養很少發生消化不良和腹痛。嬰兒添加輔食要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兒童進食以主副食為主,不要亂加“營養食品”。規律吃飯,飯前不要吃零食,包括飲料,飯後吃水果。睡醒午覺可集中吃糕點糖果。吃飯時要主副食搭配、葷素搭配、幹稀搭配,多食蔬菜,不要偏食。

2.採用助消化藥。如出現消化不良,嬰兒可給胃酶合劑,兒童採用酵母片,腹脹採用乳酶生。

3.消化不良引起的急性腸痙攣是兒科常遇到的急症,患兒常突然發作,哭鬧不安,腹脹、腸鳴音亢進,在排除器質性急腹症後,可給予開塞露通便,既是診斷措施可以排除腸梗阻,又是治療措施。患兒排便排氣後,腹痛可立即停止。

4.物理療法。用暖手按摩腹部,或腹部放熱水袋、暖寶等,用以暫時緩解腹痛。此外,還可以使用止痛效果好的針灸療法或穴位按摩。對於兒童,可取合穀、足三裡、三陰☆禁☆交三穴位。如臍上痛,則加中脘穴;臍下痛則加關元、中極穴;若臍周痛,則加天樞、氣海穴;側腹痛可加陽陵泉穴。

治療四:如發現胃炎、潰瘍病及幽門螺桿菌感染,要給予相應治療。

治療五:如發現有胃腸動力障礙,可給予促動力藥,如嗎丁啉口服。

治療六:如發現有精神障礙,應給予心理療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