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六歲孩子學畫畫,自信和自由最重要

曾經有人說過六歲以前人人都是藝術家, 孩子在六歲之前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現在很多男家長喜歡給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 可是輔導班的填鴨式教育很容易將孩子的靈性, 這樣真的可以讓寶寶成為藝術家嗎? 

其實美術中最重要的不是“像”。 作為家長, 要努力控制自己對“像”的認識, 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 不應打擾孩子的觀察和思考, 讓他們培育出最基本的美術素質—自信和自由。 有同感的爸媽們可以去看這篇培養孩子藝術情操的完整文章。  

1.不懂美術能教孩子美術嗎? 

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一位農民,

Advertisiment
不識字, 但他很想讓孩子們學習成才。 每天都會拿一本書看, 孩子們看到爸爸每天看書看報, 也養成了每天看書學習的習慣。 有一天, 他們發現父親把書拿倒了, 原來父親並不識字。 教育不在於你有多少知識, 而在於我們的方法。 你能不能引導孩子學美術, 取決於孩子是不是那塊料。 所以想引導孩子學美術, 應當先考慮以下問題: 

堅定信心, 你的孩子適合學美術嗎?一定適合。 視覺、大腦和手的協調是人的能力, 感受世界更是人類的天賦。 從孩子們第一次會拿東西, 他們就開始嘗試繪畫了。 繪畫是人類最普遍的文化天賦。 孩子們天生都是藝術家。  

保護天賦, 很多人問:“天生都是藝術家, 為什麼我不會畫畫?”能成為藝術家,

Advertisiment
甚至能理解藝術的都很難。 即便是在藝術圈裡, 眾多美術院校出來的人, 都不能成為藝術家。 因為在教育和自身發展過程中, 天賦會被逐漸磨滅。 因此, 在整個美術教育過程中, 保護孩子們的天賦是重要的開始。  

正確引導, 正確引導的核心就是如何幫助孩子最大程度地保護他們的天賦。 包括保護他們的信心、觀察力、思考力。 人類天賦被磨滅有教育的原因, 也有生理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原因。 在適當的時候, 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教育, 是讓這種天賦發展的重要條件。  

提供條件, 好的土壤才能培養出好苗子。 你應該給孩子優秀的藝術老師、充足的畫材、大量印刷精美的畫冊、全世界頂尖美術館的參觀機會、去世界藝術之都居留。

Advertisiment
——我完全不能給孩子這些, 應該放棄嗎?當然不是!你可以給孩子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你自己和這個世界。 和孩子們一起欣賞和體驗周圍的世界, 當你看到一朵小花, 可以讚美它的生命力, 當你看到傍晚的彩霞, 可以讚美自然的壯觀。 你可以不是詩人或藝術家, 也可能沒有那麼強烈的感受。 但只要簡單的表達, 就可以讓孩子和你一起愛上美的世界。  

你能夠理解和貫徹上面這幾點, 就有可能成為一個藝術家或者鑒賞家的家長。  

2.美術要學什麼? 

大多數人會將美術課等同於畫畫, 甚至將畫畫等同於藝術修養。  

美術教育不等同“畫畫”。 美術是思想的視覺展示方式, 你可以將畫畫理解成為一門技術, 美術的關鍵就是學會如何將技術和思想融合為一體。

Advertisiment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 尋找想表達的思想是最重要的, 其次才是表達的技術問題。  

這其實就是內容和形式的問題, 如何找到內容, 是美術學習的第一個重點。 這個內容可以是有意識的思考和無意識的感受。 人的不同階段, 不同環境, 不同性別, 不同時間都可能不同。 學習美術的目的就是學會敏感地找到這些內容, 這可以暫時稱之為“靈感”。  

孩子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內容”。  

3歲以下的孩子喜歡畫圈狀或反復的線條; 

3-6歲的孩子喜歡畫模糊但精煉的造型, 此前都是天生的藝術靈性階段; 

7-8歲的孩子失去了天生的靈性, 開始進入繪畫痛苦期, 他們開始能夠認真觀察事物, 希望最大限度去模仿客觀真實; 

Advertisiment

14歲以後, 如果孩子還能保持藝術天分, 他們開始主動思考, 將美術真正藝術化, 加入自己的主觀內容。  

美術教育要做的是根據孩子的不同階段, 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讓他們學會找到和專注於自己的內容, 並將這種內容延展。 孩子的發展有其自然過程, 不需要過多干涉。 在整個過程中, 教育者應僅僅是組織者、觀察者和幫助者。  

3.自信和自由 

美術中最重要的不是“像”。 作為家長, 要努力控制自己對“像”的認識, 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 不應打擾孩子的觀察和思考, 讓他們培育出最基本的美術素質——自信和自由。  

很多人認為自己不會畫畫, 甚至不懂美術, 尋找其根本原因, 和他們童年的美術教育有關, 當老師告訴你你的畫不對, 你的畫不像或者不好,這意味著他對你的一切美術素質加以否定,其原因可能僅僅是你和標準不一樣。孩子喜歡取悅于成人,他們不得不放棄原來的感覺、想法、理解甚至眼睛,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一切都很不好。如果他們不能完成成人標準的美術,他們只好放棄,並背著這個包袱度過一生,這種情況最可能發生的時間是7-8歲。 

另一些孩子很好地學習標準,並出色地完成。有幸得到讚賞,但他們已經不幸地被限制在標準中無法自拔。他們失去了獨立思考和觀察的能力,丟掉了自己的藝術感覺,按照理論去繪畫。最後成為沒有靈性的畫家。 

自信和自由不僅用在孩子的美術中,也用在美術鑒賞中,同時還會影響到他的整個世界觀和人生觀。 

4.美術是為了創意嗎? 

大眾認為藝術家很有創意,所以學美術就是要學創意,這是大多數人的誤區。很多美術老師也強調美術中的創意、創造力。但創意不是美術的根本,只是美術的皮毛。這裡所說的創意,是指由老師或家長引導的所謂“創造”性作品。前面說過,美術是表達思維內容的方法,因此美術的核心是思考,從現代藝術到當代藝術,美術越來越接近哲學,藝術家的創作越來越表現出追求真理的方向,通過作品表達個人對人生、世界的探索感悟。 

這讓家長聽起來害怕了,似乎哲學和兒童相去太遠吧?其實,這要討論我們的教育目標,我們的目標是為了讓他找到自我,創造新價值。那麼我們的所有教育方法都應當對準這個目標,美術也不例外。因此,我們在兒童美術中應避免技法和創意這些巧智,而更應強調自發的感受和欣賞,在美的浸潤中,逐漸養成孩子美的“我”。這樣,他會發現他不必取巧於別人欣賞的技法和創意,他們的創作完全由心而發,就像6歲以前的感覺。在這種感覺裡,他能自由和自信地觀察,繪畫,塑造,這些都在他“心”裡。保持這種感覺的目的是完成“自我”的塑造。美術在這裡不是簡單的技巧,而是培養“人”的方法。 

如果過早給孩子灌輸“創意”,他們反而耗費了大量精力去迎合抽象的創意,而不是認真地觀察世界,體會內在的情感。這是一種流於表面的美術,而不是通往藝術之路。 

我想提醒家長,這種感覺會在7歲後逐漸消失,孩子開始取巧和困惑於外在的方法,他會逐漸失去藝術和自我的本質,成為畫匠或迷惑痛苦的藝術家。就像畢卡索說的,“我用一生的時間只是為了找回童年的感覺。”在錯誤的美術教育下,大多數孩子的藝術生涯在8歲左右結束。 

5、家長應當做什麼 

1、儘量多地幫助孩子體驗各種生活,觀察各種事物和顏色,你不用刻意要求他觀察,只是看到美景之後讚美一句,比如看到紅葉,你可以讚美,看到不同的紅色,你可以說這個更紅,那個又紅一點。問孩子更喜歡哪個之類。他和你的視角和觀點可以不一樣,鼓勵他說出自己的看法。 

2、和孩子交流他的畫,但不是問畫的意義,只就表面的來看,你不懂的地方要問孩子,他們腦子裡有一整套故事,也儘量讓孩子表達對各種畫面的看法。 

3、當你孩子畫畫被別人“教”壞,你要和他一起修復,你可能用1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拯救他一生的繪畫天賦。當孩子認為自己畫不像的時候,你可以在旁邊畫(如果你是繪畫高手,要手下留情),畫面要稍微模糊,不要很清晰地表現形狀。讓他來評判你的作品,告訴他你自己喜歡這樣畫的,然後問他還有什麼方法畫,鼓勵他用不同的方法畫出一個他最喜歡的東西,你也可以和他比賽。如果他能用3種以上的方法畫出來,說明他沒問題了。 

4、盡可能將孩子的畫展示出來,同時用合適的方法評論他們的作品,讓他們自信地進步。這件事每個家長自己做最好,如果你不會評論孩子的畫了,發到大大車的大畫板裡讓大家幫著評論吧。 

最後應當做的是,不做那些不該做的事情,特別是3-6歲的時候一定不要“教”你的孩子畫畫。 

你的畫不像或者不好,這意味著他對你的一切美術素質加以否定,其原因可能僅僅是你和標準不一樣。孩子喜歡取悅于成人,他們不得不放棄原來的感覺、想法、理解甚至眼睛,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一切都很不好。如果他們不能完成成人標準的美術,他們只好放棄,並背著這個包袱度過一生,這種情況最可能發生的時間是7-8歲。 

另一些孩子很好地學習標準,並出色地完成。有幸得到讚賞,但他們已經不幸地被限制在標準中無法自拔。他們失去了獨立思考和觀察的能力,丟掉了自己的藝術感覺,按照理論去繪畫。最後成為沒有靈性的畫家。 

自信和自由不僅用在孩子的美術中,也用在美術鑒賞中,同時還會影響到他的整個世界觀和人生觀。 

4.美術是為了創意嗎? 

大眾認為藝術家很有創意,所以學美術就是要學創意,這是大多數人的誤區。很多美術老師也強調美術中的創意、創造力。但創意不是美術的根本,只是美術的皮毛。這裡所說的創意,是指由老師或家長引導的所謂“創造”性作品。前面說過,美術是表達思維內容的方法,因此美術的核心是思考,從現代藝術到當代藝術,美術越來越接近哲學,藝術家的創作越來越表現出追求真理的方向,通過作品表達個人對人生、世界的探索感悟。 

這讓家長聽起來害怕了,似乎哲學和兒童相去太遠吧?其實,這要討論我們的教育目標,我們的目標是為了讓他找到自我,創造新價值。那麼我們的所有教育方法都應當對準這個目標,美術也不例外。因此,我們在兒童美術中應避免技法和創意這些巧智,而更應強調自發的感受和欣賞,在美的浸潤中,逐漸養成孩子美的“我”。這樣,他會發現他不必取巧於別人欣賞的技法和創意,他們的創作完全由心而發,就像6歲以前的感覺。在這種感覺裡,他能自由和自信地觀察,繪畫,塑造,這些都在他“心”裡。保持這種感覺的目的是完成“自我”的塑造。美術在這裡不是簡單的技巧,而是培養“人”的方法。 

如果過早給孩子灌輸“創意”,他們反而耗費了大量精力去迎合抽象的創意,而不是認真地觀察世界,體會內在的情感。這是一種流於表面的美術,而不是通往藝術之路。 

我想提醒家長,這種感覺會在7歲後逐漸消失,孩子開始取巧和困惑於外在的方法,他會逐漸失去藝術和自我的本質,成為畫匠或迷惑痛苦的藝術家。就像畢卡索說的,“我用一生的時間只是為了找回童年的感覺。”在錯誤的美術教育下,大多數孩子的藝術生涯在8歲左右結束。 

5、家長應當做什麼 

1、儘量多地幫助孩子體驗各種生活,觀察各種事物和顏色,你不用刻意要求他觀察,只是看到美景之後讚美一句,比如看到紅葉,你可以讚美,看到不同的紅色,你可以說這個更紅,那個又紅一點。問孩子更喜歡哪個之類。他和你的視角和觀點可以不一樣,鼓勵他說出自己的看法。 

2、和孩子交流他的畫,但不是問畫的意義,只就表面的來看,你不懂的地方要問孩子,他們腦子裡有一整套故事,也儘量讓孩子表達對各種畫面的看法。 

3、當你孩子畫畫被別人“教”壞,你要和他一起修復,你可能用1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拯救他一生的繪畫天賦。當孩子認為自己畫不像的時候,你可以在旁邊畫(如果你是繪畫高手,要手下留情),畫面要稍微模糊,不要很清晰地表現形狀。讓他來評判你的作品,告訴他你自己喜歡這樣畫的,然後問他還有什麼方法畫,鼓勵他用不同的方法畫出一個他最喜歡的東西,你也可以和他比賽。如果他能用3種以上的方法畫出來,說明他沒問題了。 

4、盡可能將孩子的畫展示出來,同時用合適的方法評論他們的作品,讓他們自信地進步。這件事每個家長自己做最好,如果你不會評論孩子的畫了,發到大大車的大畫板裡讓大家幫著評論吧。 

最後應當做的是,不做那些不該做的事情,特別是3-6歲的時候一定不要“教”你的孩子畫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