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六大寶寶常用退燒方法對與錯

“寶寶發燒了, 趕緊給他退燒吧!”即使寶寶發燒很常見, 但每一次面對寶寶發燒, 做父母的心裡還是會有擔心, 還是希望寶寶的體溫快快恢復正常。 但有時候, 你的出發點是好 的, 但方法未必得當。

用被子捂汗——容易脫水

這是代代相傳的退燒方法, 不過, 現在還是不要用了, 因為寶寶發燒體溫本來就高, 給 他穿過多的衣服或蓋厚被子, 反而不利於皮膚散熱、降溫, 越捂體溫可能越高, 如果寶寶出汗過多, 還容易造成寶寶脫水, 誘發高熱驚厥。

用冰袋冷敷或用冷水擦身——無法散熱

發燒時, 人的皮膚毛孔是收縮的,

Advertisiment
體內的熱量不容易散發出來。 如果環境溫度高的話, 皮膚的毛孔才會擴張, 體內的熱量才能通過皮膚散發出來。 如果用冰袋冷敷或用冷水擦身, 皮膚的血管就會收縮, 皮膚就像銅牆鐵壁, 熱量無法散發出去。 皮膚經過冷敷, 體表溫度確實降低了, 但如果這時測肛溫或口溫就會發現, 因為體內的熱量散不出去, 寶寶的體內溫度更高了, 這種情況會讓寶寶更不舒服。

酒精擦拭——刺激大, 酒精中毒

酒精擦拭也是以前常用的退燒方法, 用稀釋的酒精擦拭皮膚, 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 加速水分的蒸發, 通過酒精的揮發作用帶走體表的熱量, 使體溫降低。 但是用酒精擦拭可能造成寶寶的皮膚快速舒張及收縮, 對寶寶的刺激比較大,

Advertisiment
而且, 酒精如果稀釋不夠的話, 還有可能通過寶寶稚嫩的皮膚吸收入體內, 造成寶寶酒精中毒, 因此現在醫生不提倡家長自己用這種方法給寶寶降溫。

光吃藥, 不喝水——退燒效果不好

體溫超過38.5℃要給寶寶吃退燒藥, 可有的家長卻說退燒藥的效果不好, 燒退不下來。 這和寶寶喝水多有關。 要知道, 要想讓熱量從體內排出, 需要有載體, 就是水分, 也就是說, 通過出汗或排尿將熱量帶出來。 退燒效果好不好, 和水分補充得是否充足有極大的關係。 發燒本來體內水分消耗就大, 如果寶寶不喝水, 即使吃了退燒藥, 退燒效果也不好。

高燒不吃退燒藥——消耗體力, 增加寶寶痛苦

有的媽媽不願意給寶寶吃藥, 擔心藥有副作用, 所以寶寶燒到38.5℃或者超過39℃ 也不給寶寶吃退燒藥。

Advertisiment
這種做法也不對。 寶寶的體溫超過38.5℃, 會消耗體力, 讓寶寶精神不振, 非常難受, 此時應該給他吃退燒藥降溫, 減輕寶寶的痛苦, 同時讓寶寶保存體力應對疾病。 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都是很安全的退燒藥, 可以按照寶寶的體重在推薦劑量下給寶寶服用。

一發燒就輸液——胃腸功能紊亂, 免疫系統受損

許多家長認為輸液退燒快, 希望能以這種方法讓寶寶迅速退燒。 其實, 現在兒童口服退燒藥通常服用後30分鐘就能起效, 而且口服退燒藥副作用小, 比較安全。 輸液次數多了, 不僅會導致寶寶食欲下降, 胃腸功能紊亂, 還會使寶寶的免疫系統受到損傷, 對他長遠的健康也會有影響。

退燒,
Advertisiment
應該這樣做

1. 每隔半個小時左右給寶寶量一次體溫, 體溫在38.5℃以下時, 可以採用物理降溫的方法。 可以採用洗溫水澡、溫水擦浴以及將室內的溫度適當調低的物理降溫方法, 説明寶寶將體內的熱量排出。

2. 如果寶寶體溫超過38.5℃, 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退燒藥, 以緩解體溫太高給寶寶帶來的痛苦。 兒科醫生推薦的嬰幼兒退熱劑主要有兩種成分: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3. 給寶寶吃退燒藥時, 當一日只需服用兩三次退燒藥就能退燒時, 建議選擇單一退燒藥品, 因為每增加一種藥品, 就會使吃錯藥的風險增加一倍。 另外, 一旦出現不良反應, 很難鑒別是哪種藥物導致的, 因此用一種退燒藥就能有效退燒時, 不要交替使用兩種。

Advertisiment

1. 一定要給寶寶補充足夠的水分, 少量多次地喝溫水, 如果寶寶不願意喝白開水, 可以讓他喝稀釋的果汁。 喝水有利於通過代謝幫助散熱, 可以補充丟失的水分, 防止虛脫。

2.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既不能門窗緊閉, 也不能吹穿堂風, 室內溫度不可忽冷忽熱。

3. 儘量讓寶寶多休息, 保證充足的睡眠。 飲食宜清淡、爽口、不油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