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六個月的寶寶的教育

個月的寶寶給了家長更多的驚喜, 為了讓寶寶更好地成長, 早教必不可少。 而隨著寶寶的成長發育, 寶寶的早教方案也要做一定的調整了,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適合六個月寶寶的早教方案。

一、大運動

1.靠坐一獨坐

每天經常讓寶寶練習雙手拉著你的兩個手指坐起來, 用枕頭等墊著寶寶的背部使其靠坐, 在寶寶能較穩的靠坐後, 逐步移走後邊的靠墊。 把玩具放在夠著處, 讓寶寶坐著玩一會兒。 每次時間不宜太長, 開始5—10分鐘, 每天練習3~4次。

2.翻滾

在平坦不太軟的床上, 或地上鋪席子或塑膠地板塊,

Advertisiment
寶寶先仰臥, 用一件新鮮的有聲有色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 引導他從仰臥變為側臥、俯臥, 再從俯臥轉成仰臥。 讓寶寶翻身打滾, 但要注意安全。

3.打轉

讓寶寶俯臥床上, 家長用玩具在寶寶一側引誘。 這時寶寶會以腹部為支點四肢騰空, 上肢想夠取玩具, 下肢也著急地搖動, 身體在床上打轉轉。

4.練習跳蹲

家長坐在椅子上扶著寶寶腋下, 讓他站在家長的腿上, 將寶寶提起、放下數次, 鍛煉寶寶小腿的支撐力, 為站立打基礎。

5.試爬

讓寶寶俯臥, 家長先將手放在寶寶的腳底, 利用寶寶腹部著床和原地打轉的動作, 幫助他向前匍行。 進行一段時間地訓練後, 家長可在寶寶頭部前方, 用玩具不斷跟隨著寶寶的動作緩慢向前搖動,

Advertisiment
鼓勵寶寶試著向前爬行夠取玩具。

二、精細動作

1.抓取小東西

用手指抓小的東西, 可以鍛煉指尖細小肌肉的協調動作, 這是促進神經系統反應的必要條件。 家長要讓寶寶練習用手抓東西, 每天數次, 抓取物體從大逐漸變小。 選擇小的物品, 要以衛生安全為原則, 以免誤食口內發生危險。 可以選小餅乾、小米花等, 即使吃進口內也會立即溶化變軟。 不能抓紐扣、硬豆或藥片。 抓取活動練習持續數月, 直到寶寶會靈巧捏取很小的東西為止。

2.玩具換手

將寶寶抱成坐位, 面前放一些彩色小氣球等物品, 玩具可從大到小。 開始訓練時, 玩具放在寶寶一伸手就可拿到的地方, 逐漸移到遠一點的地方, 讓寶寶伸手去抓握。 接著再給他下一個小彩球讓他去抓,

Advertisiment
鼓勵他繼續伸手向遠處抓取玩具, 並學習將彩球從一隻手轉換到另一隻手, 從而培養寶寶手的靈活性。 通過玩具傳手, 可以讓寶寶練習手的技巧, 並學會解決問題。

3.抓扔玩具

讓寶寶坐在桌旁, 在桌子上擺數種玩具, 家長一個接一個地將玩具塞進寶寶小手, 當寶寶的兩隻手都握有玩具時, 繼續給他第三個、第四個……促使寶寶像“熊瞎子掰棒子”一樣, 扔掉一個玩具再拿一個玩具, 不斷練習抓握, 增進手的靈活性。

三、語言

1.教寶寶聽懂更多的話

這時期與寶寶說話仍然很重要, 要讓他懂得語言和很多動作和物品之間的聯繫。 家長做動作時還要加上語言。 在寶寶進食時說“寶貝!吃飯了”, “哎!好好吃呀!”等等。 在外出散步時,

Advertisiment
可以說“寶貝!狗來了”, “啊, 花開得真好看呀!”媽媽在做家務時, 可以將寶寶放在身旁, 邊做邊解釋說:“媽媽要晾衣服了, 你在一旁好好等著。 ”

2.教物品名稱

反復教寶寶認識他熟悉並喜愛的各種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稱, 如起床時, 可以教他認識小被子、衣服;餵奶時, 教他認識奶瓶、手絹;坐小車時說“這是小車”等。 教寶寶認識物品, 結合當時的活動內容反復教, 如給寶寶戴帽子外出, 家長不僅拿帽子給他看, 還告訴他“這是帽子, 亮亮的帽子”。 吃餅乾時認識餅乾。 吃蘋果時對寶寶說“這是蘋果”。 在玩耍時教寶寶各種玩具的名稱。 這個時期, 寶寶雖然不會說話, 慢慢的他能聽懂很多話, 對日後語言發展有重要作用。

3.教發爸爸、媽媽聲

Advertisiment

隨著寶寶與外界接觸的增加, 與親人的交往增加.寶寶的發音反應越來越強烈, 好像總要說些什麼, 此時已不是單獨的母音或輔音, 而是發出一些音節。 家長要有意識地教他一些音節的發音, 如ba-ba, ma-ma, da-da等。 寶寶可很清晰地模仿發出這些音, 但沒有任何意義。 此時家長在他發音時要給予應答和鼓勵, 使他建立此音與實際意義的聯繫, 為他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打好基礎。

4.唱兒歌做動作

讓寶寶面對面坐在家長膝蓋上, 家長與寶寶手把手一面念兒歌《拉大鋸》:拉大鋸, 扯大鋸, 姥姥家, 唱大戲, 爸爸去, 媽媽去, 小寶寶也要去。 一面前後搖動, 作拉鋸樣。 念到“也要去”時讓寶寶身體向後傾倒。 以後每念到“也要去”時, 家長不動, 看寶寶是否將身體向後傾倒。

其他兒歌也可以配合動作,動作只在某一句上做同樣動作,但不能每句都做動作。6個月的寶寶只能學會一個兒歌做一個動作。

四、認知

1.培養觀察能力

在室內佈置適合寶寶月齡、色彩鮮豔的畫,逗引寶寶注意觀察周圍的環境,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

2.挾奶瓶,自喂餅乾

寶寶吃飯時,可以訓練他自己用雙手扶著奶瓶吃奶。兩頓奶之間可以給寶寶一塊軟質餅乾,放在他手裡,鼓勵他自己拿著吃,訓練寶寶的握持能力。

3.訓練定時睡眠和大小便的習慣

6個月的寶寶已經能逐步顯示出最初的獨立性,正是抓住時機培養他良好生活習慣的時候。家長要從按時入睡起床,早晨吃奶後坐盆。從養成早晨排便,定時定量餵養等習慣入手,培養寶寶的好習慣。

五、社交

1.認人

寶寶經過了對人的泛化認識後,逐漸有了分化的認識,開始出現怯生的表現,這是寶寶的進步。此時要多給寶寶接觸人的機會,觀察他對熟人、生人的不同反應,教會他對熟人用微笑或發音來打招呼,對生人逐漸適應。多與人友好交往,逐漸增加熟悉的人數,減輕他怯生反應的強度。

2.藏貓貓

使寶寶快樂和反應敏捷,增進親子感情。媽媽取坐位,讓寶寶面對面坐在她腿上,媽媽一手扶著寶寶的髖部,一手扶著他的腋下保持平衡。爸爸在媽媽背後,讓寶寶一隻手抓住爸爸的手指,另一隻手抓住媽媽的胳膊,爸爸先拉一下被寶寶抓住的手,當寶寶朝這邊看時,爸爸從媽媽背後另一邊突然伸出頭來親熱地叫“寶貝”,當寶寶轉頭找到爸爸時,會笑出聲來。

3.點頭搖頭

經常用點頭表示“對啦”,用搖頭表示“不對或不好”。當家長做動作時要加上口頭語言“對”或“不對”,寶寶就會漸漸學會模仿家長的表示方式。當寶寶要吃東西時,家長給寶寶拿好吃的,教寶寶點頭,並說“對,對”。然後拿另一種寶寶不喜歡的東西給寶寶,教他搖頭並說:“不對,不對”。經過多次訓練後,寶寶就會主動用點頭表示“對”,搖頭表示“不對”。

4.學會伸雙手求抱

家長要利用各種形式引起寶寶求抱的願望,如跟寶寶說抱他上街、找媽媽、拿玩具等。抱寶寶前要向寶寶伸出雙臂問他:“抱抱好不好?”以這樣的形式鼓勵寶寶將雙臂伸向你。

其他兒歌也可以配合動作,動作只在某一句上做同樣動作,但不能每句都做動作。6個月的寶寶只能學會一個兒歌做一個動作。

四、認知

1.培養觀察能力

在室內佈置適合寶寶月齡、色彩鮮豔的畫,逗引寶寶注意觀察周圍的環境,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

2.挾奶瓶,自喂餅乾

寶寶吃飯時,可以訓練他自己用雙手扶著奶瓶吃奶。兩頓奶之間可以給寶寶一塊軟質餅乾,放在他手裡,鼓勵他自己拿著吃,訓練寶寶的握持能力。

3.訓練定時睡眠和大小便的習慣

6個月的寶寶已經能逐步顯示出最初的獨立性,正是抓住時機培養他良好生活習慣的時候。家長要從按時入睡起床,早晨吃奶後坐盆。從養成早晨排便,定時定量餵養等習慣入手,培養寶寶的好習慣。

五、社交

1.認人

寶寶經過了對人的泛化認識後,逐漸有了分化的認識,開始出現怯生的表現,這是寶寶的進步。此時要多給寶寶接觸人的機會,觀察他對熟人、生人的不同反應,教會他對熟人用微笑或發音來打招呼,對生人逐漸適應。多與人友好交往,逐漸增加熟悉的人數,減輕他怯生反應的強度。

2.藏貓貓

使寶寶快樂和反應敏捷,增進親子感情。媽媽取坐位,讓寶寶面對面坐在她腿上,媽媽一手扶著寶寶的髖部,一手扶著他的腋下保持平衡。爸爸在媽媽背後,讓寶寶一隻手抓住爸爸的手指,另一隻手抓住媽媽的胳膊,爸爸先拉一下被寶寶抓住的手,當寶寶朝這邊看時,爸爸從媽媽背後另一邊突然伸出頭來親熱地叫“寶貝”,當寶寶轉頭找到爸爸時,會笑出聲來。

3.點頭搖頭

經常用點頭表示“對啦”,用搖頭表示“不對或不好”。當家長做動作時要加上口頭語言“對”或“不對”,寶寶就會漸漸學會模仿家長的表示方式。當寶寶要吃東西時,家長給寶寶拿好吃的,教寶寶點頭,並說“對,對”。然後拿另一種寶寶不喜歡的東西給寶寶,教他搖頭並說:“不對,不對”。經過多次訓練後,寶寶就會主動用點頭表示“對”,搖頭表示“不對”。

4.學會伸雙手求抱

家長要利用各種形式引起寶寶求抱的願望,如跟寶寶說抱他上街、找媽媽、拿玩具等。抱寶寶前要向寶寶伸出雙臂問他:“抱抱好不好?”以這樣的形式鼓勵寶寶將雙臂伸向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