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公共場所不管教孩子,負面影響太多

公共場所管教孩子是一把雙刃劍, 因為如果不好還管教, 那麼其他人會認為這是個失職的父母, 疏忽了對孩子的管教;但如果父母管教孩子, 則又會背上嚴厲的罪名。 對此育兒專家建議, 情願背負失職之名, 也不要再公共場所管教孩子, 具體理由如下。

1.不把父母的話當回事

父母不應該經常性的在公共場所管教孩子, 因為孩子們也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父母一直對孩子們的表現感到失望和不安, 那麼孩子再增加幾個惡作劇也是無傷大雅的, 所以說父母還是要考慮使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生氣了,

Advertisiment
而不是在公共場所對著孩子咆哮和大吼。 否則只會讓孩子把父母的話不當回事了。

2.會更加變本加厲

當父母在公共場所對著孩子大喊大叫時, 一定會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孩子們會立馬明白這樣父母肯定會覺得很丟臉, 進而會把握住機會在公共場所製造麻煩。

3.孩子們需要在家學習

在家裡對孩子進行良好行為的規範學習並塑造孩子的個性等等是一件長期的任務。 當孩子們知道父母期望的行為標準是什麼樣的時候, 孩子們也不會在公共場所表現不佳了。

4.走開是最好的選擇

當孩子在櫥窗邊上或者商店門口發脾氣並堅持要父母買某樣東西時, 那真的尷尬。 如果父母試圖在商店門口對孩子進行管教只會加劇孩子哭鬧的情緒,

Advertisiment
所以有的時候父母最好是走開, 而不是站在商店門口和孩子理論。 一旦孩子意識到父母離開了, 也不會那麼固執的要買東西, 而是去尋找父母。 當然, 走開的時候也要偷偷觀察孩子, 不要弄巧成拙把和孩子走散了。

5.懲罰並不是長期有效

雖然看起來對孩子進行懲罰會有效, 實際上這個效果只是短期的。 父母要做的是向孩子解釋一下, 為什麼孩子不可以那麼做的。 一旦父母向孩子解釋清楚了, 孩子們也會對是非有所分辨的。

當然, 在公共場所對孩子管教也會對孩子的心裡造成影響。 甚至導致孩子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 所以對孩子的管教最好是在家進 行, 而不是在公共場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