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大寶寶常見病 媽媽需警惕!

夏天伴隨而來的是氣溫的上升、濕度的增加, 以及大量細菌的繁衍生息, 而這些正是威脅寶寶身體健康的“幕後黑手”!如果家長稍不留神, 可能會給寶寶造成各種健康問題。

“洪水猛獸”之一:手足口病

1、知己知彼, 百戰百勝——瞭解病症特徵

每年的4-7月和9-11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流行季節, 尤以3歲及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 因寶寶體質較弱, 病毒很容易進入小兒呼吸道導致發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低齡兒童常見傳染病, 為急性起病。 大多數孩子先是嗓子裡有皰疹, 後發展到手腳心, 少見於長在手腳背,

Advertisiment
並伴有發燒現象。 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綠豆大小, 周圍有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 不痛、不癢、不結痂。 如果程度較輕, 幾天後寶寶們會痊癒, 但是情況嚴重者也可能引發嚴重的併發症並危及生命。 媽媽們要小心護理寶寶, 但也不用過於焦慮, 重症死亡的發生率還是比較低的。

2、裡應外合, 見招拆招——預防及處理方法

①外在治標:家長要避免帶寶寶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遠離感染源, 切斷感染途徑。 如身邊有同齡人患病, 一定要採取隔離措施。 大人和孩子都要勤洗手, 對家中的物品進行必要的消毒, 經常開窗通風, 保持室內環境的清潔,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②內在治本:增強自身抵抗力, 每天堅持補充維生素AD。

Advertisiment
媽媽們都知道寶寶出生時, 醫生都要囑咐家長給寶寶補充維生素AD。 但是, 有些媽媽卻並不瞭解其中的緣由是什麼——之所以要給寶寶們補充維生素AD, 一方面是因為3歲前的寶寶身體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 而由於飲食的原因造成維生素A、D這兩種重要的營養素無法從日常中足量獲取, 因此需要額外補充;另一方面是3歲前的寶寶身體各項功能尚未發育成熟, 對於外界的抵抗能力較低, 而維生素A可以維持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皮細胞的完整性, 而人體的黏膜是抵抗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侵襲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 只有黏膜完整, 呼吸道和消化道才能抵禦外來病原, 減少感染的可能, 有效地提升寶寶的抵抗力。
Advertisiment
而維生素D除了促進鈣吸收之外, 還能與維生素A協同作用促進寶寶的免疫功能發育。

③處理方法:如果寶寶患有手足口病, 家長應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請醫生來幫助判斷用藥。 患病後要採取隔離, 需隔離至症狀消失後一周, 避免交叉感染。 寶寶患病時, 嘴裡的疼痛感會影響進食。 家長可用溫開水或鹽開水給寶寶漱口, 給寶寶吃些溫涼的流質或細軟無需咀嚼的食物, 並鼓勵孩子多飲水。

夏天伴隨而來的是氣溫的上升、濕度的增加, 以及大量細菌的繁衍生息, 而這些正是威脅寶寶身體健康的“幕後黑手”!如果家長稍不留神, 可能會給寶寶造成各種健康問題。

“洪水猛獸”之二:痱子

1、事出有因, 推本溯源——瞭解發病原因

Advertisiment

寶寶之所以愛出痱子, 是因為汗腺功能尚未發育成熟、體溫調節功能不全所致。 當周圍環境的溫度過高時, 大人的皮膚會通過汗腺分泌調節身體的溫度, 但是對於寶寶來說, 汗腺功能以及體溫調節並不能很好地進行工作, 於是當室溫過高、穿蓋過多、皮膚不透氣時, 身體就會出現容易痱子。

痱子發自於毛囊, 是因為汗液不能很好排出體外而出的疹子。 疹子是邊界限清晰的小粒狀紅色皮疹, 嚴重者小粒皮疹內出現乳白色膿性液, 一般沒有癢感。 痱子多發生在寶寶頸部、腋窩、肘窩、膝部等褶皺處, 愛出汗的部位更容易發生。

2、因地制宜, 對症下藥——防治及護理辦法

居室護理:保持環境溫度適宜, 注意寶寶房間通風, 適當可以開啟空調,

Advertisiment
但不要讓寶寶直接對著空調吹風, 以防感冒的發生。

皮膚護理:寶寶出汗後用幹紗布放在脖子、腋下、腿根等皮膚皺褶處, 將汗液擦拭乾淨, 保持皮膚乾爽。 另外, 在家中可以適當地讓寶寶趴著, 展開身體部位處的皺褶, 幫助皮膚透氣。 媽媽一定注意勤給寶寶洗澡, 可以在洗澡水中適當加入十滴水預防痱子。

生活護理:最好給寶寶穿著全棉的衣服, 這樣透氣性較好, 也易於吸汗。 且給寶寶穿的衣服要適量, 在空調屋內可適當給寶寶多加一件薄外套。

另外, 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 如果寶寶痱子持續不消退, 病變處出現紅腫、熱、痛及流水現象, 應該警惕痱毒, 及時到醫院就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