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個孩子,該買兩份相同的玩具,還是只買一份?很多人都搞錯了

丁丁和當當是一個家庭的兩個二胎孩子, 兩人相差2歲。 這天媽媽買了兩支水槍, 為了避免兩個孩子爭搶, 媽媽不僅買的型號一樣, 甚至顏色都是藍色。 但霸道的弟弟不僅將自己的水槍拿在手裡, 還將哥哥丁丁的水槍也抱在懷裡。 哥哥很生氣, 沖上去就搶, 搶不過就揪頭髮、抓臉, 弟弟大哭喊媽媽救命。 媽媽勸弟弟將水槍還給哥哥, 但弟弟嘟著嘴, 說玩具都是自己的, 不能給哥哥, 而且哥哥還抓破了弟弟的臉……

為了懲罰弟弟的無理取鬧, 也為了懲罰哥哥的衝動打人, 媽媽沒收了一個玩具送給社區救助站,

Advertisiment
剩下一個留給兩個孩子。

連幼兒說小編一開始也感到不甚理解, 只剩下1個玩具, 兩個孩子不是爭搶得更厲害嗎?但事實證明, 一個玩具的情況下, 孩子們反而相處得更加友好。 這到底怎麼回事?

孩子變得懂規矩、和平相處

這個媽媽笑著說, 兩個孩子只買一件玩具, 不僅節省了錢, 還讓兩個孩子懂得秩序。

每當兩個孩子要玩某一個玩具時, 媽媽的規定是兩人先猜拳, 誰贏了誰先玩, 每人的玩耍時間為5分鐘, 兩個孩子玩完了一輪, 如果還想玩就要重新猜拳。 如果有哪個孩子不遵守規矩爭搶或蠻不講理, 唯一的玩具也將被沒收送給社區救助站。 這樣的規定讓兩個孩子變得從沒有過的講道理了。 每個人都有趨利避害的特性,

Advertisiment
孩子也不例外。

玩具的玩耍頻率提高

另外最值得一提的是, 因為玩具相對匱乏了, 玩具只是唯一的一個而不是兩個, 兩個孩子反而倍加珍惜;也因為玩具總有個兄弟或姐妹跟自己玩, 孩子們玩的頻率也高了, 玩具也能起到物有所用了。 這就像一個獨生孩子家裡的玩具平時都是堆集在角落, 但某天有其他小朋友拜訪玩他的玩具時, 他似乎突然“珍重”起自己的玩具來了, 表現出從所未有的”酷愛“玩具的樣子。

避免浪費

這位媽媽還說, 這是以前每人買一個一模一樣的玩具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幼兒說提醒, 每人一個玩具時, 即使沒出現霸道的兄弟姐妹, 不僅每個孩子玩具的玩耍頻率低, 還容易讓孩子養成了浪費的習慣。

Advertisiment
因為家裡凡是兩個孩子的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很多時候兩人玩著玩著家裡就只見一個玩具了, 另外一個相同的玩具甚至不知道丟哪裡……這種浪費會讓孩子更加不懂得珍惜。

這大概就是“多則惑, 少則得”在家庭教育上的真實演繹。 其實, 愛孩子不一定追求在物質上公平對待, 而是要讓孩子感受到——我是被公平對待的, 家庭要有一套這樣的規矩, 能讓兩個孩子實現被公平對待。 比如說爭搶玩具?那我們來猜拳決定吧!爸媽不會強制誰必須讓著誰。 另外, 還需要培養孩子有個友好而健康的心態, 我不會欺負兄弟姐妹, 但我的需求也得到了對方的尊重, 而不是處處謙讓(被要求謙讓的孩子會怨恨), 我們都是被爸媽公平愛著的孩子。

Advertisiment
無論物質多寡, 我們都能做到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相信家有二胎或者即將有二胎的你, 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

相比之下, 如果你家孩子跟來訪的小朋友爭搶玩具?那麼就變得輕而易舉了。

首先要讓孩子擺正自己的角色, 自己是主人, 來訪的小朋友是客人, 那麼主人應盡地主之誼是人之常情。 那麼這時就需要將“這是我的、不是你的”物權擺在第二位。 當然不是說大人要強迫自己的孩子必須分享, 而是在理解的前提下, 比如說:“嗯, 這是嘟嘟的玩具呢, 但浩浩來到我們家沒帶任何玩具, 如果沒有玩具他會很無聊, 這怎麼辦呀?嘟嘟是小主人呢, 我們是不是應該也讓浩浩有玩具玩呀?”趁孩子思考的當兒, 可以給孩子來個建議:“要不嘟嘟跟浩浩猜拳,

Advertisiment
看誰先玩吧?這一定比嘟嘟一個人玩更加有趣呢!”大多數情況下孩子都會樂意接受這樣的建議的。

或者採用一個更加吸引孩子的方法:“嗯, 既然嘟嘟和浩浩都想玩, 讓我們來玩一個更加有趣的遊戲吧!”然後加入猜拳的的小規矩。 大人甚至還可以捨棄原來兩人爭搶的玩具, 拿出其他一個被兩個孩子忽視的玩具再加上猜拳小規矩, 一定能轉移孩子們在一分鐘前還在爭搶的注意力。

接下來你需要做的, 就是讓孩子們按照這個規矩一直玩下去就可以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