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入園新生三大問題要關注

轉眼間新生入園已經一個多月了, 照說小朋友們該適應幼稚園的集體生活了, 可此間中秋節和國慶長假卻讓寶寶們又開始戀家了。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幼稚園副園長吳冬梅說, 對於幼稚園新生, 最困擾的就是不適應集體生活而產生分離焦慮情緒, 而入園一個月裡, 寶寶的飲食、交往等各種問題也在幼稚園裡凸現出來, 值得家長關注。
案例1

分離焦慮:長假後上幼稚園就哭

“女兒上幼稚園快1個月了, 這幾天上幼稚園之前總是哭, 並且哭得很厲害, 感覺好像特別害怕幼稚園。 老師說, 女兒在幼稚園表現還可以,

Advertisiment
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 早上在幼稚園哭一會就好了。 可是孩子回家之後稍有不順心, 就哭個沒完, 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壞。 ”程程的媽媽問幼稚園老師, 女兒這樣實在讓人傷腦筋, 她是不是在幼稚園受了什麼委屈, 或者心理有了陰影?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幼稚園副園長 吳冬梅:入園意味著孩子踏入社會, 開始集體生活, 這種生活不比在家裡為所欲為, 孩子在這個集體中必須學會調整自己的行為, 從一個自然人變為社會人。 但這個轉變的過程, 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來說, 顯得有一定的難度。 由於孩子對爸媽非常依戀, 所以在幼稚園的集體生活就會顯得相當無助, 因此, 絕大部分的新生在幼稚園有鬱悶、焦慮、緊張等情緒,

Advertisiment
可是他們又不懂得如何發洩自己的不滿, 唯一的方式就是哭, 通過哭鬧來緩解內心的分離焦慮。

還有些孩子在幼稚園不哭, 一回家卻動不動哭鼻子、發脾氣。 其實, 這也是一種發洩內心情緒的方式, 當孩子說不出自己的不滿時, 就期望得到父母加倍的重視和關注。

一般來講, 新生的分離焦慮情緒會持續1-2星期。 由於情緒紊亂, 有的孩子回家後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症狀, 比如胃口很好、疲憊想睡覺等, 家長以為孩子在幼稚園餓了, 哭得厲害沒睡好。 其實, 這些都是因為在幼稚園情緒緊張, 回家之後, 能讓自己徹底放鬆了, 所以食欲好, 睡覺香。 專家建議:

(1)一定要讓孩子有發洩不安情緒的途徑, 和孩子多談談幼稚園的新鮮事。

Advertisiment

(2)堅持送園, 哪怕孩子小感冒, 不要隨意打亂孩子適應幼稚園生活的規律。

(3)心理越安全, 分離焦慮就越弱, 多與孩子肌膚接觸。

案例2

幼稚園大鍋飯:挑食更嚴重
阿珊的寶寶現在三歲四個月, 長得雖然白白胖胖, 但在飲食上卻還是讓媽媽傷腦筋, 孩子不喜歡吃青菜, 就算是把青菜做成菜泥也不吃。 現在上了幼稚園, 老師也發現寶寶挑食的毛病, 她就連菜湯裡的一丁點青菜都要挑出來。

吳冬梅解釋:

“寶貝啊, 今天想吃點什麼啊, 奶奶給你做。 ”相信這樣的話長輩們都很熟悉。 這種有求必應的生活方式讓小朋友只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食物, 很容易形成偏食、挑食的習慣。 因此, 專家建議, 在家裡給孩子提供的食物, 要儘量豐富多樣。

Advertisiment

另外, “觀察和模仿”是孩子瞭解社會的主要方式, 家長在飲食方面應做出好的榜樣, 比如介紹膳食時可以說, “哇, 今天有什麼好吃的呢?” 有些家長自己本身就挑食, 無意間當著孩子的面說自己不喜歡吃這個, 不喜歡吃那個, 孩子自然會受到家長的影響。 專家提醒, 莫讓自己對某種食物的情緒影響到孩子, 要做出好榜樣。

案例3

咬人:新生交往溝通方式

才入園一個月, 優優已第二次被小朋友咬了。 晚上洗澡時, 媽媽發現寶寶的手臂上又有牙印, 問他是不是被人咬啦, 他也說不清。 媽媽問老師, 老師說他確實被咬。 回家後, 媽媽告訴優優, 別人咬你, 你為什麼不告訴老師?他支支唔唔說不上來。 事實上, 優優性格內向且膽小, 媽媽擔心寶寶在幼稚園被其他小朋友欺負,

Advertisiment
心裡甭提有多不痛快。

吳冬梅解釋:孩子被打, 痛在家長心裡。 吳冬梅認為, 家長如果發現新入園的小朋友被抓了, 被咬了, 不必過於介意, 可以交給老師處理。 遺憾的是, 有些家長對孩子身上的抓傷非常在意, 找老師評理、控訴、責駡, 甚至會幫孩子出頭, 教訓咬人的小朋友。

吳冬梅說, 孩子的行為要比語言發育早, 摸、抓、揪、咬是他們的主要溝通方式, 年齡越小, 越是如此, 喜歡你還咬你, 但由於不知道輕重, 自己不會控制力量, 出手重了就傷著人了。 所以, 家長不要以為孩子被咬了, 被抓了, 就是在幼稚園受欺負了。

如果經常挨打或攻擊其他小朋友, 就值得注意了, 最好讓老師在私底下處理, 讓孩子們懂得如何交往, 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