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入園必修課:哭

既然寶寶入園哭鬧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情, 那麼不妨給寶寶一次完整的哭泣, 充分釋放寶寶的情緒, 反而更有利於寶寶成長哦!而且寶寶的思維具有很強的“情境性”, 很有可能前一秒還在上演“生離死別”的戲碼, 一轉身到了班裡就又活蹦亂跳了, 所以你大可不必過分緊張。 相反如果寶寶不哭, 反而要當心!有可能是剛開始沒有反應過來, 過兩三天才是哭泣爆發期, 也有可能是寶寶習慣了壓抑自己的情緒, 兼具“討好型人格”。 想知道更多, 不妨聽聽搖小編有話說。

A.給孩子一次完整的哭泣

孩子的表達方式都是簡單而直接,

Advertisiment
當寶寶不安的時候, 哭泣是很自然的表現, 並且哭鬧能緩解寶寶的情緒, 某種程度來講更利於寶寶成長, 因此不用急著制止。 反而, 如果寶寶不哭, 家長才應該格外注意。 有可能是剛開始沒有反應過來, 過兩三天才是哭泣爆發期, 也有可能是寶寶習慣了壓抑自己的情緒, 兼具“討好型人格”。

B.孩子進到班裡就不哭了?

這是有可能的。 因為三歲左右的孩子, 思維具有“情境性”, 離開了和媽媽分離時的場景, 很快就會恢復。 另外, 這和孩子的注意力也有關係。 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注意力還不不會很長, 進了班裡以後, 如果小朋友沒哭, 又看到了新鮮事物, 注意力被轉移, 很快就忘記哭泣這回事兒了。

C.納尼?哭泣也會傳染?

Advertisiment

是的。 這也和前邊提到的“情境性”有關, 寶寶本來沒哭, 但是看到班裡的小夥伴大哭不止, 會受到感染, 忍不住哭起來。 這種時候, 老師可能會把哭鬧厲害的孩子帶到教室外邊進行安撫。

D.孩子不哭正常嗎?

這樣的孩子可能並不是適應能力超強, 而是安全感更低。 正常情況下, 在剛剛入園時, 每個孩子都會或多或少表現出捨不得媽媽的情緒。 適度的哭鬧恰恰是一種正常的、健康的分離焦慮的體現。 用哭鬧的方式表達出內心情緒的孩子, 反而說明內心有足夠的力量。 過分順從的孩子很可能內心忍受著巨大的焦慮, 只是自己沒有力量將這種焦慮表達出來。 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地很平靜, 甚至很冷漠, 就好像周遭發生的一切都跟他無關一樣。

Advertisiment
也有些孩子表現地過分配合甚至討好。 這樣的孩子往往從小被父母要求過多, 常常要求他配合大人, 而大人很少照顧他的感受。 在這樣的環境裡成長起來的孩子, 社會化的部分過早發育, 就會過分關注外界, 喜歡討好成人。 因為他會認為, 只有順從和討好成人, 他才會是安全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 沒有表現出哭鬧的孩子, 反而更應該被關注。

E.解決寶寶哭泣的根源

雖然大部分孩子都會經歷入園哭泣的歷程, 但是有些寶寶幾天就沒事兒了, 有些寶寶則會持續幾周, 甚至幾個月。 一方面和寶寶的氣質類型有關係, 另一方面和家庭的養育方式也有很大關係。 父母是否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安全感?對孩子是否給與了足夠的愛和信任?是否在平時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等等,

Advertisiment
都是決定寶寶哭泣的原因。 所以想讓寶寶不哭泣, 功夫還是在平時, 另外要根據寶寶的性格“因材施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