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園前需培養寶寶5種技能

上幼稚園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一道“坎”。 若想要寶寶順利跨過這個“坎”, 到了幼稚園少“受罪”, 就要在入園前有意識地幫孩子培養下面5種技能, 讓寶寶能更快更好的適應集體生活。 >>>家長在寶寶入園前要準備什麼?

1.獨立生活能力。 自理能力要通過教育慢慢養成, 家長不能事事包辦, 要給孩子創造機會。 可以經常告訴孩子“你長大了, 有些事要自己做”, 讓他建立起獨立意識, 讓他自己洗手、上廁所、穿脫衣服, 獨立吃完一頓飯等。 家長要多鼓勵, 比如“寶寶今天自己吃飯, 一粒米都沒掉出來, 真棒!”需要提醒的是,

Advertisiment
幼稚園裡的孩子一般用杯子喝水, 對於習慣用奶瓶的孩子, 要儘早改變習慣。 可以把用杯子喝水當成好玩的遊戲, 讓孩子自然消除抵觸情緒。

2.語言表達能力。 在幼稚園裡, 老師要面對十幾個孩子, 不可能面面俱到。 如果孩子不能準確表達需求, 老師會困惑, 孩子會焦慮, 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可以從簡單的日常單句學起, 比如“我餓了, 想吃飯”, “我渴了, 想喝水”, “我想上廁所”等。 家長還要讓孩子學會反映問題, 比如“某某推我了”, 以免孩子被欺負了還不會表達, 只能忍著, 形成心理創傷。

3.交往能力。 幼稚園是大多數孩子第一次進行人際交往的場所。 現在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 較任性, 不懂怎樣與小朋友相處。

Advertisiment
家長最好多創造機會, 讓孩子與同事、朋友、親戚家的孩子接觸。 如果發現孩子缺乏交往技巧, 有打人、推人、咬人等行為, 要及時制止, 並明確告知正確做法。 比如想玩別人的玩具, 要好好商量, 而不是搶。 如果對方不同意, 要學會等待, 或尋找別的可替代的事情做。 還要鼓勵孩子與小夥伴分享食物、玩具等。 需要注意的是, 當孩子們出現不太嚴重的小矛盾時, 家長最好不要干涉過多。 可以建設性地介入, 將解決衝突的辦法教給孩子。

4.規律作息。 幼稚園是孩子第一次正式參加集體生活的地方, 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作息規律, 孩子就會無所適從。 因此, 最好在入園前一兩個月就開始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 從起床、午睡到一日三餐的時間,

Advertisiment
都要儘量與將要進入的幼稚園差不多。 其實, 家長最好從孩子1歲起就開始培養規律的作息習慣, 而且最好不要受節假日等影響, 從小養成的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5.運動能力。 在幼稚園裡, 除了學習文化知識, 遊戲、玩耍是孩子最常見的活動。 現在, 很多家長, 尤其是爺爺奶奶, 生怕孩子摔著碰著, 對孩子過度保護, 不是抱在懷裡, 就是放在兒童車裡。 英國賈斯特神經生理學和心理學研究所所長薩利·布裡思博士發現, 這樣養育出的孩子往往運動能力較差, 玩耍時容易出現跌倒、摔傷等現象。 因此, 孩子能走路時, 家長就要有意識地給他們鍛煉機會。 比如在孩子奔跑跳躍、爬高鑽低時, 家長不要因害怕摔壞或弄髒衣服就下“禁令”。

Advertisiment
在家中選擇一些趣味性強、活動量小、空間要求不高的運動, 如徒手操、跳繩、拍皮球、投沙包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