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入園前咋打造一個獨立孩子

讓寶寶完全生活在“全自動”的生活環境中, 寶寶失去了鍛煉的機會, 難以體會成功的喜悅, 久而久之, 會挫傷寶寶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成為一個缺乏進取心的人。

孩子過度依賴父母的弊端

1、剝奪了孩子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讓寶寶完全生活在“全自動”的生活環境中, 寶寶失去了鍛煉的機會, 難以體會成功的喜悅, 久而久之, 會挫傷寶寶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成為一個缺乏進取心的人。

2、害怕面對問題和新情況, 會形成不良的個性。

寶寶長期在爸爸媽媽呵護的“溫室”中成長, 一旦脫離成人的懷抱, 會顯得手足無措,

Advertisiment
鬱鬱寡歡, 對新問題和新情境缺乏應變能力。 長此以往, 會挫傷寶寶的自信心, 變成一個懦弱、消極的人。

三步打造獨立寶寶

生活自理能力對寶寶而言是從依賴到獨立的一個過程, 也是踏出家庭保護網的第一步, 家長應逐步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1、順應寶寶的發展順序, 為寶寶創設獨立學習的機會。

爸爸媽媽應該尊重瞭解寶寶的年齡特點和動作發展的順序, 並給于寶寶適當的訓練, 這樣寶寶不會因為難度太高而失去興致。 例如:一歲的寶寶會自己站了, 可以讓寶寶試著洗手。 一歲半的寶寶可以試著自己吃飯。 兩歲的寶寶可以嘗試如廁、脫襪子、刷牙等等, 這些活動既有利於寶寶的小肌肉的發展, 又增強了寶寶獨立意識的發展。

Advertisiment

2、多賞識寶寶, 讓寶寶的做事態度由“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

由於寶寶的小肌肉還處在發育期, 動作的靈活性和準確性較差, 所以每當寶寶獨立完成任何小事, 爸爸媽媽不要吝嗇您們的表揚和鼓勵, 因為您的支持和鼓勵是寶寶繼續獨立做事的動力。 爸爸媽媽也應重視寶寶此時出現的每一個具有獨立意識的要求和行為, 加以鼓勵和提供實現的條件。 例如:寶寶看到您在剝毛豆, 興沖沖地跑過來。 這時您可以提供一個塑膠小碗和小凳子, 事先將毛豆的殼撥開一小半, 讓寶寶在自已動手剝豆中充分體驗成功地快樂。 千萬別害怕孩子要打碎碗或擔心孩子不會剝, 或害怕孩子給自己添麻煩而不讓孩子剝,

Advertisiment
這樣寶寶因為你的拒絕和責駡而扼殺寶寶獨立意識的萌芽。 恰當的引導和鼓勵可以幫助寶寶建立自信, 從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爸爸媽媽的引導貴在持之以恆。

爸爸媽媽再讓寶寶獨立地做某件事情的時候, 示範要求要清楚且形象生動, 這樣可以方便寶寶模仿學習。 最重要的是讓寶寶堅持天天這樣做, 把它當作一種習慣, 這樣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得很快。 例如: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作“成長記錄”, 完成什麼事情, 讓寶寶自己在記錄上打勾或貼五角星, 以此激勵寶寶的這種行為, 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種習慣。

上幼稚園之前幫寶寶鍛煉自理, 過起集體生活來會很容易適應, 不僅有利於寶寶的成長,

Advertisiment
也為父母減了不少煩惱。 那麼快行動起來, 入園前打造好一個獨立寶寶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