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入園入學大不同| 如何做好準備,幫孩子贏在“起跑線”?

▲點 毛媽carol關注

1200多個繪本音訊、兒童歌謠免費聽

毛 媽 的 話

不論是校園環境還是學校的教育形式和方法, 小學都和幼稚園有很大差別。

幼稚園通常不太大, 裡面的環境也充滿童趣, 生活環境較為輕鬆, 課程的設置以唱歌、跳舞、畫畫等形式開展, 讓孩子在玩中學。

小學就不一樣了, 校園變大了, 教室裡也以固定的桌椅為主, 黑板、宣傳欄上多是與學習有關的內容, 渲染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準備丨迎接人生新起點

1、心理、環境的適應

在新生入學的適應過程中, 心理上的調節是最關鍵的。 孩子是否能夠快速適應學校生活,

Advertisiment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對孩子的引導。

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應該以鼓勵為主, 引導孩子對集體生活、對老師和同學產生期待。 可以帶著孩子到小學附近熟悉一下周邊環境和上學路線, 估算一下路上所用時間, 並告訴Ta:上學可以學到很多有趣的知識;可以在家裡為孩子佈置出一個安靜整潔的學習區域, 讓孩子在家中先體會一下成為小學生的感覺…

2、勞動、自理能力的培養

進入小學以後, 孩子需要作出的第一個改變就是獨立。 相比幼稚園來說, 小學生活更規範, 老師會有不少要求, 如完成學習任務, 獨立值日等。

家長最好能提前培養孩子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 如在吃飯方面, 幼稚園裡有老師哄著吃, 但上小學之後午飯是自己在食堂裡吃;教會孩子自己整理學習用品也非常重要,

Advertisiment
每晚睡覺前按照學校的課程表將第二天所需要的課本和文具放入書包;讓孩子承擔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 鍛煉他們的勞動能力。

孩子能否獨立, 很大程度上在於家長。 比如早上送孩子上學, 送到學校門口的指定位置就可以了, 一定要捨得放手, 孩子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適應後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

3、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

“上學前, 孩子要認多少個字?要會算多少以內的加減法?”不少家長心中都有這樣的疑問。 其實,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學會這些知識更加重要。

學習習慣方面。 入學前應增加孩子安靜活動的時間, 如寫字、畫畫等, 以便入學後能儘快適應課堂學習;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

Advertisiment
在學校時記住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並完成。 生活習慣方面。 幫助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和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培養孩子根據冷熱增減衣物, 提高自我照顧和保護的能力;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講究個人衛生, 做到飯前便後洗手, 不喝生水等。

此外, 還需讓孩子具備一些規則意識。 如學會傾聽, 上課不亂插嘴, 舉手回答問題;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聽到指令能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準備上課;不亂翻別人的東西, 愛護學習用品;上學不遲到, 有事請假, 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主動與別人打招呼等。

家長丨家校溝通多陪伴

“馬上就要開學了, 還不知道要給孩子準備點什麼呢,

Advertisiment
書包需要多大的?文具要買什麼樣的?”很多家長按捺不住孩子即將入學的興奮, 已經在提前準備了。 建議家長不要過分重視文具的準備, 事無巨細的準備會讓人感覺如上“戰場”一般, 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1、文具選擇有技巧

書包要品質較好、自重較輕、背起來舒適的, 讓孩子養成自己背書包的習慣, 不建議選擇拉杆包;文具盒要簡單, 最好用布的, 掉在地上不會發出太大聲響, 以免影響孩子上課時注意力的集中;鉛筆要用2H或HB的, 顏色較淺便於孩子塗改;橡皮也要用軟軟的那種, 不容易把作業本擦破;轉筆刀不要買那種電動或搖把的, 因為剛入學無論什麼樣的削鉛筆工具孩子都不會正確使用……具體的文具要根據學校的要求來購買。

Advertisiment

2、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比做足各種準備更重要的是家長的關注和陪伴。 剛入學的新生, 多少都會有些不適應。 家長要多關注孩子情緒的波動, 多和他們聊聊學校發生的值得高興的事, 又有哪些煩惱。 不要一進家門就問孩子:作業寫完了沒?關注孩子在人際交往、適應學校生活等各方面是否存在問題。

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 也是家長的責任。 不少學校的相關負責人都表示, 新生入學後學校會統一召開家長會, 各班也都會創建QQ群、微信群等, 以方便老師、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如果家長擔心孩子的適應能力, 或發現孩子放學後情緒異常, 可以及時和老師聯繫, 聽取老師的指導和建議。

家長們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孩子, 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的各項工作,家校聯手幫助孩子儘快融入小學新環境、順利度過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適應期。

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的各項工作,家校聯手幫助孩子儘快融入小學新環境、順利度過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適應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