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兒童開口晚會有聽力障礙

年輕的父母都希望能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 若一旦發現孩子耳聾時, 對父母來說, 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有關專家介紹, 孩子“開口晚”, 不少都是因聽力障礙造成的。 目前, 我市醫療衛生部門已開展了對新生兒的聽力篩查工作, 如果聽力測試通不過, 作為家長應細心觀察。

專家介紹, 新生兒的聽力與成人不同, 成人的平均聽覺在26dB以內, 而新生兒的聽覺在60-70dB。 出生不足1個月的嬰兒, 對突發的大聲響會產生一次驚跳(哆嗦)。 如果正在睡覺, 會睜開眼;如果睜著眼, 聲音不太大, 會閉一下眼。 出生1個月的嬰兒,

Advertisiment
對突發的聲音能使之一怔, 伴有手的揮動或伸展;睡眠時聽到突發聲響會閉一下眼;哭鬧時聽到突發聲響會停止哭鬧。

3個月的嬰兒 睡眠時聽到突發聲音會雙眼緊閉, 手指亂動, 但多數不會有全身驚動;打開收音機或電視機會使孩子轉臉或轉眼;吵架聲、哄逗聲、歌聲或音樂聲會使孩子導致不安、喜悅、厭惡的表情。

5個月的嬰兒 將鬧鐘接近耳邊, 聽到滴答聲時, 孩子能轉頭朝向鬧鐘, 能較好地分辨熟人的聲音, 並做出相應的反應;聽到突發大聲響會全身一驚, 緊抱大人或哭鬧起來。

7個月的嬰兒 能追蹤聲音;聽到收音機或電視的聲音, 能夠立刻轉頭找到聲源;對孩子說話或唱歌, 他會靜靜地盯著您, 偶然還會發出聲音來“回答”;對隔壁房間傳來的聲音,

Advertisiment
室外動物叫聲或其他大的聲響能主動尋找。

9個月大的嬰兒 會發出嘎嘎笑聲, 會模仿動物叫;對外界聲音(如車聲、雨聲、飛機聲)表示關心;聽到“不行”或“放下”等喝斥聲會將伸出的手縮回或哭起來;聽到“來”或“再見”等熟悉的語聲時能相應地按大人的指意行動, 將很小的聲音(如手錶)靠近耳邊, 能轉頭尋找。

11個月大的嬰兒 能模仿大人的聲音, 如“媽媽”、“寶寶”等;能合著音樂的節拍擺動身體;能聽懂熟悉的話, 如:“把××給我”、“××在哪兒”並做出相應的反應。

12-15個月的嬰幼兒 當隔壁房間有聲音時, 能夠歪著頭去注意地聽;能夠聽懂簡單的語句並做出相應地反應。 能按大人的問話指出自己的眼、耳、嘴等身體器官的部位。

Advertisiment

聽覺行為反應主要表現為:眼球向聲源方向轉動, 尋找聲源, 面部表情變化(驚奇、笑、哭), 動作變化或語言行為變化等。 如果嬰幼兒對65dB的言語聲無聽覺反應可視為不正常。

專家提醒, 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聽力障礙, 要以正確的態度面對, 採取以下措施:

一.帶孩子去醫院或有關機構請專業人員確診, 能治療的抓緊治療。

二.給孩子驗配適合的助聽器。

三.對0-3歲的聽力障礙嬰幼兒進行早期康復訓練, 家長需接受聾兒康復機構的專門培訓。

四.3-7歲聾兒應進入各級聾兒語訓機構接受早期康復教育訓練。 實踐經驗證明:康復是聾兒的根本出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