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遺尿、遺尿症有區別!

在嬰幼兒早期, 大小便排泄只是一種生理反射, 沒有意識活動的參與。 控制大小便在一定的環境地點排泄為意識性排便, 意識排便活動要大腦發育成熟到一定程度, 同時經過學習訓練才能養成。 因此, 太年幼的兒童及嚴重的精神發育遲緩者均不易培養成用意識控制排便的習慣。

正常兒童學會控制大小便的能力的年齡差異很大。 一般1~2歲的兒童尚不能自己控制大小便, 大約一半以上的2~3歲的兒童可以控制大小便。 但對夜尿(就是睡著後排尿時會醒來而不尿濕褲子或床單)控制還較差, 多數到4~5歲時才可以控制夜尿,

Advertisiment
5歲以後就應該完全能控制夜尿。

兒童若到5歲還不能控制排尿稱為遺尿症。 遺尿症可以分成兩大類, 一類是從小起控制排尿的習慣一直沒有訓練成功稱為原發性遺尿;另一類是曾經訓練成功, 由於某種原因控制排尿的習慣受到破壞而再次出現尿床、尿褲就稱為繼發性遺尿。

繼發性遺尿症常由於某些疾病引起, 泌尿系統疾病如尿道炎、膀胱炎或身體其他器官疾病;手術後, 尤其是發熱性疾病, 影響到神經系統或患兒全身虛弱致功能失調, 也可以出現暫時性遺尿。 一旦原發病好轉, 全身情況改善, 遺尿也會消失。

另一種情況是心理因素導致的遺尿症, 如驚嚇、威脅、嚴厲批評懲罰或長期的緊張不安或突然的不幸事件而導致排尿習慣發生變化。

Advertisiment
對繼發性遺尿的患兒要積極治療各種原發病, 改善患兒的全身狀況, 繼發遺尿很快便能治癒。

對原發性遺尿則首先要詢問可能存在的心理因素, 如有無因為學業不良或紀律問題受到嚴厲的斥責和譏諷;有無家長失和給兒童帶來情緒不安和憂慮;有無學校或父母對兒童提出他們經過努力而不能達到的要求, 並對他們施加壓力使他們無法負荷而致生理功能失調產生遺尿。 有時大人看起來是正當的要求, 而對兒童則是苛刻的, 就成為一種心理因素, 這一方面常常容易被忽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