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發熱怎樣使用退熱劑?

兒科門診上發熱的患兒很多, 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孩子使用退熱藥一兩個小時後體溫又升高了, 但退熱藥說明書規定每次吃藥時間要相隔4小時, 這時究竟該不該吃退熱藥呢?”

既然發熱是人體自我保護機制之一, 那為什麼還要退熱呢?

通常退熱是針對高熱而言, 也就是指體溫超過38.5℃的體溫。 因為高熱會使體內代謝過高, 導致人體消耗明顯增加。 高熱會造成呼吸增快, 心跳加速, 使患兒感到很不舒服。 且3歲以前的孩子大腦發育還不夠成熟, 高熱有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異常興奮, 出現高熱驚厥,

Advertisiment
使孩子的神經系統受到損傷。 所以, 當孩子體溫超過38.5℃時, 應該採取退熱措施。

雖然我們都不希望發熱, 但沒有一個孩子能躲過發熱的侵襲。 實際上, 發熱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發熱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對人體的損害。 當病原菌侵入人體時, 人體免疫系統會調動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來阻止它們, 其中發熱就是一種非常常見、而且非常明顯的方式。

退熱治療分為物理療法和化學療法

物理療法:包括多喝水後增加排尿、溫水浴、退熱貼、散包降溫等。

化學療法:主要指退熱藥, 從醫學角度上講, 退熱劑也具有鎮痛的效果, 所以統稱為“解熱鎮痛藥”。

由於退熱劑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引起發熱的病因, 只能起到暫時降低體溫,

Advertisiment
使患兒感到舒服一些的作用, 因此對於高熱的小兒, 重要的是儘早作出正確的診斷。 在進行病因治療的同時, 應根據小兒的狀況, 輔以退熱劑治療。 應用解熱劑時應掌握以下幾點:

1 對於既無高熱驚厥抽風家族病史, 又未曾出現過高熱驚厥的小兒, 當體溫超過38.5℃, 甚至39℃時才使用退熱劑。

2 對於有高熱驚厥病史或已出現過高熱驚厥的小兒, 當體溫超過38℃即應服用退熱劑。

3 對於體溫雖不很高, 但在發熱的同時出現頭痛、失眠、煩躁以及精神興奮等神經系統表現時, 可酌情早些應用退熱劑。 因為神經系統的興奮症狀很可能是高熱驚厥的前兆。

4 使用退熱劑後, 小兒的體溫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體溫降低後, 小兒的精神狀況也會有所好轉,

Advertisiment
但這不意味著小兒的病情也在好轉。 一般來說, 服用一次退熱劑的療效只能維持3~4小時。 若病情還沒得以控制, 3~4小時後體溫還會升高。 若體溫又回升到39℃左右, 可再次服用退熱劑。

5 退熱劑雖為常用藥, 但這些藥物都具有一定的不良反應。 目前兒科常用的退熱劑為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布洛芬、乙醯水楊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以及上述藥物的混合製劑。 前兩種是首選使用的, 後兩種在特殊病症中可以使用(如川崎病、風濕類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

所見到的不良反應常為胃腸道的刺激症狀。 小兒可表現為上腹部不適, 噁心, 嘔吐等。 適當進食後再服藥, 可減輕這些不良現象。 少數小兒服用退熱劑後還會出現皮疹等過敏反應或眩暈、幻覺、視力模糊等神經精神異常症狀。

Advertisiment
一旦出現皮膚過敏或神經症狀, 應立即停藥, 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6 目前, 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小兒退熱藥是以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為主。 後者作用時間比較長, 兩者交替使用可以減少用藥次數, 效果更好。 在給孩子使用退熱藥之前, 要先看清楚其成分。 對乙醯氨基酚的日常最大用量為每4小時一次, 每次15毫克/公斤體重。 布洛芬的日常最大用量為每6小時1次, 每次10毫克/公斤體重。 如果孩子吃了退熱藥以後, 體溫很快又升到38.5℃以上, 怎麼辦呢?若兩次發熱時間間隔不到2小時, 可以吃另一種成分的退熱藥。 這樣可以減少每種藥物24小時內使用的次數, 還能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

Advertisiment

7 退熱劑的應用劑量與小兒的年齡及體重有關, 與發熱的程度無關。 不可盲目增加劑量, 服用過量的退熱劑, 可引起小兒大量出汗、體溫快速下降, 出現虛脫, 甚至驚厥, 對孩子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害。 含有同一成分的退熱藥不要同時應用。

8 為了避免退熱劑引起的不良反應, 藥物說明書上都特意說明1天內使用退熱劑不應超過4次。 要想減少應用退熱劑的次數, 又能獲得滿意的退熱效果, 在服用退熱劑的同時輔以物理降溫療法相當重要。 在此還要特別提醒家長, 只有退熱劑是正確、有效的退熱藥物。 至於其他藥物, 如地塞米松等激素製劑, 雖能取得退熱的效果, 但對嬰兒原發病的治療相當不利。 激素類藥物, 只有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才可應用。

對於寶寶來說,引起發熱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找到病因,才能更好地治療。建議家長,寶寶發熱時,最好不要未經醫生診斷就擅自給寶寶服用退熱藥,這樣很可能會掩蓋一些原發病的症狀。

退熱藥不是萬能藥,並非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熱一用退熱藥後體溫會從高熱降至正常,而且就不再升高。退熱藥的作用只是臨時降溫而已,而且也不可能完全降至正常。有些父母把退熱藥和其他藥一樣用,不論體溫的高低,每4小時即服用1次。有時體溫不太高也服用退熱藥,這種做法是不妥的。退熱藥只是臨時性用藥,沒有必要定時服用。

3個月以內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不宜盲目服用退熱藥,因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新生兒的汗腺尚不發達,退熱藥起不到多大作用,有時反而會引起虛脫。對於3個月以下的嬰兒,最好只採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寶寶發熱服藥,一定要遵循醫生的指導。

高熱會給小兒帶來許多不良影響,適當應用退熱劑可降低發熱小兒的體內代謝率,增加患兒的舒適度,避免高熱驚厥的發生,並有利於原發病的治療。若家長還未掌握退熱劑應用的原則,最好請教兒科醫師,一定不要盲目使用。

只有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才可應用。

對於寶寶來說,引起發熱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找到病因,才能更好地治療。建議家長,寶寶發熱時,最好不要未經醫生診斷就擅自給寶寶服用退熱藥,這樣很可能會掩蓋一些原發病的症狀。

退熱藥不是萬能藥,並非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熱一用退熱藥後體溫會從高熱降至正常,而且就不再升高。退熱藥的作用只是臨時降溫而已,而且也不可能完全降至正常。有些父母把退熱藥和其他藥一樣用,不論體溫的高低,每4小時即服用1次。有時體溫不太高也服用退熱藥,這種做法是不妥的。退熱藥只是臨時性用藥,沒有必要定時服用。

3個月以內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不宜盲目服用退熱藥,因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新生兒的汗腺尚不發達,退熱藥起不到多大作用,有時反而會引起虛脫。對於3個月以下的嬰兒,最好只採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寶寶發熱服藥,一定要遵循醫生的指導。

高熱會給小兒帶來許多不良影響,適當應用退熱劑可降低發熱小兒的體內代謝率,增加患兒的舒適度,避免高熱驚厥的發生,並有利於原發病的治療。若家長還未掌握退熱劑應用的原則,最好請教兒科醫師,一定不要盲目使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