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照後期處理注意三色原理

在中學的物理課中我們可能做過棱鏡的試驗, 白光通過棱鏡後被分解成多種顏色逐漸過渡的色譜, 顏色依次為紅、橙、黃、綠、青、藍、紫, 這就是可見光譜。 其實, 在兒童照後期處理中我們也會用到有關光的原理知識。

講到繪畫、圖像, 自然離不開談顏色, 所有的圖案都是由基本形狀和顏色組成, 顏色構成了我們影像處理的一個重要部分, 下面我們將要瞭解在兒童攝影中顏色的原理。

一、HLS(色相、亮度、飽和度)原理

HLS 是Hue(色相)、Luminance(亮度)、Saturation(飽和度)。 色相是顏色的一種屬性, 它實質上是色彩的基本顏色, 即兒童照後期處理中我們經常講的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

Advertisiment
每一種代表一種色相。 色相的調整也就是改變它的顏色。

亮度就是各種顏色的圖形原色(如RGB圖像的原色為R、G、B三種或各種自的色相)的明暗度, 亮度調整也就是明暗度的調整。 亮度範圍從 0 到255, 共分為256個等級。 而我們通常講的灰度圖像, 就是在純白色和純黑色之間劃分了256個級別的亮度, 也就是從白到灰, 再轉黑。 同理, 在RGB模式中則代表個原色的明暗度, 即紅綠藍三原色的明暗度, 從淺到深。

兒童照後期處理中常提到飽和度。 飽和度是指圖像顏色的彩度.對於每一種顏色都有一種人為規定的 標準顏色, 飽和度就是用描述顏色與標準顏色之間的相近程度的物理量。 調整飽和度就是調整圖像的彩度。

Advertisiment
將一個圖像的飽和度條為零時, 圖像則變成一個灰度圖像, 大家在電視機上可以試一式調整飽和度按鈕。

另外還有一個概念,就是對比度。 對比度是指不同顏色之間的差異。 對比度越大, 兩種顏色之間的相差越大, 反之, 就越接近。 如, 一幅灰度圖像提高它的對比度會更加黑白分明, 調到的極限時, 變成黑白圖像, 反之, 我們可以得到一幅灰色的畫布。

二、三基色原理

在中學的物理課中我們可能做過棱鏡的試驗, 白光通過棱鏡後被分解成多種顏色逐漸過渡的色譜, 顏色依次為紅、橙、黃、綠、青、藍、紫, 這就是可見光譜。 其中人眼對紅、綠、藍最為敏感, 人的眼睛就像一個三色接收器的體系, 大多數的顏色可以通過紅、綠、藍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產生。

Advertisiment
同樣絕大多數單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紅綠藍三種色光。 這是色度學的最基本原理, 即三基色原理。 兒童照後期處理中我們也要用到這些。

紅色+綠色=黃色

綠色+藍色=青色

紅色+藍色=品紅

紅色+綠色+藍色=白色

黃色、青色、品紅都是由兩種及色相混合而成, 所以它們又稱相加二次色。 另外:

紅色+青色=白色

綠色+品紅=白色

藍色+黃色=白色

所以青色、黃色、品紅分別又是紅色、藍色、綠色的補色。 由於每個人的眼睛對於相同的單色的感受有不同, 所以, 如果我們用相同強度的三基色混合時, 假設得到白光的強度為100%, 這時候人的主觀感受是, 綠光最亮, 紅光次之, 藍光最弱。

除了相加混色法之外還有相減混色法。

Advertisiment
在白光照射下, 青色顏料能吸收紅色而反射青色, 黃色顏料吸收藍色而反射黃色, 品紅顏料吸收綠色而反射品紅。 也就是:

白色-紅色=青色

白色-綠色=品紅

白色-藍色=黃色

另外, 如果把兩種不同的顏料混合將會得到新的顏色。

以上介紹了顏色的三色原理, 掌握了兒童照後期處理方法, 在影像處理時我們就會很清爽, 做起來更得心應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