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兒童抑郁和孤獨癥不容忽視

上海兒童精神病房的護士帶著患兒做體操。

“少年不識愁滋味”, 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 與成人一樣, 現在孩子的心病也越來越多。 其中, 抑郁癥和孤獨癥是比較常見的兩種病癥, 也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抑郁和孤獨癥不容忽視

目前, 青少年抑郁是近年來發病率上升速度較快的疾病之一。 在美國, 青少年抑郁的發生率達到了5%―10%;據香港醫管局發布的數字顯示, 與前年相比, 今年青少年情緒性心理障礙的人數已升高了六成;10月12日, 日本北海道大學兒童精神醫學副教授傳田健三在日本精神科診斷學會上稱,

Advertisiment
1.5%的中小學生患有憂郁癥, 而中學生則有4.1%患有憂郁癥。 而我國雖然沒有對外公布的權威數字, 但在心理學業內卻形成了一種共識, 隨著青少年成長環境的復雜化, 各種壓力不斷增加, 很多孩子正遭受著抑郁的折磨。

此外, 另一種心病――孤獨癥在少年兒童的精神障礙疾病中也占有很大比例。 在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孤獨癥的發病率很高。 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2006年全國性調查顯示, 平均175個兒童中就有1名孤獨癥患者, 換言之, 該國至少有30萬孤獨癥患兒。 我國也如此, 上世紀90年代初, 我國少年兒童的人數為3億多, 按照孤獨癥的發病率推算, 當時我國就已有40萬―50萬的孤獨癥患兒。

抑郁表現多種多樣

“青青(化名)干什么事都沒點精氣神。
Advertisiment
”一位母親說, 孩子天天都悶悶不樂。 其實, 這是青少年抑郁的典型癥狀, 其核心就是情緒低落, 對事事都喪失了興趣。

還有一種孩子也很常見, 小慧(化名)就是其中代表。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動不動就哭。 ”小慧說, 她“越想越覺得活著沒意思, 真想吃安眠藥一了百了。 ”產生輕生的念頭, 在青少年抑郁中屬于較嚴重的情況, 如不及時治療會對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

對自我的“負性認知”也是抑郁主要表現, 如孩子覺得自己長得胖、矮, 他們往往缺乏自信, 常感到無望、無助。

除了情緒外, 一些生理癥狀也是抑郁的表現。 據路透社報道, 最新研究發現, 184名患有情緒障礙的孩子中, 57%有過敏史, 如哮喘、濕疹, 67%因為抑郁等情緒障礙導致過敏。
Advertisiment


判斷孤獨癥11大標準

對孤獨癥的判斷有了更明確的標準, 據美國媒體10月29日報道, 美國兒科學會公布了11種最新的兒童孤獨癥特征, 其中語言能力滯后、缺乏人際交流的能力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現。

如果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以下特征, 那么極有可能患上了孤獨癥。 一、當嬰兒盯著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時, 卻沒有表現出高興的反應。 二、5個月左右的孩子, 不發出交流的咿呀聲。 三、不能辨認出父母的聲音, 當爸爸媽媽叫他名字時沒有反應。 四、不和別人進行眼神交流。 五、9個月后才發出咿呀聲。 六、說話前很少配合手勢, 如揮動小手。 七、拿著某樣東西, 反復重復一個動作。 八、16個月大時還不能說出一個字。 九、一周歲時仍不會發出咿呀聲,
Advertisiment
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勢。 十、兩周歲不能說兩個字的詞語。 十一、即使會說話了, 但卻缺乏語言技巧。

給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間

在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 該國政府和教育機構問卷調查顯示, 有一成中小學生處于抑郁狀態。 研究人員選取了北海道千歲市的616名小學生和122名初一學生, 結果發現, 31人患有輕度的抑郁癥和躁郁癥。 日本一位兒童教育學專家指出, 生活節奏緊張, 無處撒歡游戲的兒童正遭受著抑郁的侵襲。

和日本一樣, 我國的孩子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這與許多因素有關。 首先是學習任務重, 孩子們放學后除了要做學校的作業, 還要做很多課外題。 其次許多孩子沉迷于網絡世界,
Advertisiment
缺乏和人打交道的能力, 一旦遇到人際麻煩, 就不知如何處理, 這會令其走入抑郁的死胡同。 最后孩子缺乏宣泄壓力的途徑。 孩子戶外活動越來越少, 而運動和游戲恰恰是宣泄壓力的好方式。 于是, 壓力不能及時排出也會造成抑郁。

在日本政府和教育機構的調查問卷中, 研究者發現, 不肯上學的孩子卻沒人抑郁或躁郁。 當然我們不能因此反對孩子上學, 但從中我們卻可以獲得有益的啟示――想給孩子減輕壓力, 最好多給他們一些自由的空間。

這也提醒老師、父母不要總以成績的好壞來評定孩子。 在學校, 老師要放棄“唯成績論”的想法, 盡量讓孩子在課堂上提高效率, 不要把負擔追加到課余時間。 在家中, 父母不要給孩子報一堆學習班, 最好是督促孩子按時完成作業,然后就讓他們多到戶外玩耍,多結交朋友。

相比之下,孤獨癥的誘因就沒有那么明確了。目前研究表明,遺傳、器質性病變、患兒在母親孕早期大腦受損都有可能導致孤獨癥,但是卻沒有一個定論。這就使孤獨癥的治療變得困難,很多國家都投入了大量資金,但卻沒有收到良好的療效。

此外,焦慮、恐懼等也是常見的心病。這就提醒家長不能對子女情緒的變化掉以輕心,發現情緒異常要及時疏導,或尋求心理醫生幫助。

編輯:小元

最好是督促孩子按時完成作業,然后就讓他們多到戶外玩耍,多結交朋友。

相比之下,孤獨癥的誘因就沒有那么明確了。目前研究表明,遺傳、器質性病變、患兒在母親孕早期大腦受損都有可能導致孤獨癥,但是卻沒有一個定論。這就使孤獨癥的治療變得困難,很多國家都投入了大量資金,但卻沒有收到良好的療效。

此外,焦慮、恐懼等也是常見的心病。這就提醒家長不能對子女情緒的變化掉以輕心,發現情緒異常要及時疏導,或尋求心理醫生幫助。

編輯:小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