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常見的口腔疾病有哪些

‍‍‍各位媽媽都害怕自己的寶寶在發育階段有什麼疾病, 讓寶寶亂吃一些不知道的藥物, 對寶寶身體造成很大傷害。 各位媽媽可以進入星寶寶瞭解更多兒童疾病注意事項。

幼兒免疫力低下, 皮膚粘膜的屏障功能差, 常常因為感染、外傷或其他因素導致口腔粘膜糜爛、損傷而生病。 下面是幾種常見的幼兒口腔疾病

齲齒

齲齒, 俗稱“蟲牙”或“蛀牙”, 是一種最常見的口腔疾病。 齲齒的病因是很複雜的。 醫學界經過長期研究認為:齲齒大致是由四種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他們分別是細菌、食物、牙齒和時間。

Advertisiment

治療:採用磨除法、藥物療法、再礦物化法、充填法以及修復法。 一般均需要採用充填法(即補牙)或修復法。

對釉質淺層齲, 可用氟化物或硝酸銀類藥物方法, 再礦化法治療, 在窩溝處用窩溝封閉治療或預防性充填。

對已有牙體缺損的淺齲, 中齲, 進行充填治療。 深齲應墊底後填充。 冠破壞較大者, 視病情以嵌體或全冠修復。

鵝口瘡

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口炎。 該病與新生兒出生時產道感染或乳具感染有關。 此外, 菌群失調 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症狀:孩子的口腔粘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 可有一處或多處同時發病。 這些白膜可以發生在口腔內的任何部位, 常見於上下唇內側, 頰粘膜、舌面、牙齦、軟硬齶上,

Advertisiment
有時也能波及到咽部。

開始為乳白色點狀或小片狀, 逐漸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 略微凸起, 周邊不紅。 不易擦去, 若強行擦拭後局部潮紅, 有溢血。 一般無全身症狀, 重者可出現食欲低下、拒奶、哭鬧不安、低熱、呼吸困難等。

護理:一般用2%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 每日2~3次。 孩子生病時應正規使用抗菌素以減少該病的發生。 對於白膜蔓延到喉頭、氣管、食管乃至血液的嚴重病兒必須及時送醫院治療。 口腔潰瘍

小兒口腔粘膜薄而嫩, 易被過熱食物燙傷、過硬食物擦傷或進食時咬傷, 繼而發生感染導致口腔潰瘍。 有的幼兒在腹瀉或營養不良時也會發生口腔潰瘍。

症狀:一旦潰瘍形成, 所進食物的化學成分就會對潰瘍面產生刺激, 引起創面疼痛,

Advertisiment
此時, 小兒會表現出拒食、煩躁甚至發熱的症狀。

護理:維生素C藥片1~2片壓碎, 撒於潰瘍面上, 閉口片刻, 每日2次。 此方法治療潰瘍效果較好, 但對潰瘍面有較大刺激, 會引起疼痛, 一般物件為年齡稍大的兒童。

也可選用全脂奶粉, 每次一湯匙並加少許白糖, 以開水沖服, 每天2~3次, 臨睡前沖服效果最佳。 通常服用2天后潰瘍即可消失。

創傷性口炎

多因外傷、硬物擦傷或新萌出乳牙的創傷, 使相應的口腔粘膜損傷。 病損無定形, 與受力方向、力度大小有關, 多為單個損害。

症狀:嬰兒經常吮吸拇指、玩具等, 反復多次後可在粘膜較薄的上頜翼鉤處形成對稱的圓形或橢圓形潰瘍。

護理:治療此類疾病關鍵在於去除創傷刺激因素,

Advertisiment
如糾正不良習慣、磨改過銳的切緣、牙尖等。 局部塗抹1%龍膽紫等消毒抗菌藥。 如舌系帶反復潰瘍已形成瘢痕的, 應帶患兒到口腔科行舌系帶矯正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