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事件頻發家長如何應對

隨著越來越多的兒童事件的發生:暴力頻發, 校車時間, 以及每天都在發生的小安全事故, 不得不讓家長更多安心寶寶的生活安全。 所以家長對於孩子安全的教育迫在眉睫, 那麼家長到底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去表達去傾訴去警惕?

小編推薦:

寶寶樣子就是父母昨天樣子 教你如何當一個好媽媽

1.居家安全

家是學齡前兒童活動時間最長、接觸最多的生存空間, 也是很多安全問題滋生的地點。 那些讓媽媽們頭疼不已的家庭安全問題, 無論是平時的捉迷藏, 還是無意識的觸摸電插頭, 都可能造成無法挽救的安全事故。

Advertisiment
因此, 居家生活中, 教會寶寶樹立警惕性, 能夠很好地避免安全問題的發生。

2.幼稚園安全

步入幼稚園的寶寶們脫離了父母, 開始了與同齡人的集體生活, 玩耍推搡、磕磕絆絆極易引起身體的碰撞, 誘發安全事故。 近年來校車事故、園內暴力頻發, 更讓家長對於幼稚園產生了或多或少的焦慮和擔憂, 因此, 入園前幫助孩子建立入園所需的相關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引導孩子寶寶們多傾訴、多表達, 及時瞭解他們的園內生活, 未雨綢繆。

3.戶外安全

與家庭環境、幼稚園環境不同的是, 戶外環境中, 外部因素的不可控性增強。 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各種危險都時刻存在著, 提早建立對危險區域的自然規避、對陌生人的天然戒備以及外部交通、標誌等的識別,

Advertisiment
都是在幫助他們建立自我保護意識。

4.行為習慣

一個人的未來發展, 很大程度上由其行為習慣決定, 而寶寶們的行為習慣又最容易受到家人的影響。 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成年人應該主動做到謙讓有禮、尊老愛幼、公眾場合不大聲喧嘩等, 這些都是體現一個人良好素質的重要表現, 將對寶寶提供良好的示範。

5.生活習慣

養成健康體格和積極生活態度的基礎便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學齡前的寶寶正是身體和人格養成期, 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習慣, 將使他們未來的成長更添動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