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科醫生:這樣牽拉寶寶小心肘關節脫位!

寶寶年紀小的時候, 骨骼關節等發育還未完全, 有些牽拉寶寶的姿勢容易引起關節脫位。 近日, 兒科醫生:這樣牽拉寶寶小心肘關節脫位!

寶寶兩歲了, 開始滿地跑, 爸爸寸步不離地跟著, 寶寶突然一個趔趄被玩具絆倒了, 爸爸著急伸手去夠, 一把抓住了小手, 寶寶倒是沒摔著, 但扶起來發現他的胳膊肘不能動了, 還有點腫, 寶寶又疼又著急哇哇大哭, 爸媽也一時慌了神。 這種場景, 可能就是發生了傳說中的肘關節脫位。

確切的說, 肘部關節脫位最常見的是橈骨小頭半脫位, 最常見於2~3歲, 但6個月到七歲都有可能發生,

Advertisiment
是兒童比較常見的一種急症。 孩子的肘關節還沒有發育完善, “鉤連”不緊密, 容易在不適當的外力作用下發生“摘鉤”脫臼(圖片來自ClinicalKey)。 一些孩子因脫位造成關節周圍韌帶和軟組織損傷, 如經常牽拉不當, 容易出現多次復發。

如何預防橈骨小頭半脫位

1、對於好發年齡段的孩子, 家長跟孩子遊戲或牽拉孩子時, 應避免直接拽手或手腕部, 盡可能牽住衣服。 孩子快摔倒時, 儘量拽肘部以上或者衣服, 可以明顯減少肘關節脫位的機會。

2、 一些孩子因脫位造成關節周圍韌帶和軟組織損傷, 如經常牽拉不當, 容易出現多次復發。 復位後建議適當制動, 減少肢體負重和牽拉1~2周。

3、 加強運動保護。 拿單杠來說, 雙手同時抓握的肘關節脫位風險要小於單手抓握,

Advertisiment
孩子在“搖盪”身體時, 加上離心力的作用, 雙手承受的重量會大於體重, 此時如果一隻手脫杠, 另一隻胳膊肘關節很容易脫位, 最常見的還是橈骨小頭半脫位。

4、一些孩子甚至會出現睡眠中肘關節脫位的情況, 一般見於發生過一次或多次脫位的孩子:睡覺時胳膊無意中壓在自己身下, 孩子自已抽出時因特殊應力(寸勁兒)發生脫位。 平時注意少牽拉有過脫位的胳膊, 睡覺時讓孩子側臥, 有問題的胳膊朝上, 可以減少這種風險。

兒科醫生:這樣牽拉寶寶小心肘關節脫位!希望小編的介紹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