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元斌喜得麟兒升級當爸爸 愛妻產後調理要如何?

據韓國媒體報導, 元斌妻子李娜英在首爾江南某婦產醫院生下一名男嬰。 李娜英公司表示:“產婦與寶寶都很健康, 李娜英與元斌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Advertisiment
同時李娜英正和家人在一起度過產後調理階段, 很抱歉不便向大家提供更多的消息。 ”

2015年5月30日, 元斌李娜英在江原道附近某民宿附近低調地舉行了婚禮, 婚禮大約邀請了50名親朋好友出席。

產後如何調理?

有些新媽咪會在生完寶貝後,

Advertisiment
出現各種身體不適或病患, 如體虛、眩暈、胳膊腿疼痛……很多都是月子裡沒有能夠很好的養息而致。 有時, 進行一下中醫調理會有很好的效果, 怎樣去做呢?

產後調理的三大必備食物,產後怎麼調理, 還是得通過高營養的食物調理, 這是最有效也是最健康的方法。

產後調理的三大必備食物

紅糖

紅糖是粗制糖, 能提供豐富的營養, 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它含有豐富的鈣、磷、鐵、鋅等礦物質。 同時還含有胡蘿r素、維生素B, 和煙酸以及一些微量元素。 紅糖的鈣、鐵

含量均高於白糖。 紅糖性溫和, 可以健脾暖胃、益氣養血、活血化瘀, 能夠幫助產婦補血、散寒和補充熱量, 這些對產婦都特別有用。

但是也不要食用過多紅糖, 一般飲用紅糖水不超過lO天,

Advertisiment
時間過長會增加血性惡露, 並且在夏天會使產婦出汗增多而體內少鹽。

雞蛋

雞蛋營養豐富, 蛋白質含量高, 還含有卵磷脂、卯黃素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而且容易消化, 適合產婦食用。 但過多食用雞蛋會使體內蛋白質過剩, 其他營養素缺乏, 造成生理失調, 增加肝、腎的負擔或引起消化不良, 而且月子裡過多食用雞蛋, 容易發生膽固醇增高, 誘發膽囊炎。 產婦每天吃2~3個雞蛋就足夠了。

小米粥

小米屬於雜糧, 與大米相比, 小米中鐵和B族維生素的含量更高, 對產婦恢復體力、刺激腸蠕動、增進食欲有很大的幫助。 不過, 雖然小米比大米有營養, 但也不可讓產婦只食

用小米粥, 否則無法滿足產婦的其他營養需要,

Advertisiment
同時要注意小米粥不宜熬得太稀薄。

3個產後不適調理法

1。 體虛

分娩時失血過多、用力、疼痛、創傷, 都會導致氣、血、津液的耗損, 就是體質再好也會感到從未有過的虛弱。 虛弱會帶來一系列的不適症狀, 如眩暈、出汗、便秘、小便不利等等。

調理法:

中藥膳食可以幫助新媽咪的身體儘快恢復,

Advertisiment
可以在中醫的指導下, 選用黨參、黃芪、當歸、麥冬、枸杞、山藥、桂圓、核桃仁、黑芝麻、蓮子等煮粥或煲湯喝。

2。 血淤

分娩時胞宮的脈絡被損傷, 導致脈絡淤阻不通, 舊血停留, 經氣鬱滯。 從而出現腹痛、小腹硬滿、惡露不盡等淤血停滯的症狀。

調理法:

經常對腹部施以自我按摩, 可以促進血脈流通;也可以採用桃仁、黃酒、玫瑰花、三七、雞冠花等進行食療。

3。 體虛而易感

由於氣虛血弱而致身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下降, 產後經常怕冷怕風, 容易患感冒, 關節冷痛。

調理法:

以往民間的很多產後禁忌就是針對這一點而形成的, 所以新媽咪還是應該科學地看待這些禁忌。 不是不能洗澡和洗頭, 而是要水溫適度。 要避免身體被冷風吹,避免盆浴。月子裡也可以外出,條件是在氣溫適宜的時候,但不能身體帶汗,盡可能地多穿一件外套。也可以刷牙,但要用溫水,做家務用水時要儘量使用溫水。

8個常見產後病患調理法

眩暈

分娩時用力傷氣和失血過多,使血液不能送達腦部而感到頭暈目眩,伴食欲不振、噁心、發冷、頭痛等症狀。一般在產後幾天內,隨著氣血逐漸恢復會慢慢好轉,不過有時也會持續一段時間。

調理法:

不要急於下床,產後至少要臥床休息一天。起來活動時要有人陪護,儘量放慢動作以免暈倒摔傷。可以服用烏雞白鳳丸,也可在家採用食補,如取羊肉500克洗淨切片,取黃芪50克、當歸50克、大棗10個、生薑1塊,用慢火燉爛,吃肉喝湯。

出汗

由於產後需要排出體內積存的大量水分,所以新媽咪出汗是正常的。但汗液會很快帶走體表的熱量,因此要注意保暖,不能貪圖涼快而一味地減衣服。如果出汗過多,感覺到口乾舌燥,或者超過一周仍然汗出不止,說明是氣虛不能固表,可以通過服用中藥來調理。

調理法:

可以服用玉屏風散(丸),也可以服用浮小麥羊肚湯,即取浮小麥50克用紗布包好,羊肚200克切片,加水後放在一起煮熟,喝湯吃肚片,會起到一定效果。

便秘和痔瘡

分娩耗傷氣血津液,腸道缺少推動力和滋潤,再加上產後臥床時間長,導致氣機不暢,所以新媽咪常常會出現便秘。產後超過3天未解大便,就表示出現了便秘。大便乾燥、堅硬,排出異常困難,很容易引起痔瘡,增加痛苦。加上分娩時會陰傷口的疼痛,一想到排便就會有一種恐懼感,也促使便秘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調理法:

產後,首先要預防便秘的出現。如果新媽咪在產前就有便秘的習慣,產後應該及早下床活動。飲食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吃富含粗纖維的蔬菜等,要注意多喝白開水。注意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形成條件反射。可以服麻仁潤腸丸等潤腸類中成藥,還可以選擇藥膳,如取核桃仁5個搗爛;桃仁20克去皮搗爛;黑芝麻20克炒熟研爛;蜂蜜50毫升(找到兩樣以上即可,配齊更好),與適量粳米煮粥,早晚喝。

小便不利

產後氣虛,導致排尿功能障礙,發生排尿困難,小腹脹滿急迫,坐臥不安,或小便次數增多,甚至日夜數十次,或排尿不能自行控制。

調理法:

如果新媽咪在產後不能自行排尿,幫助新媽咪坐起,嘗試聽流水聲音以刺激排尿。也可以用溫熱的生理鹽水沖洗外☆禁☆陰,對小腹施以按摩,並點按關元穴(肚臍下三寸)。如果症狀幾天後沒有緩解,在中醫的指導下服用益氣利尿的中藥,或服用補中益氣丸,也有一定的效果。

腹痛

產後小腹出現陣痛或隱痛,疼痛發作時能摸到收縮發硬的子宮,大多屬於宮血瘀阻。如果受寒引起惡露排出不暢,會使疼痛更為加重。

調理法:

注意保暖,保證充足的休息,儘早下床活動,以刺激腸蠕動和氣血運轉。益母草沖劑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每次服用一袋半,每天兩次,或取山楂30克、紅糖30克、乾薑面5克用水煎,一天分兩次服用。體質虛弱的產婦,可以吃傳統的百補雞,方法為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熟地、白芍各10克;當歸20克,川芎6克,洗淨後用於淨紗布包裹浸濕;然後取肥母雞1只,把500克精豬肉切碎、500克豬骨打碎,將雞、豬肉、骨、藥包一起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用武火燒開,打去浮沫,加入蔥、薑少許,再用文火燒至雞肉爛熟,去藥包,吃肉喝湯。

惡露不盡

惡露是產後排出的血水,一般在三周內排乾淨,也有一些新媽咪因身體較虛弱會延至六周才淨。如果超過六周仍然淋漓不斷,稱為惡露不盡,大多數是由於寒氣凝滯、血淤不通造成的。常伴有腰酸痛、下腹墜脹冷痛。惡露排出不暢,會影響子宮復舊,甚至會影響全身恢復。

調理法:

過去中醫講究產後服用生化湯,幾乎成為月子裡的一道程式,因為生化湯能幫助產後氣虛寒弱的新媽咪儘快排出惡露,效果是很明顯的。因此,可以居家做一些生化湯粥,如取當歸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乾薑7克(用火烤黑)、甘草3克,加水和少量黃酒煎煮,取汁去渣,再和淘洗乾淨的粳米50-100克煮為稀粥,放入紅糖適量,每天喝1-2次,趁溫熱喝下。

提醒一點,生化湯不適用於產後仍然表現出火熱症狀體質的新媽咪,服用之前還應該請教中醫。中成藥生化丸也有一定效果。

四肢疼痛

又稱為產後身痛或產後風,產後風寒濕邪很容易襲入經絡關節,造成四肢關節疼痛。做家務接觸冷水,往往會落下手指關節疼痛的毛病,衣褲單薄可以引起膝關節、肘關節疼痛,鞋襪不暖則容易患足跟痛。

調理法:

如果能夠積極地預防,可以盡可能避免產後四肢疼痛的出現。如果出現症狀,儘快予以治療也不會留下什麼後患。首先,要保證疼痛部位不再受寒,多吃一些含鈣高的食品,如牛奶、黃豆製品、蝦仁;或適量服用鈣劑,如葡萄糖酸鈣、乳酸鈣等,疼痛就會慢慢緩解。如果疼痛沒有改善,可以服用中藥,但最好有中醫指導。

乳☆禁☆房膿腫

如果在產前沒有做好乳☆禁☆房保健,如注意乳☆禁☆頭衛生,避免乳☆禁☆頭破損;或在產後乳汁淤積,沒有及時排空,如果同時又有細菌侵入,乳腺往往就會造成急性炎症。表現為乳☆禁☆房脹痛、乳汁結塊排乳不暢、發燒和怕冷。如果未能及時治療,就會繼續發展成乳☆禁☆房膿腫,最後膿腫破口流出膿液。

調理法:

產後儘量採取母乳餵養,餵奶後要用吸奶器排空剩餘乳汁,注意不要讓寶貝養成叼著乳☆禁☆頭睡覺的習慣。情緒不暢也會造成泌乳功能失調或乳汁淤積,所以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另外,過多的進食高熱量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易使脾胃熱盛,誘發乳腺炎,飲食要儘量清淡和營養平衡

要避免身體被冷風吹,避免盆浴。月子裡也可以外出,條件是在氣溫適宜的時候,但不能身體帶汗,盡可能地多穿一件外套。也可以刷牙,但要用溫水,做家務用水時要儘量使用溫水。

8個常見產後病患調理法

眩暈

分娩時用力傷氣和失血過多,使血液不能送達腦部而感到頭暈目眩,伴食欲不振、噁心、發冷、頭痛等症狀。一般在產後幾天內,隨著氣血逐漸恢復會慢慢好轉,不過有時也會持續一段時間。

調理法:

不要急於下床,產後至少要臥床休息一天。起來活動時要有人陪護,儘量放慢動作以免暈倒摔傷。可以服用烏雞白鳳丸,也可在家採用食補,如取羊肉500克洗淨切片,取黃芪50克、當歸50克、大棗10個、生薑1塊,用慢火燉爛,吃肉喝湯。

出汗

由於產後需要排出體內積存的大量水分,所以新媽咪出汗是正常的。但汗液會很快帶走體表的熱量,因此要注意保暖,不能貪圖涼快而一味地減衣服。如果出汗過多,感覺到口乾舌燥,或者超過一周仍然汗出不止,說明是氣虛不能固表,可以通過服用中藥來調理。

調理法:

可以服用玉屏風散(丸),也可以服用浮小麥羊肚湯,即取浮小麥50克用紗布包好,羊肚200克切片,加水後放在一起煮熟,喝湯吃肚片,會起到一定效果。

便秘和痔瘡

分娩耗傷氣血津液,腸道缺少推動力和滋潤,再加上產後臥床時間長,導致氣機不暢,所以新媽咪常常會出現便秘。產後超過3天未解大便,就表示出現了便秘。大便乾燥、堅硬,排出異常困難,很容易引起痔瘡,增加痛苦。加上分娩時會陰傷口的疼痛,一想到排便就會有一種恐懼感,也促使便秘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調理法:

產後,首先要預防便秘的出現。如果新媽咪在產前就有便秘的習慣,產後應該及早下床活動。飲食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吃富含粗纖維的蔬菜等,要注意多喝白開水。注意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形成條件反射。可以服麻仁潤腸丸等潤腸類中成藥,還可以選擇藥膳,如取核桃仁5個搗爛;桃仁20克去皮搗爛;黑芝麻20克炒熟研爛;蜂蜜50毫升(找到兩樣以上即可,配齊更好),與適量粳米煮粥,早晚喝。

小便不利

產後氣虛,導致排尿功能障礙,發生排尿困難,小腹脹滿急迫,坐臥不安,或小便次數增多,甚至日夜數十次,或排尿不能自行控制。

調理法:

如果新媽咪在產後不能自行排尿,幫助新媽咪坐起,嘗試聽流水聲音以刺激排尿。也可以用溫熱的生理鹽水沖洗外☆禁☆陰,對小腹施以按摩,並點按關元穴(肚臍下三寸)。如果症狀幾天後沒有緩解,在中醫的指導下服用益氣利尿的中藥,或服用補中益氣丸,也有一定的效果。

腹痛

產後小腹出現陣痛或隱痛,疼痛發作時能摸到收縮發硬的子宮,大多屬於宮血瘀阻。如果受寒引起惡露排出不暢,會使疼痛更為加重。

調理法:

注意保暖,保證充足的休息,儘早下床活動,以刺激腸蠕動和氣血運轉。益母草沖劑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每次服用一袋半,每天兩次,或取山楂30克、紅糖30克、乾薑面5克用水煎,一天分兩次服用。體質虛弱的產婦,可以吃傳統的百補雞,方法為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熟地、白芍各10克;當歸20克,川芎6克,洗淨後用於淨紗布包裹浸濕;然後取肥母雞1只,把500克精豬肉切碎、500克豬骨打碎,將雞、豬肉、骨、藥包一起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用武火燒開,打去浮沫,加入蔥、薑少許,再用文火燒至雞肉爛熟,去藥包,吃肉喝湯。

惡露不盡

惡露是產後排出的血水,一般在三周內排乾淨,也有一些新媽咪因身體較虛弱會延至六周才淨。如果超過六周仍然淋漓不斷,稱為惡露不盡,大多數是由於寒氣凝滯、血淤不通造成的。常伴有腰酸痛、下腹墜脹冷痛。惡露排出不暢,會影響子宮復舊,甚至會影響全身恢復。

調理法:

過去中醫講究產後服用生化湯,幾乎成為月子裡的一道程式,因為生化湯能幫助產後氣虛寒弱的新媽咪儘快排出惡露,效果是很明顯的。因此,可以居家做一些生化湯粥,如取當歸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乾薑7克(用火烤黑)、甘草3克,加水和少量黃酒煎煮,取汁去渣,再和淘洗乾淨的粳米50-100克煮為稀粥,放入紅糖適量,每天喝1-2次,趁溫熱喝下。

提醒一點,生化湯不適用於產後仍然表現出火熱症狀體質的新媽咪,服用之前還應該請教中醫。中成藥生化丸也有一定效果。

四肢疼痛

又稱為產後身痛或產後風,產後風寒濕邪很容易襲入經絡關節,造成四肢關節疼痛。做家務接觸冷水,往往會落下手指關節疼痛的毛病,衣褲單薄可以引起膝關節、肘關節疼痛,鞋襪不暖則容易患足跟痛。

調理法:

如果能夠積極地預防,可以盡可能避免產後四肢疼痛的出現。如果出現症狀,儘快予以治療也不會留下什麼後患。首先,要保證疼痛部位不再受寒,多吃一些含鈣高的食品,如牛奶、黃豆製品、蝦仁;或適量服用鈣劑,如葡萄糖酸鈣、乳酸鈣等,疼痛就會慢慢緩解。如果疼痛沒有改善,可以服用中藥,但最好有中醫指導。

乳☆禁☆房膿腫

如果在產前沒有做好乳☆禁☆房保健,如注意乳☆禁☆頭衛生,避免乳☆禁☆頭破損;或在產後乳汁淤積,沒有及時排空,如果同時又有細菌侵入,乳腺往往就會造成急性炎症。表現為乳☆禁☆房脹痛、乳汁結塊排乳不暢、發燒和怕冷。如果未能及時治療,就會繼續發展成乳☆禁☆房膿腫,最後膿腫破口流出膿液。

調理法:

產後儘量採取母乳餵養,餵奶後要用吸奶器排空剩餘乳汁,注意不要讓寶貝養成叼著乳☆禁☆頭睡覺的習慣。情緒不暢也會造成泌乳功能失調或乳汁淤積,所以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另外,過多的進食高熱量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易使脾胃熱盛,誘發乳腺炎,飲食要儘量清淡和營養平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