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優秀孩子的秘訣:從小做家務

哈佛大學在探討中總結出, 愛做家務的孩子, 長大後他們的分手率、犯罪率、患上心理疾病概率都比較低、就業率卻很高。 不愛做家務的孩子則與之相反。 另外,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經常做家務, 無形中提高了他們的行動能力、識別能力與責任感。

在國外, 不管孩子的年齡有多小都是家庭中的一員, 也要擔負起自己在家中的責任,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做家務。 孩子有大有小, 他們做的家務是不是都可以一樣呢?看看下面的介紹。

不同年齡段寶寶做家務有區分

9到24個月的寶寶:做些簡單的就行,

Advertisiment
比如把自己換下來的尿布放到垃圾桶裡。

2到3歲的寶寶:讓他把垃圾放進垃圾桶裡;家長幫助孩子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教孩子使用馬桶、怎麼刷牙、怎麼澆花;幫父母把衣服掛在衣架上;晚上睡覺前整理好自己的玩具。

3到4歲的寶寶:看看寶寶是不是能正確使用馬桶、認真刷牙、正確澆花;把放在門口的報紙拿回來;睡覺前幫媽媽鋪床(拿枕頭)。 飯後把自己的盤子放進水池;自己的髒衣服放進裝髒衣服的籃子裡。

4到5歲的寶寶:孩子在掌握上面這些技能後, 家長可以讓孩子一個人去信箱拿信;讓孩子自己鋪床;幫助父母準備吃飯餐具;飯後把餐具放進水池;把洗好烘乾的衣服放回衣櫃(讓孩子學會怎麼疊不同衣服);自己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Advertisiment

5到6歲的寶寶:孩子在掌握以上的家務活後, 家長可以讓孩子在開飯前後把桌子擦一下;幫助媽媽更換床單;收拾自己的房間;自己準備第二天上學要用的書包鞋子。

6到7歲的寶寶:前五個階段的家務孩子能流利完成;在父母的幫忙下完成洗碗任務, 自己可以一個人打掃自己的房間。

孩子做家務, 家長要這樣做

1.讓孩子覺得自己很重要:孩子渴望被父母認同, 給他一些事情做, 讓他覺得自己是可以給家裡帶來幫助的。 這樣父母省下時間與孩子一起玩耍。

2.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列一份他能做到的家務清單, 讓他/她自己選擇完成的任務, 讓他知道自己也有選擇權與控制權。 這樣孩子會願意做自己選擇的家務。

Advertisiment

3.把家務細緻化, 給孩子做一個演示:把家務細緻化,給孩子做一個演示:家長可以把家務分為若干個小份, 讓孩子一個個完成, 家長也可以先給孩子做個示範。 如果孩子做的不對, 家長需要耐心教導, 不能批評孩子, 這樣孩子才會願意繼續做。

4.不要用高標準評價孩子: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參與比結果更重要。 如果孩子達不到家長的要求, 家長也不要批評孩子, 以免打擊孩子的自尊, 讓孩子不願在和別人一起合作。

5.給適合孩子的工具:家長在讓孩子做家務的時候一定要給適合他們的工具, 這樣才會讓孩子做起來順利。

6.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家務事煩或者是無趣, 這會讓孩子覺得做家務是很可怕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家長應該盡可能的讓孩子覺得在做完這些事情後可以和爸媽一起玩耍。

7.不要壓迫孩子:不要壓迫孩子:如果孩子不想做家長也不要壓迫他們做。 應該給事情留下一點餘地或者是緩和的過程。 比如限定孩子玩耍時間, 時間一到就要做家務。

8.家長給孩子一些獎勵:鼓勵與獎勵可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家長可以給孩子一個計畫, 完成計畫中的一個就給小紅星, 在完成整個計畫後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獎勵, 但不要是金錢或者是物質上面的獎勵。

9.合理安排任務:學齡前的孩子做重複性的工作會感到枯燥, 這時候就會不想做了。 家長要及時變換任務, 但不要打破步驟。

10.給孩子生長空間:孩子在掌握自己的工作後家長應該給他提出更高的要求,

Advertisiment
擴大孩子做家務的範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