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父母學堂>親子溝通>正文

價值觀與人格教育培養

卡爾-羅杰斯的人格理論核心, 是要做真實的自我, 我認為這就是儒家的誠, 儒家的誠, 不是堅定不移的善良, 不是服務的熱忱和意愿, 而是與智慧一體的, 這種智慧, 能夠回到生命體驗的實質, 能夠呈現中庸之道之后的事實。 這種忠于內心情感原則, 就是誠。 儒家講“誠則明也, 明則誠也”, 誠就是事實, 明就是智慧, 既然是事實, 就不會有欺騙, 既然是智慧, 就不會受人愚弄。 但是, 要做真實的自己, 要體現自己的真性情, 不是那么容易的, 做真實的自我, 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也是終極的目標。

做真實的自己, 就不會有委曲求全的感覺,

Advertisiment
自然是可以長久的。 做真實的自己, 對生命的態度是開放的, 這種開放態度得到的體驗, 使個人感覺對生活的勝任感和力量感, 甚至是美感。

如果老師回到真實的自己, 學生自然回到真實的自己。 一個人, 回到真實的自己, 周圍的人也會回到真實的自己, “同氣相求”, 相互吸引的法則如此。

回到真實的自己, 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 是要搞清楚自己的價值觀。 說到價值觀, 我就想到人生的信條, 但是卡爾羅杰斯關于價值觀的理論, 大大豐富了價值觀的內容, 就人格教育來說, 這是重大的突破。

今天我們面臨的價值觀危機不是源于我們喪失了價值觀, 而是我們的價值觀與人生經驗的矛盾和分離, 事實就是事實,

Advertisiment
沒有對錯, 我們的價值觀與事實不符, 不符合社會現實, 不符合自己的經驗, 一定是我們的價值觀錯了, 我們的價值觀錯了, 社會的價值觀就錯了, 我們是社會最直接的組成部分, 是對社會直接產生影響的部分。 價值觀錯了, 人格出現分裂, 痛苦和抱怨就產生了。

關于價值觀

生物體通過行為表現出對某個客體或者目標的偏好性, 這種偏好性稱為操作性價值觀, 他不需要任何認知和概念性思維的參與, 僅僅是有機體通過選擇某客體、拒絕某客體的價值選擇。 好像把蚯蚓放在Y型迷宮里時, 蚯蚓就會選擇往光滑的一邊爬, 而不會選擇鋪有砂紙的一邊, 這就是操作性價值。

比如, 我的孩子生下來就喜歡吃脆性的涼菜,

Advertisiment
喜歡吃酸的東西, 有的孩子抓歲, 多次抓相同的東西。

操作性價值觀也可以處理復雜的事情。 曾經有人做過實驗, 把20多種食物放在嬰兒面前, 孩子自己會取符合自己身體健康的食物。

第二種價值叫構想價值, 也就是機體對文字符號(佛法稱為名相)客體的偏好。 比如“真誠至上”的信念, 就是一個構想價值。

通常我們的道德信條都是構想性價值觀, 可能不是自己真正喜歡和接受的, 是虛假的, 是“高要求”的, 但是我們跟著它走了, 久之我們自己也分不清楚, 什么是真實的自我, 什么是虛假的自我。

案例:一個大孩子去搶小孩子的東西, 小孩子不同意, 結果大孩子咬了小孩子一口, 小孩子的東西被搶走, 大哭。 這時候, 小孩子的媽媽非但不保護自己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反而對自己的孩子說:“孩子不哭, 你要學習孔融讓梨, 把你的東西讓給哥哥玩。 ”小孩子由于沒有得到安慰, 一直哭個不停, 媽媽對孩子孩子說了六次要學“孔融讓梨”。 小讓大, 是媽媽的價值觀, 但是在小孩子的眼里看來, 自己的東西被搶了人被咬了還要忍讓, 天理何在!

構想價值觀越接近操作價值觀, 合理性越好。 比如, 按照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 應該是物權主人優先原則, 別人要用自己的東西, 是要經過自己同意的。 這種價值觀是否會讓孩子長大后變得自私呢?回答是否定的。 一個物權得到尊重的人, 他因而更有安全感, 更愿意把自己的東西和別人分享;一個從小物質不匱乏的人, 他成人后, 精神層面的匱乏感就弱,

Advertisiment
大方的可能性就很大;小孩子的自私得到滿足, 物權主體資格得到尊重, 他就會逐漸變得慷慨。 所以, 儒家提倡先滿足一定程度的自私, 來塑造一個人為公的精神。 真正的貪欲, 來自于精神層面的貧乏, 這是一種負面的力量。 如果一個人從小受到“要大方”的教育, 有可能從此就走上虛假的自我, 這種人是“優秀”的, 但是也是緊張的, 這種緊張, 感召來的人和事, 終究會讓自己陷入困境, 人生的際遇大多不夠理想。 有天, 我對我對一位常做善事且對孩子嚴格的朋友說:“以你的為人來說, 積了德給子孫后代, 你的孩子會很有作為, 但是他的人生多半是不幸福的。 ”

關于構想價值觀, 孔子講:“己所不欲, 勿施與人。 ”那么“己所欲”呢?要慎施于人。

最后一種叫客體價值,就是從客體可取性方面考慮,而不管是否為他人所接受。比如:失去自我的父母,一心撲在孩子身上,以為給孩子的關注越多越好,結果成了關愛強迫癥,讓孩子痛苦不看,但是卻總對孩子說“我是為了你好”。

本文相關推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為什么要培養健全人格 家庭教育對健康的人格培養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 政法價值觀教育活動方案 藝術教育與人格培養 如何培養正確的自我價值觀 怎樣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 價值觀的演變與回歸

操作性價值觀不只是嬰兒有,一個人格成熟的人,總是以操作性價值觀為主導,所以孟子講,一個成熟的人,即大人,是“保其赤子之心”的,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們先從嬰兒來看,嬰兒有如下現象:

嬰兒饑餓時不舒服,會哭,會大聲而明確的表達出來(成人經常撒謊)。

食物是美好的,但是嬰兒吃飽以后,不再留戀和喜歡,甚至表現出厭惡,從來不會占有食物(成人不是這樣)。

嬰兒喜歡被關注、擁抱等能夠帶來安全感的行為。(成人喜歡被擁抱的情況極少,要選擇對象)。

嬰兒喜歡來自于自己身體的新奇的體驗,即使發現自己的腳趾頭都會快樂,探索性和好奇心都很強(成人變得保守呆板)。

嬰兒不喜歡苦味,疼痛和突發的巨大聲響(成人有改變)。

可以看出,嬰兒的操作性價值觀,是一種動態的,不斷變化的價值判斷過程,而不是一個不變的固定系統。正如對同一種食物,他有時喜歡,有時厭惡,他喜歡安全和輕松,但是為了滿足好奇,他又可以放棄這種環境。這種價值,來自內部的天然的感覺,是一種本有的智慧。不象我們成人,被父母的意愿,宗教的經文、某個領域的權威或者廣告宣傳所左右。嬰兒喜歡清楚地知道喜歡哪個不喜歡哪個,哪個人對他好哪個人對他不好。而成人很多時候不知好歹,不知主次,相反,成人的的價值判斷很多時候都是僵化、無效和不明確的,成人是怎么從嬰兒完美而有效的價值判斷狀態退變的呢?

嬰兒需要愛,他也同樣愛父母,對父母表現出無限的忠誠性,所以他為了愛改變自己。比如,一個孩子喜歡扯姐姐的頭發,他覺得聽到姐姐又哭又鬧很開心,但是家長會給他懲戒。多次以后,他就會形成一個概念,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別人不一定認為好,堅持自己的偏好,可能失去成人對自己的愛,拒絕愛的行為,是反生命的。他會把別人的價值判斷內化,變成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為了愛,他遠離了自己先天的判斷機制,放棄了自己的內部評價,以別人的價值預設引導自己的行為。

案例

一個男孩,從小夢想自己成為藝術家,但他感覺到父母更愿意他成為一個醫生,于是他遷就父母,表示有意向成為一個醫生,這時候,父母給他更多的愛和鼓勵,他成為醫生的意愿逐漸堅定起來,進入醫學院以后,他很多科的成績都不及格,咨詢師發現從智力上看,孩子完全有能力取得好成績,但是,事實相反。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原來他疏離了自己天然的判斷機制,疏離了內心的判斷過程,自己從來都沒有真正想過要當一名醫生。對另一個孩子來說,則有可能是自己想當醫生,最后順從了父母的意愿做了藝術家,同樣是悲劇。

當今社會嚴重的心理問題,與自己的價值判斷有直接的關系,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所以面臨選擇時不果斷,總是受到情緒上面的困擾,一但選擇,選擇的或者得到的又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在美國,卡爾.羅杰斯對師范學校的學生做了調查,問:如果你們成為老師,最想教給孩子的價值觀是什么,結果他們列舉出了“說話用詞恰當”、“不用非正式的口語”、“干凈”、“遵守紀律”、“按照老師的指導做事”、“老師的指導要說一不二”等等,卡爾.羅杰斯為這些準老師感到汗顏。反觀我們自己,也是把那些掩飾自己膽怯的經驗,把那些禁錮我們自己的規條傳遞給我們的孩子們,而不是盡量保留孩子們本有的智慧。

個體為了保持得到愛、贊賞和自尊,不惜把自己的價值評判權拱手讓人,個體從小就不信任自己的經驗的可靠性,不相信僅僅靠自己就可以指導自己的行為;他們從別人那里學來一堆構想價值觀,不管自己的這些觀點多么背離了自己的真實體驗!因為這些觀點不是自己的,所以顯得生硬、不能變通。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把環境中的與自己生命經驗無關和事實矛盾的價值觀,盲目地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這就是心理學上講的,價值觀的病態內化,舉例如下。

性☆禁☆欲和性行為是罪惡的。每年有很多青少年因為缺乏對性的了解和認識,造成上百萬人未婚先孕。(誤區來自道德常識)

(通過實踐發現,大人坦蕩地告訴孩子生命的由來,孩子自然就不講粗話,可以順利地解決早戀問題。儒家講“食色性也”,從來不回避性這個問題,目前中國的結婚年齡,可能是歷史上最大的,所以性壓抑的時間很長,由于缺乏對性問題的正確認識,有些人即使體驗了性☆禁☆生☆禁☆活,偏執的性觀念仍然沒有得到改善,又把這些錯誤的觀念復制給后一代。我不是提倡性泛濫,而是希望早些告訴孩子關于性和生命來由的真相,可淡化孩子們跨越性禁區的成就感,通過實踐發現,孩子們都表示明白這層道理后,更能妥善對待性問題,以后有機會再舉相關案例。關于性于心理行為的關系,《夏山學校》的尼爾,理解很徹底,輔導方法趨近于完美,大家可以閱讀相關章節。回想起自己初中時候的生理老師,講到有關性的章節時,總是緊張兮兮的。很多老師自己對性問題都缺少承認事實的勇氣。)

本文相關推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為什么要培養健全人格 家庭教育對健康的人格培養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 政法價值觀教育活動方案 藝術教育與人格培養 如何培養正確的自我價值觀 怎樣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 已經內化的社會價值觀的誤區

掙錢越多越好。(來自社會,已經深刻影響到家庭)

人們最需要學習的是知識,這是精英與平庸的區別。(來自學校、社會和家庭)

瀏覽和娛樂性、探索性的閱讀不被人認可。(來自學校)

緊跟潮流很重要。(來自于媒體和商業廣告)

愛自己周圍的人是最高美德。(來自于宗教)

競爭比合作好。(來自于商業公司)

名牌產品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來自于商業宣傳)

南懷瑾先生講,人格獨立,要“卓爾不群”,但是有多少人做得到呢?似乎沒有人提倡過,人類作為個體,更應該相信自己的感覺和信念,我們都活在人云亦云之中。佛法提倡自己的本有的智慧,提倡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就是超越思維的感覺,但是知之者甚少,很多人都落入宗教的窠臼,可嘆。

機遇

當我們尋求內在的獨立,傾聽來自內心的聲音時,轉機就出現了。心理輔導發現,自主意識的出現,自己準備做真實的自我時,治愈就開始了,這是所有有效心理輔導的共同特征。當我們感到自己是活生生的人,感到有趣,感到勝任,感到自豪,我們就會慢慢珍惜和欣賞自己的方方面面,慢慢地敏銳于自己每時每刻的感受和反應,這就是活在當下,活在感覺而不是活在思維里,自我的覺醒就開始了。如此,我們會對自己的體驗變得更加開放和包容,甚至與自己的體驗融為一體,我們的價值取向將發生巨大變化,許多嬰兒期的價值取向又重新出現,即來自內部感覺的的特異性的、情境性的反應能力,這比籠統的道理強過百倍。這樣,我們的言語和行為可以趨近于知時知量,趨近于中庸之道。

對于外部的價值觀,我們也是要考量的,但要批判性地看待,它只是參考,遠不如我們的經驗和直覺更有用。對待外部的價值觀,就像服中藥,要看它是否能夠恢復或者強化機體本有的運轉機制。

成熟的人格體現

理想的價值觀:我們既能調動豐富的經驗與認知功能,又能相信來自自己身體內部的真實的感受。

對于成熟的個體來說,價值判斷的趨向于客體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滿足自己主體的需要,使自己更完美,更富有,更強壯。這聽起來是自私的,是否會損害到人際關系?事實上,美好的人際關系也是個體發展的需要,有足夠真實自我感的人,他自然會保持自利利他的平衡,由于他的人格的穩定性,更能夠給他人安全感和信賴感,從而與人保持親密而互助的關系。純粹的利己和利他,都會給人壓力,從而產生人際關系的疏離感,良好而輕松的人際關系,是平等而互利的。成熟的人的價值判斷,果斷的特質與嬰兒相似,但是前者有更多的經驗可以參考。

有時候,即使人格成熟的人,價值判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判斷就是絕對正確的,但是,只要我們保持開放的態度,正視自己的缺點,允許自己犯錯誤,就會更好地在錯誤經驗里學習,使我們的判斷模式不斷趨近于完善,從而達到真正的自我實現。如果我們信任自己,運用自己的感覺和直覺做判斷,將比單純地使用理論知識更為明智;一個完整人格的人所做的判斷,要比單獨的一個頭腦所做的判斷要敏感準確的多。

卡爾.羅杰斯根據自己研究發現,所有人格健全的人都心胸開闊,價值取向都是有利于個人、周圍的人以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給孩子愛和自由,得到重視,能夠自由體驗生活時,他來自自我的價值導向就會出現,成人也是如此。

我們不需要哲學家和統治者或者牧師從外界強加一個普適的價值觀到我們身上,相反,做真實的自己,就可以從我們的經驗中,浮現出普適的價值觀,在把這種價值觀,與《論語》諸書做個對照,發現圣人的語言,不是說教,而是可以印證我們自己真實的感受。所以我們批評社會價值觀同時,更多地要從自己做起,這是現實可行的。

對自己了解多少,對社會就了解多少,自己改變多少,世界就改變多少。

轉自:實修驛站

本文相關推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為什么要培養健全人格 家庭教育對健康的人格培養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 政法價值觀教育活動方案 藝術教育與人格培養 如何培養正確的自我價值觀 怎樣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

最后一種叫客體價值,就是從客體可取性方面考慮,而不管是否為他人所接受。比如:失去自我的父母,一心撲在孩子身上,以為給孩子的關注越多越好,結果成了關愛強迫癥,讓孩子痛苦不看,但是卻總對孩子說“我是為了你好”。

本文相關推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為什么要培養健全人格 家庭教育對健康的人格培養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 政法價值觀教育活動方案 藝術教育與人格培養 如何培養正確的自我價值觀 怎樣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 價值觀的演變與回歸

操作性價值觀不只是嬰兒有,一個人格成熟的人,總是以操作性價值觀為主導,所以孟子講,一個成熟的人,即大人,是“保其赤子之心”的,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們先從嬰兒來看,嬰兒有如下現象:

嬰兒饑餓時不舒服,會哭,會大聲而明確的表達出來(成人經常撒謊)。

食物是美好的,但是嬰兒吃飽以后,不再留戀和喜歡,甚至表現出厭惡,從來不會占有食物(成人不是這樣)。

嬰兒喜歡被關注、擁抱等能夠帶來安全感的行為。(成人喜歡被擁抱的情況極少,要選擇對象)。

嬰兒喜歡來自于自己身體的新奇的體驗,即使發現自己的腳趾頭都會快樂,探索性和好奇心都很強(成人變得保守呆板)。

嬰兒不喜歡苦味,疼痛和突發的巨大聲響(成人有改變)。

可以看出,嬰兒的操作性價值觀,是一種動態的,不斷變化的價值判斷過程,而不是一個不變的固定系統。正如對同一種食物,他有時喜歡,有時厭惡,他喜歡安全和輕松,但是為了滿足好奇,他又可以放棄這種環境。這種價值,來自內部的天然的感覺,是一種本有的智慧。不象我們成人,被父母的意愿,宗教的經文、某個領域的權威或者廣告宣傳所左右。嬰兒喜歡清楚地知道喜歡哪個不喜歡哪個,哪個人對他好哪個人對他不好。而成人很多時候不知好歹,不知主次,相反,成人的的價值判斷很多時候都是僵化、無效和不明確的,成人是怎么從嬰兒完美而有效的價值判斷狀態退變的呢?

嬰兒需要愛,他也同樣愛父母,對父母表現出無限的忠誠性,所以他為了愛改變自己。比如,一個孩子喜歡扯姐姐的頭發,他覺得聽到姐姐又哭又鬧很開心,但是家長會給他懲戒。多次以后,他就會形成一個概念,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別人不一定認為好,堅持自己的偏好,可能失去成人對自己的愛,拒絕愛的行為,是反生命的。他會把別人的價值判斷內化,變成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為了愛,他遠離了自己先天的判斷機制,放棄了自己的內部評價,以別人的價值預設引導自己的行為。

案例

一個男孩,從小夢想自己成為藝術家,但他感覺到父母更愿意他成為一個醫生,于是他遷就父母,表示有意向成為一個醫生,這時候,父母給他更多的愛和鼓勵,他成為醫生的意愿逐漸堅定起來,進入醫學院以后,他很多科的成績都不及格,咨詢師發現從智力上看,孩子完全有能力取得好成績,但是,事實相反。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原來他疏離了自己天然的判斷機制,疏離了內心的判斷過程,自己從來都沒有真正想過要當一名醫生。對另一個孩子來說,則有可能是自己想當醫生,最后順從了父母的意愿做了藝術家,同樣是悲劇。

當今社會嚴重的心理問題,與自己的價值判斷有直接的關系,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所以面臨選擇時不果斷,總是受到情緒上面的困擾,一但選擇,選擇的或者得到的又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在美國,卡爾.羅杰斯對師范學校的學生做了調查,問:如果你們成為老師,最想教給孩子的價值觀是什么,結果他們列舉出了“說話用詞恰當”、“不用非正式的口語”、“干凈”、“遵守紀律”、“按照老師的指導做事”、“老師的指導要說一不二”等等,卡爾.羅杰斯為這些準老師感到汗顏。反觀我們自己,也是把那些掩飾自己膽怯的經驗,把那些禁錮我們自己的規條傳遞給我們的孩子們,而不是盡量保留孩子們本有的智慧。

個體為了保持得到愛、贊賞和自尊,不惜把自己的價值評判權拱手讓人,個體從小就不信任自己的經驗的可靠性,不相信僅僅靠自己就可以指導自己的行為;他們從別人那里學來一堆構想價值觀,不管自己的這些觀點多么背離了自己的真實體驗!因為這些觀點不是自己的,所以顯得生硬、不能變通。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把環境中的與自己生命經驗無關和事實矛盾的價值觀,盲目地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這就是心理學上講的,價值觀的病態內化,舉例如下。

性☆禁☆欲和性行為是罪惡的。每年有很多青少年因為缺乏對性的了解和認識,造成上百萬人未婚先孕。(誤區來自道德常識)

(通過實踐發現,大人坦蕩地告訴孩子生命的由來,孩子自然就不講粗話,可以順利地解決早戀問題。儒家講“食色性也”,從來不回避性這個問題,目前中國的結婚年齡,可能是歷史上最大的,所以性壓抑的時間很長,由于缺乏對性問題的正確認識,有些人即使體驗了性☆禁☆生☆禁☆活,偏執的性觀念仍然沒有得到改善,又把這些錯誤的觀念復制給后一代。我不是提倡性泛濫,而是希望早些告訴孩子關于性和生命來由的真相,可淡化孩子們跨越性禁區的成就感,通過實踐發現,孩子們都表示明白這層道理后,更能妥善對待性問題,以后有機會再舉相關案例。關于性于心理行為的關系,《夏山學校》的尼爾,理解很徹底,輔導方法趨近于完美,大家可以閱讀相關章節。回想起自己初中時候的生理老師,講到有關性的章節時,總是緊張兮兮的。很多老師自己對性問題都缺少承認事實的勇氣。)

本文相關推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為什么要培養健全人格 家庭教育對健康的人格培養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 政法價值觀教育活動方案 藝術教育與人格培養 如何培養正確的自我價值觀 怎樣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 已經內化的社會價值觀的誤區

掙錢越多越好。(來自社會,已經深刻影響到家庭)

人們最需要學習的是知識,這是精英與平庸的區別。(來自學校、社會和家庭)

瀏覽和娛樂性、探索性的閱讀不被人認可。(來自學校)

緊跟潮流很重要。(來自于媒體和商業廣告)

愛自己周圍的人是最高美德。(來自于宗教)

競爭比合作好。(來自于商業公司)

名牌產品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來自于商業宣傳)

南懷瑾先生講,人格獨立,要“卓爾不群”,但是有多少人做得到呢?似乎沒有人提倡過,人類作為個體,更應該相信自己的感覺和信念,我們都活在人云亦云之中。佛法提倡自己的本有的智慧,提倡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就是超越思維的感覺,但是知之者甚少,很多人都落入宗教的窠臼,可嘆。

機遇

當我們尋求內在的獨立,傾聽來自內心的聲音時,轉機就出現了。心理輔導發現,自主意識的出現,自己準備做真實的自我時,治愈就開始了,這是所有有效心理輔導的共同特征。當我們感到自己是活生生的人,感到有趣,感到勝任,感到自豪,我們就會慢慢珍惜和欣賞自己的方方面面,慢慢地敏銳于自己每時每刻的感受和反應,這就是活在當下,活在感覺而不是活在思維里,自我的覺醒就開始了。如此,我們會對自己的體驗變得更加開放和包容,甚至與自己的體驗融為一體,我們的價值取向將發生巨大變化,許多嬰兒期的價值取向又重新出現,即來自內部感覺的的特異性的、情境性的反應能力,這比籠統的道理強過百倍。這樣,我們的言語和行為可以趨近于知時知量,趨近于中庸之道。

對于外部的價值觀,我們也是要考量的,但要批判性地看待,它只是參考,遠不如我們的經驗和直覺更有用。對待外部的價值觀,就像服中藥,要看它是否能夠恢復或者強化機體本有的運轉機制。

成熟的人格體現

理想的價值觀:我們既能調動豐富的經驗與認知功能,又能相信來自自己身體內部的真實的感受。

對于成熟的個體來說,價值判斷的趨向于客體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滿足自己主體的需要,使自己更完美,更富有,更強壯。這聽起來是自私的,是否會損害到人際關系?事實上,美好的人際關系也是個體發展的需要,有足夠真實自我感的人,他自然會保持自利利他的平衡,由于他的人格的穩定性,更能夠給他人安全感和信賴感,從而與人保持親密而互助的關系。純粹的利己和利他,都會給人壓力,從而產生人際關系的疏離感,良好而輕松的人際關系,是平等而互利的。成熟的人的價值判斷,果斷的特質與嬰兒相似,但是前者有更多的經驗可以參考。

有時候,即使人格成熟的人,價值判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判斷就是絕對正確的,但是,只要我們保持開放的態度,正視自己的缺點,允許自己犯錯誤,就會更好地在錯誤經驗里學習,使我們的判斷模式不斷趨近于完善,從而達到真正的自我實現。如果我們信任自己,運用自己的感覺和直覺做判斷,將比單純地使用理論知識更為明智;一個完整人格的人所做的判斷,要比單獨的一個頭腦所做的判斷要敏感準確的多。

卡爾.羅杰斯根據自己研究發現,所有人格健全的人都心胸開闊,價值取向都是有利于個人、周圍的人以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給孩子愛和自由,得到重視,能夠自由體驗生活時,他來自自我的價值導向就會出現,成人也是如此。

我們不需要哲學家和統治者或者牧師從外界強加一個普適的價值觀到我們身上,相反,做真實的自己,就可以從我們的經驗中,浮現出普適的價值觀,在把這種價值觀,與《論語》諸書做個對照,發現圣人的語言,不是說教,而是可以印證我們自己真實的感受。所以我們批評社會價值觀同時,更多地要從自己做起,這是現實可行的。

對自己了解多少,對社會就了解多少,自己改變多少,世界就改變多少。

轉自:實修驛站

本文相關推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為什么要培養健全人格 家庭教育對健康的人格培養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 政法價值觀教育活動方案 藝術教育與人格培養 如何培養正確的自我價值觀 怎樣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孩子應該放養教育,還是嚴格教育呢?

    其實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源頭、父母自我成長和向內探尋至關重要。首先推薦給家長做自我檢測,從而做到揚長避短。結合“上方卡”中的優勢和劣勢,開始改變自己,首先心態要變的更平和,心情要放鬆,讓自己心平氣和... [詳細答案]

  • 1回答

    嚴格教育孩子這種教育方法可以嗎?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源頭、父母自我成長和向內探尋至關重要。推薦給家長做自我檢測,從而做到揚長避短。結合“上方卡”中的優勢和劣勢,開始改變自己,首先心態要變的更平和,心情要放鬆,讓自己心平氣和地接受每... [詳細答案]

  • 5回答

    家庭如何做好兒童性格教育?

    根據你的情況來看,你想好些教育你小孩,你在家庭生活中,你可以這樣做啊,這樣才能使小孩有好的性格啊。你應要注意這些:多引導和鼓勵,同時也要視教育效果經常反思家長自己的言行。 引導就是用演示或說明的辦法... [詳細答案]

  • 5回答

    如何進行兒童性格教育?

    根據你的情況來看,你們家平時就是過於寵他,小孩才會有這樣的表現的。所以你們平時,就需要這樣做了:盡力保持事情安排的一致性,生活規律有變化時,要明確地對孩子做出解釋,或者,讓你的內向孩子擔起幫助維持規... [詳細答案]

  • 5回答

    兒童早期教育有沒有價值?

    兒童早期教育是有價值的,它不僅有助於人的身心發展,還對家庭的穩定有很重要的作用,因為人的心智行為都會受到兒童時期的影響,但要注意的是也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對孩子有太高的期望,這種教育想法是很不對的。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