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假想玩伴,看不見的朋友

運用寶寶對假想玩伴的信賴, 促使寶寶產生正面行為, 假想玩伴就像個安全的依附品, 陪伴寶寶度過各種情感經驗。

韋韋是漢漢最好的朋友, 他們總是一起玩、一起吃飯、一起開心、一起難過, 可是除了漢漢, 沒有人能看得見韋韋!當漢漢總是提到韋韋的存在時, 媽媽非常擔心, “是不是要帶漢漢去看醫生呀?”

女孩的假想玩伴常是“小女生”或“小男生”, 而男孩的假想玩伴則常以“動物”為主, 多與自己的性別相同。 有些是具體可摸、可見的實物, 如布娃娃或是一條小毛巾, 也有些是爸媽看不見的“隱形人”。

寶寶當導演

Advertisiment

寶寶會和這位玩伴談著生活中的大小事:“爸爸媽媽去上班, 我們要在奶奶家乖乖等喔!”“媽媽說青菜有營養, 你要乖乖吃喔”或訴說自己的感受:“天黑黑的, 我保護你, 別怕!”寶寶甚至會為小玩伴安排一個專屬位置, 幫他穿衣打扮、陪他吃飯。

獨生子女, 常常發展出假想玩伴。 尤其當強烈的感受, 如生氣、害怕、不安或孤單一出現時, 寶寶就會和假想玩伴對話。 隨著語言、認知的發展, 寶寶也會將自己的欲望與生活所學的規範, 展現在與假想玩伴玩耍的過程中, 如:假想玩伴想偷吃糖果, 寶寶會說:“不可以!媽媽說過不能偷吃糖, 這樣是不對的。 ”

這種互動, 會讓寶寶練習新學會的語言與社會技巧。 寶寶常扮演“導演”的角色, 自導自演、也指導假想玩伴該有的行為與對話,

Advertisiment
無形中培養出了創造力。

有假想玩伴的寶寶社交能力強

別看寶寶邊玩家家酒邊跟“好朋友”聊天, 他很清楚這朋友的虛實真假。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 63%的7歲以下兒童都曾有假想玩伴, 這反而象徵他們具有社交能力。 寶寶將自己所瞭解到的人際互動模式, 預演在與假想玩伴的對話中, 使自己能更自信地面對真實的人際應對。 可能你會擔心他是否無法區分真實朋友與假想玩伴, 其實寶寶心裡可是清楚得很!

運用假想玩伴的神奇力量

玩伴會成為過渡

假想玩伴就像個安全的依附品, 陪伴寶寶度過各種情感經驗。 但隨著時間的演進, 就像所有玩過的玩具, 寶寶會慢慢遺忘、不再需要這個“好朋友”。

Advertisiment
所以當發現寶寶有想像玩伴時, 請予以適度尊重、卻不過分關注, 它將是陪伴寶寶跨越成長的良方。

適時運用, 教育事半功倍

運用寶寶對假想玩伴的信賴, 促使寶寶產生正面行為。 例如:寶寶不想洗澡時, 可以和他說:“韋韋每天都洗澡, 洗得香噴噴的!你也一樣要愛乾淨喔!不然, 他說你臭臭, 就不想和你玩。 ”適時運用假想玩伴作為楷模, 也以幽默的方式引發寶寶表現好行為的動機。

做錯事, 假想玩伴不是藉口

如果寶寶把玩具丟滿地, 卻告狀:“都是‘韋韋’弄的!”這時可以對寶寶說:“我知道韋韋調皮。 不過, 他都聽你的話。 你要告訴他:玩具要收好、東西不能亂丟。 ”適時讓寶寶知道規範, 也在要求寶寶與假想玩伴共擔責任中,

Advertisiment
學習負責。

過度要求, 也要適時限制 一起吃晚飯時, 寶寶可能會要求讓他的“假想玩伴”有個位置。 這時, 將現實情境中的真實需求告訴寶寶, 讓寶寶以真實情境為重, 例如:“媽媽知道韋韋想坐你的旁邊, 可是爺爺奶奶沒位置坐了。 韋韋已經吃飽了, 先去休息一下。 ”

找到真朋友, 跟假朋友說bye—bye

因為生活中缺少可以對話、玩耍的玩伴, 寶寶創造出能和他互動的假想玩伴, 為此, 你也得設法為寶寶開發真實的友伴關係。 當寶寶接觸到年齡相近的小夥伴時, 他對自己的假想玩伴需求度也會隨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