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假如你有一個兒子,千萬不要對他做這些

「假如你有一個兒子」, 男寶的家長也想要這樣一份養兒子的「注意指南」。 作為家有男寶和女寶的丁媽怎會辜負大家的期望, 於是整理了這篇, 待我細細數來。

私處清潔莫忽視

相比于女寶寶, 男寶寶的私處清潔很容易被家長忽略。 有些家長甚至覺得男寶寶不能養的太嬌貴, 但嬰幼兒發生尿路感染的幾率比較高, 無論是對女寶還是男寶, 都要做好私處的清潔工作。

在清潔時, 手法一定要輕柔, 輕輕將包皮往回拉, 不要強行用力, 然後用適合寶寶的溫和沐浴液和清水清洗, 清潔晾乾後, 再把包皮輕輕翻回並覆蓋住陰☆禁☆莖頭。

Advertisiment

要注意, 大多數嬰幼兒都存在生理性包莖, 如果包皮無法翻起, 一定不要強行翻開以免造成撕裂損傷。

包皮手術不跟風

最近幾年, 周圍選擇給男寶寶做包皮手術的家長越來越多。 但包皮環切不是男寶寶的「必需品」, 不是每個男孩子都需要割包皮。

雖然國外有很多孩子在一出生就割了包皮, 但這更多的是出於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而不是醫學方面的原因。

目前的科研證據也不足以證明應該將包皮環切術常規化的, 美國兒科學會對新生兒是否割包皮也是持中立態度的。

其實大多數嬰幼兒都存在包莖, 但這是生理現象, 隨著年齡的增長, 包皮和陰☆禁☆莖頭會逐漸分離, 只要沒有排尿困難、反復感染等症狀,

Advertisiment
就不必做手術。

對於包皮手術, 家長別盲目跟風, 別人家小孩割了包皮並不是給自己小孩也割包皮的理由啊。

不要用哭聲免疫法

有心理調查顯示家長往往對男寶寶的哭聲耐受時間更長、更傾向於使用哭聲免疫法, 而面對女寶寶的哭鬧大多會去及時安慰。

現在的主流觀點, 對於哭聲免疫法都是排斥的。 尤其是一歲以內的寶寶, 沒有自理能力, 哭聲是他們唯一的表達訴求的方式, 如果得不到及時回應, 會讓寶寶感到不安全, 孤獨, 甚至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

這些痛苦的體驗會烙印在心底, 還可能會對寶寶以後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所以, 不論是什麼原因引起了寶寶哭鬧, 都應該及時回應並積極關注, 不要擔心你的積極回應會寵壞寶寶。

Advertisiment

拉鎖褲、緊身褲都不要穿

不少人在當媽以後, 逐漸沒了打扮自己的心思, 一腔熱情撲在了孩子身上, 希望把孩子打扮得美美的、帥帥的。 但是在給男寶寶選擇衣服時, 不能只考慮好不好看, 也要充分考慮他們的生理特點。

兒外科醫生就經常會接診到被拉索夾到「小雞雞」的兒童, 這種情況輕則皮外傷, 重則可能會影響生理功能甚至生殖功能。

提醒家長最好不要給男寶穿帶有拉鎖的褲子, 萬一發生意外, 也千萬不要強行拉扯, 正確的做法是用剪刀剪開褲子, 並立即向醫院或者消防員求助。

而緊身褲, 無論是男寶還是女寶都不建議經常穿, 給孩子應該儘量選用純棉寬鬆的褲子。

別對身高太焦慮

現代人對身高總是有太多的焦慮,

Advertisiment
家裡如果是男孩子, 那家長對身高就更焦慮了, 生怕孩子的將來輸在了身高上。

但是男女的發育節奏是存在差異的, 在青春期前, 男孩的身高有時可能會比同齡的女孩矮一些, 這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只要孩子的身高在正常範圍, 發育速度跟原來沒有較大偏差, 家長就不需要過分擔心, 更不要因此就盲目給孩子吃各種增高藥保健品來促進身高發育。

事實上, 根本就不存在可以增高的保健品, 這些打著增高旗號的保健品, 其中可能摻有性激素, 短期內可以促進身高增長, 但卻會加速骨骺閉合, 限制了孩子的最終身高, 無異於揠苗助長。

理性對待自☆禁☆慰

不止成人會自☆禁☆慰, 兒童也會,

Advertisiment
但是與成人以獲得快感為目的不同, 兒童的自☆禁☆慰是他們發現生☆禁☆殖☆禁☆器的自我探索之旅, 也是兒童性發育過程中的正常行為。

兒童的性☆禁☆器官發育不完全, 自☆禁☆慰對他們的吸引力, 遠遠不會比玩具、遊戲、零食更大, 而且他們對於「性」也沒有成人那麼複雜的認知, 家長其實不用擔心孩子會有「性癮」。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在玩自己的「小雞雞」, 或是摩擦陰部, 一定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就指責孩子, 應該心平氣和地搞清楚孩子到底在幹嘛。 (褲子不舒服?撓癢癢?)

即使確認是自☆禁☆慰, 也不要粗暴對待, 這些過度關注的做法不僅沒有效果, 還會促發孩子更多的自☆禁☆慰行為。

最合適的對應方法就是對行為本身「視而不見」, 可以通過擁抱、玩遊戲、看電視、吃零食這些動作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別再窮養兒子了

俗話說「男孩要窮養」,很多父母也很認可「窮養」的做法,認為在物質上不能太滿足孩子,人為地讓男孩過一點苦日子,以為這樣就能磨礪孩子,培養他堅毅的品質,促進他更早獨立。

但殊不知,為了「窮養」而限制物質條件,只會讓孩子更加在乎錢,「窮了生活,短了志氣」。

即使要「窮養」,也應該是「窮」依賴,不要事事都家長包辦代勞,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窮」袒護,不要孩子出牆一寸,家長就挪牆一尺,要明確責任的概念,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教會他自我約束。

養育孩子,是一門學問,所謂「窮養」還是「富養」,都應該把重點放在「養」上,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成長,至於在金錢方面,真的沒有必要盲目效仿他人。

別不讓男孩哭

男兒有淚不輕彈絕對是最坑兒子的說法,沒有之一。

眼淚是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之一。孩子哭的時候,家長不要粗暴地制止,而是應該認真傾聽、搞清原因,不能因為是男孩子,就一味地制止他用哭來表達情緒。

不要只記得「男兒有淚不輕彈」,卻不記得後面還有一句「只是未到傷心處」,孩子的「哭」就是在告訴家長,他的情緒真的受傷了。

在孩子哭的時候,尊重他表達情緒的權利吧,給予他足夠的關愛,跟孩子共情,一步一步引導他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不縱容孩子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不代表溺愛,更不代表縱容。

有些家長認為男孩子不能膽小、懦弱,就有意無意地鼓勵孩子的一些暴力行為,甚至引導孩子用武力解決問題。

表面上感覺孩子占了便宜,但卻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埋下了巨大隱患。

首先沒有小朋友會喜歡跟常常打人的孩子一起玩,打人的習慣一旦養成,將來只會越來越難改掉。

而且在「以牙還牙」這種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無法學會正常處理矛盾的方法,只會用「打」來解決,無論是對孩子以後的社交發展,還是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都會造成不良影響。

不用性別限制孩子

很多人從小就被限定在性別框架當中。

男生不能玩洋娃娃、毛絨玩具,不能隨便哭,女生不能玩汽車、手槍,不能表現得有「野心」;男孩不能太矮,太矮沒有男子漢氣概,女孩不能太高,太高顯得不小鳥依人;男生適合學理,女生適合學文;男應該主外,女應該主內;……

每一個人,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在這種性別偏見中受到傷害。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以性別為理由讓他們如何如何,也不要以性別去限制他們。

教會孩子性別平等,讓孩子可以不必迎合淺薄的理想形象,可以不受性別壓力的做他自己。

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其實無論兒子還是女兒,孩子的健康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細心的呵護和關愛。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給他愛與鼓勵,支持他走過自己的人生。

別再窮養兒子了

俗話說「男孩要窮養」,很多父母也很認可「窮養」的做法,認為在物質上不能太滿足孩子,人為地讓男孩過一點苦日子,以為這樣就能磨礪孩子,培養他堅毅的品質,促進他更早獨立。

但殊不知,為了「窮養」而限制物質條件,只會讓孩子更加在乎錢,「窮了生活,短了志氣」。

即使要「窮養」,也應該是「窮」依賴,不要事事都家長包辦代勞,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窮」袒護,不要孩子出牆一寸,家長就挪牆一尺,要明確責任的概念,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教會他自我約束。

養育孩子,是一門學問,所謂「窮養」還是「富養」,都應該把重點放在「養」上,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成長,至於在金錢方面,真的沒有必要盲目效仿他人。

別不讓男孩哭

男兒有淚不輕彈絕對是最坑兒子的說法,沒有之一。

眼淚是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之一。孩子哭的時候,家長不要粗暴地制止,而是應該認真傾聽、搞清原因,不能因為是男孩子,就一味地制止他用哭來表達情緒。

不要只記得「男兒有淚不輕彈」,卻不記得後面還有一句「只是未到傷心處」,孩子的「哭」就是在告訴家長,他的情緒真的受傷了。

在孩子哭的時候,尊重他表達情緒的權利吧,給予他足夠的關愛,跟孩子共情,一步一步引導他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不縱容孩子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不代表溺愛,更不代表縱容。

有些家長認為男孩子不能膽小、懦弱,就有意無意地鼓勵孩子的一些暴力行為,甚至引導孩子用武力解決問題。

表面上感覺孩子占了便宜,但卻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埋下了巨大隱患。

首先沒有小朋友會喜歡跟常常打人的孩子一起玩,打人的習慣一旦養成,將來只會越來越難改掉。

而且在「以牙還牙」這種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無法學會正常處理矛盾的方法,只會用「打」來解決,無論是對孩子以後的社交發展,還是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都會造成不良影響。

不用性別限制孩子

很多人從小就被限定在性別框架當中。

男生不能玩洋娃娃、毛絨玩具,不能隨便哭,女生不能玩汽車、手槍,不能表現得有「野心」;男孩不能太矮,太矮沒有男子漢氣概,女孩不能太高,太高顯得不小鳥依人;男生適合學理,女生適合學文;男應該主外,女應該主內;……

每一個人,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在這種性別偏見中受到傷害。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以性別為理由讓他們如何如何,也不要以性別去限制他們。

教會孩子性別平等,讓孩子可以不必迎合淺薄的理想形象,可以不受性別壓力的做他自己。

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其實無論兒子還是女兒,孩子的健康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細心的呵護和關愛。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給他愛與鼓勵,支持他走過自己的人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