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疾病>正文

倒吸鼻涕小心耳膜凹陷

小時候, 班上有些小朋友, 永遠掛著一管臟鼻涕, 隨著衛生習慣的改善, 爸爸媽媽很注重小朋友的衛生情況, 越來越少見到這樣的畫面。 本文將要告訴你如何保養寶寶的小鼻子!

臨床資料統計, 學齡前兒童有兩個生病高峰, 半歲到二歲半之間, 以及剛進托兒所或幼兒園。 而這些常見的兒童疾病, 九成與上呼吸道感染有關。 如何照顧好寶寶的鼻子, 可以先從認識鼻子開始。 可以將鼻子區分為外鼻、鼻前庭、鼻腔到后鼻孔、鼻咽處。

是鼻水還是鼻涕?

當鼻子發炎或感染, 就會使鼻子的分泌物增加, 或是因為鼻甲腫脹、鼻涕倒流不順,

Advertisiment
才會出現流鼻水或是流鼻涕的現象。 鼻分泌的外觀, 可以分為清水樣、膿樣, 或是血膿樣。 通常黃、綠色鼻涕代表鼻腔發炎、感染的情況已經有點嚴重了。

清水樣的鼻分泌物可能是因為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 膿樣的鼻分泌物則有可能是急、慢性鼻竇炎、腺樣體肥大。 血膿樣的鼻分泌物可能的原因是鼻前庭炎、鼻異物、鼻腔腫瘤。

當寶寶出現這些癥狀的時候, 還是尋求專科醫生的協助, 不要自行判斷, 自行使用藥物。

正確的擤鼻涕方法

應該一次擤一邊, 不要兩邊同時擤。 先壓住一側鼻孔, 用力將鼻分泌物由另一側擤出, 同時把嘴巴張開, 以分散鼻腔內的壓力, 這樣可以減少鼻腔壓力經耳咽管傷害中耳的機會。

Advertisiment

擤出鼻子的鼻涕, 應該用柔軟的布或是濕紙巾輕輕擦拭, 太干的衛生紙可能會使鼻孔周圍皮膚受傷, 鼻孔內殘余的鼻涕, 可用干凈棉花棒輕輕繞圈轉出。

要讓小朋友乖乖的讓大人幫他清理鼻孔談何容易, 江裕群指出, 大部分的小朋友對別人觸碰鼻子都會很反感, 尤其在生病的時候忍耐度更低, 這些清理的動作在平常就要練習, 讓小朋友不要畏懼, 同時要提醒小朋友, 只要爸爸媽媽和醫生才可以幫他清鼻孔, 否則小朋友不當模仿, 恐怕會造成傷害。

擤鼻涕教學啰!

要教會小朋友擤鼻涕, 江裕群建議, 先把一張紙放在小朋友嘴巴前, 讓小朋友用嘴巴輕輕吹動衛生紙。 接著, 把嘴巴閉起來,

Advertisiment
改用鼻子吹動衛生紙, 經過反復的練習, 小朋友就能學會擤鼻涕的方法了。

避免倒吸鼻涕

鼻子塞住時, 很多人習慣猛力一吸, 將鼻涕倒吸回去。 倒吸鼻涕不是一個好習慣, 因為倒吸會造成鼻腔負壓變化, 從耳咽管影響到中耳腔壓力的平衡, 長久下來, 可能會造成耳膜凹陷。 如果小朋友習慣性的倒吸鼻涕, 爸爸媽媽最好想辦法幫助小朋友戒除這個壞習慣。

挖鼻屎

鼻前庭發炎的時候, 鼻子周圍的痂皮或是干掉的鼻屎會增多, 如果直接用手去摳, 或是直接拿紙巾擦除, 會因為痂皮清除過程不潔, 患部再度感染發炎、糜爛、結痂的情形會反復出現。 家長可以先用熱毛巾敷鼻子, 痂皮或是鼻屎就會變軟, 再用棉花棒或干凈的小夾子輕輕清除鼻屎,

Advertisiment
如果阻力大, 也不應該強力拔除, 以免傷口流血, 可以交給耳鼻喉科醫師處理。

流鼻涕不等于鼻過敏

許多小朋友一起床, 就猛打噴嚏, 還出現流鼻水、鼻子癢、鼻塞的情況, 很多家長就會認為小朋友是過敏了。 其實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的癥狀, 不完全代表是鼻子過敏, 很多鼻子發炎和感染都會有類似的癥狀。

過敏性鼻炎是因為對某種特定的過敏源所激發的一連串鼻粘膜的反應, 進而造成打噴嚏、流鼻水、鼻子癢和鼻子充血的癥狀。

其實癢才是過敏的指針癥狀, 不僅是鼻子癢, 眼睛和耳朵深處也會癢, 鼻子過敏的診斷還是要經過嚴謹的試驗才能確定。

鼻子保養之道

從小建立寶寶正確的鼻子衛生習慣,

Advertisiment
不要讓寶寶習慣性的挖鼻孔、揉眼睛、咬指甲, 指甲要經常修剪, 以免傷及鼻粘膜和結痂處。 在感冒流行季節, 少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合, 并養成戴口罩的習慣。

倒吸鼻涕是個很不好的習慣, 長久下來會引起耳膜凹陷, 家長應該協助小朋友戒除。 如果小朋友睡前有習慣性鼻塞, 年齡較大者可以戴口罩, 如果年齡還小, 可以洗個熱水澡, 讓鼻子通暢之后盡快去睡覺。

流鼻血

流鼻血的原因包括外傷、鼻前庭炎、鼻中膈彎曲。 但是若出現反復性流鼻血的情況則要提高警覺。

* 單側反復流鼻血─可能是單側鼻粘膜受傷, 或是鼻中膈彎曲等小問題居多。 但是也可能有鼻異物、鼻腫瘤等嚴重的病因表現。

* 雙側反復流鼻血─小朋友需要接受抽血檢查, 以排除凝血機制障礙,甚至是惡性血液疾病的可能。

編輯:樸樸

以排除凝血機制障礙,甚至是惡性血液疾病的可能。

編輯:樸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