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信任是件奢侈品,該怎麼擁有

有一天, 小A不小心瞄到男朋友手機微信中有他與前女友的對話資訊, 之後一直茶飯不思、坐立難安, 問親友團意見, “我要不要偷偷看他的手機?看了, 覺得很不尊重他。 可我又很想知道他們聊了什麼。 ”那麼, 如果是你, 你會不會偷看他的手機呢?

超8成者想偷看伴侶手機

當對方的手機擺在你面前, 你有沒有一秒鐘的欲望想去打開它, 打開後又有一丁點心虛?提起偷看手機, 不少人會有這樣的心理。 國內一家機構調查顯示, 有超過85%的男女承認, 只要有機會, 就想偷看伴侶的手機, 而女性付諸行動者比男性多很多。

Advertisiment

“查崗工作一天都不能鬆懈, 不但聊天記錄要看, 支付寶交易資訊也要看, 不然我怎麼知道他最近有沒有瞎聊天、亂花錢。 ”網友小麗這樣認為。

“偷看手機沒必要, 想看就光明正大地看。 如果對方不讓看, 那也無所謂, 夫妻相處有時糊塗點好, 也該給對方一點空間。 ”網友“妞妞”表達了她的觀點。 她認為, 如果一方要變心, 再怎麼查看手機“盯防”都沒用, “心不在你身上, 查看也沒用。 ”

不但普通人會偷看伴侶手機, 連明星也會遇到這種情況。 在一次節目中, 王岳倫承認曾在“基於有疑問的情況下, 偷看過李湘的手機。 (有被發現嗎?)有, 被禁止下次不許再看。 ”

看與不看, 我要的是你的態度

選擇看伴侶手機, 每個人的原因都不一樣。 有人想借此瞭解伴侶在幹什麼,

Advertisiment
對什麼感興趣;有人定論為一種日常查崗行為, 當然前提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有人想借此來觀察伴侶的態度, 看對方是大方給出手機還是遮遮掩掩, 前者自然會傳達出一種安全感, 而後者很可能讓自己掉入一個“他是不是不夠愛我的思維怪圈”。

總的來說, 她們大多認為看伴侶手機是一種親密關係中衍生出來的親密行為。 不過也有人提醒, 倘若伴侶並不想讓你過多看他手機, 還是要給足空間, 以防觸犯對方底線, 而引爆不必要的爭吵。 而且既然選擇了看, 萬一真看到了說不清的內容(比如與前任的對話、支付寶不明支出)就好好磨煉一下情商, 切忌一腦門撒潑, 讓愛情的小船說翻就翻。

Advertisiment

選擇不看伴侶手機的, 大多是堅持給予對方足夠的自由空間, 尊重對方的隱私。 她們並不相信看手機能解決諸如不信任沒安全感這類問題。 伴侶結合並不能消除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孤獨感, 就算兩人互相喜歡, 也要保持自我。

綁得太緊不利於夫妻關係

“喜歡偷看對方手機, 是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其實, 查看對方手機, 經常弄得自己也很不開心。 查看手機, 並不能促進夫妻的感情。 這樣的婚姻反而不利於夫妻關係。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李耕岩對偷看伴侶手機堅決反對。

他認為, 即使是已經結婚生子的夫妻, 也還是兩個不同的個體。 應該給對方空間, 也給自己空間。 這好比兩個人一起走路, 如果綁得太緊, 就根本無法走路,

Advertisiment
只有保持一定距離, 才能一起向前進。 所以, 夫妻之間最好不要偷看對方的手機, 不要偷偷幫對方接電話、回電話或短信, 這是對對方的尊重, 也是對對方的信任。

從心理上來講, 夫妻倆肯定比一般人的關係要親密, 和伴侶的接觸, 能滿足大部分與異性親密交流的渴望。 但, 不可能滿足對方全部的渴望。 你不可能要求自己的伴侶, 24小時內不能與其他異性對視, 不能對其他異性動心思, 這顯然是苛求。 因此, 除了工作時間以外, 雙方能一起建設家庭, 一起養家, 回到家, 夫妻倆都感覺很舒心, 這樣的夫妻關係才是健康的關係。 夫妻之間, 有些時候學會“糊塗”一點, 給對方一點空間, 未必是壞事。

信任需要用行動去表示

雖說偷看手機的行為,

Advertisiment
不值得提倡, 但是我們也要說, 我不會總看, 但我保留看的權利。 總看, 有疑心病, 那是我的錯。 看了, 發現問題, 那是TA的錯。 如果TA還敢說:“你不信任我, 憑什麼看我手機?”我們就可以反問TA, “你值得信任嗎?”自己犯錯在先, 然後還反咬一口的人, 都屬於混淆矛盾的性質, 來為自己開脫, 不要被他們洗了腦。

一個人要想被別人信任, 就得拿出來實際行動。 因為別人判斷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根據的就是你過去的行為。 如果過去行為不檢點, 還希望得到信任, 就得加倍的補償, 更要走得正行得端。

不是你看TA的短信讓TA變得不值得信任, 而是TA根本不值得被別人信任。 對於一個不值得被人信任的人, 信任是奢侈品, 太難擁有。 僅僅靠給他寬鬆的空間, 是無法解決問題的,除非你們能改變相處的模式,你能學會敞開心扉,正常表達自己的感受,他能在乎你的感受,不再做出不當的行為,才可能結束你隱瞞我猜疑的局面。

是無法解決問題的,除非你們能改變相處的模式,你能學會敞開心扉,正常表達自己的感受,他能在乎你的感受,不再做出不當的行為,才可能結束你隱瞞我猜疑的局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