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知道寶寶小耳朵有啥秘密嗎?

寶寶在出生前已經可以聽到聲音了, 孕期28周左右的胎兒, 即使是還在媽媽的子宮裡, 他的聽覺也已經發育得很完善了。 所以我們一直宣導胎教, 你可以和他一起聊天、聽音樂, 等到他出生後, 舒適地躺在你臂彎裡的時候, 他會是最好的傾聽者。 對每個父母來說, 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意味著自己不是在“自言自語”。

你會發現寶寶的小耳朵正在不停地工作, 它們將要完成很重要的任務——收集周圍各種各樣的聲音, 並幫助寶寶用這些聲音來認識這個世界。 當寶寶長到1歲左右的時候, 他就可以理解最基礎的語言如:爸爸,

Advertisiment
媽媽等, 甚至說出這些簡單的詞語。 所以, 你要幫助寶寶學會如何使用小耳朵, 並時時關注寶寶的聽覺發育, 使這份寶貴的禮物免受傷害。

對你來說確認寶寶是否能聽到你說的話是件很難的事情, 畢竟寶寶太小, 不能大聲告訴你“媽媽我聽到了”。 如果你想知道寶寶的聽覺是否正常, 就要通過醫院的聽力篩查來完成。 幸運的是, 70%以上的新生兒在離開醫院的時候, 都通過了聽力篩查, 也就是說這些孩子的聽力都是正常的。

美國匹茲堡兒童醫院聽力學主管DianeSabo教授建議爸爸媽媽們:“如果你的寶寶在出生後沒有進行聽力篩查, 一定要在寶寶未滿月的時候帶他到醫院進行聽力篩查, 以保證孩子聽力健康”。

美國聽力學高等專科學院校長BradStsch教授認為:“嬰兒的聽覺受大腦發育程度的控制,

Advertisiment
她對聲音的處理也就不可能一蹴而就。 新生兒出生時, 聲音被從聽覺的神經帶到大腦, 但是大腦不知道用這些資訊做什麼。 ”隨著寶寶對外界事物興趣逐步增加, 大腦開始學習把聲音與事物的含意聯繫起來。 先是寶寶能聽到聲音, 然後通過大腦分辨出聲音的方位, 再試著分析出聲音的意思。 所以, 當孩子對你的話毫無反映的時候, 千萬不要心急, 因為她只是暫時不知道如何回應你, 幫助她慢慢適應這個過程才是你應該做的。

隨著寶寶的成長, 慢慢的他開始對日常各種聲音做出反映。 比如:當她聽到熟悉的聲音, 尤其是爸爸、媽媽的聲音, 他會不停的踢,

Advertisiment
或是微笑。 心裡學家會提醒我們:“父母不要覺得對著嬰兒說話很傻, 更不要用較高的、嚴厲的語調對嬰兒說話。 因為這樣都會刺激嬰兒的神經發育。 ”因此, 作為父母應該多和孩子交流, 為她們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逐步對寶寶聽力進行訓練。

專家認為一個孩子的語言學習90%以上是從周圍聽來的, 那麼你可以做一些事來刺激寶寶的聽覺。

1、讀書、唱歌、交談。

為你的寶寶選擇一本合適的書、或是給她講你的故事, 還可以把你正在做的事簡短的告訴她。 (如:在你為寶寶洗澡的時候, 就可以告訴她:“媽媽在為你洗澡, 你要乖乖的。 ”)

2、解釋。

當你的孩子關注某些事情時, 你要盡可能的向她解釋這個事物。 告訴他:“小貓和你一樣,

Advertisiment
都是小BABY, 它的名字叫咪咪”。

3、模仿。

你可以模仿各種各樣的物體的聲音給寶寶聽–比如當你看見汽車時, 可以對寶寶說:“嘀嘀”!

4、用聲音引導。

給寶寶一些柔和的音樂, 或者將自己的聲音錄給她聽, 也可以自製樂器(用勺子敲打不同的器具)。

5、玩具。

選擇一些適合寶寶年齡段的帶聲音的玩具。 比如:一個有各種動物在內的農場音樂盒, 讓寶寶用小手觸摸按鍵, 按到牛, 它就會哞哞地叫, 按到羊, 它就會咩咩的叫……或者是一個會唱歌的洋娃娃, 寶寶用手捏一下娃娃的手, 就能聽到有趣的童謠。 這樣寶寶會瞭解聲音是如何出現的。

1、聽力正常的標準:

3個月:寶寶會被突如其來的, 過大的噪音嚇到。 在休息的時候很容易被外來的聲音吵醒, 甚至哭泣。

Advertisiment

6個月:如果寶寶聽到很響的聲音, 會去尋找聲音的來源, 而且還能聽懂自己的名字。 喜歡自己呀呀學語, 咯咯的笑, 或是發出長而尖的叫聲, 吹氣或咂舌, 而且能說出連續的音節, 比如:ba~ba, da~da, na~na等--這其實就是寶寶說話前的準備。

12個月:寶寶能掌握一些話的基本意思, 還會用身體表現一些基本用語, 如再見, 謝謝等。 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話, 如:爸爸, 媽媽等。 聽到音樂時, 還會跟著音樂擺動, 甚至咿咿呀呀地跟著一起唱。

如果你寶寶的聽力沒有達到正常標準, 一定要及時帶她到醫院檢查, 讓醫生決定是否做更進一步的治療。 早期的篩查和干預, 可以幫助你確保不讓孩子錯過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

2、聽力受損的原因:

在美國, 大約每1000個孩子中會有2-3名聽力失調, 甚至失聰。如果你的寶寶沒有通過最開始的聽力篩查,千萬不要恐慌,再帶他重新做一次篩查。如果結果還是一樣,就要在孩子滿三個月以前帶他去醫院做一次細緻的檢查。

3、保護寶寶聽力的注意事項

掏耳

當孩子耳朵癢的時候,忍住為她掏耳朵的欲望,留給耳科醫生處理。

噪音

用溫和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平時電視、音響,大人之間的對話都要讓聲音儘量柔和,少帶孩子到嘈雜的環境中去。

藥物中毒

按醫生的處方給生病的孩子用藥,避免濫用抗生素。

洗澡

儘量不要讓水進入耳朵,避免細菌感染。

甚至失聰。如果你的寶寶沒有通過最開始的聽力篩查,千萬不要恐慌,再帶他重新做一次篩查。如果結果還是一樣,就要在孩子滿三個月以前帶他去醫院做一次細緻的檢查。

3、保護寶寶聽力的注意事項

掏耳

當孩子耳朵癢的時候,忍住為她掏耳朵的欲望,留給耳科醫生處理。

噪音

用溫和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平時電視、音響,大人之間的對話都要讓聲音儘量柔和,少帶孩子到嘈雜的環境中去。

藥物中毒

按醫生的處方給生病的孩子用藥,避免濫用抗生素。

洗澡

儘量不要讓水進入耳朵,避免細菌感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