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真的會給寶寶秋凍嗎?

“春捂秋凍”能增強孩子體質, 秋天更是耐寒訓練的好時機。 但“秋凍”也不應盲目進行, 尤其是小孩。

1為什麼要秋凍

很多人將秋凍錯誤地理解為“遇冷不穿衣”, 但其實秋凍的真正含義是指秋天到來後, 不要過早、過厚地給寶寶添加衣服, 而是要適當添減衣服。

進入秋季以後, 晝夜溫差很大, 人的毛孔需要閉合起來以防止寒氣入侵體內。 如果過早穿上厚衣服, 毛孔會因為受熱而處於開放狀態。 當氣溫突然下降時, 寒氣就會透過毛孔來傷人。

而秋風拂面不凍身, 是耐寒鍛煉的好時機。 堅持一段時間耐寒鍛煉後,

Advertisiment
寶寶身體的免疫功能將會大大加強。 所以, 正確的“秋凍”, 是有必要的。

2如何正確的秋凍1、因人而異

秋凍並不是人人都適合, 體質虛弱或大病初愈的寶寶不適合進行“秋凍”。 因為他們對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 尤其是在早晚氣溫變化大時特別容易患上感冒、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

2、因時而異

秋季分為三個階段, 即:初秋、仲秋、深秋, 在不同的階段, “秋凍”的原則也不一樣。

初秋(農曆7月):冷熱交替, 溫差不大, “凍一凍”無妨, 無須加衣。

仲秋(農曆8月):暑去寒來, 可以有意識的“凍一凍”, 但要隨時注意增減衣物。

深秋(農曆9月):氣溫下降, 常有強冷空氣侵襲, 這時不可再一味的強求“秋凍”, 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3、循序漸進地進行冷適應

讓寶寶進行冷適應鍛煉時,

Advertisiment
要講究循序漸進的原則。 比如從秋天開始, 媽媽就要開始讓寶寶養成用冷水洗手、洗臉及喝涼開水的習慣。 洗臉水的溫度一般35℃即可, 然後從35℃逐漸下調到28℃, 下降過程一定要慢, 這樣寶寶才能適應。

4、多進行戶外活動

多帶寶寶參加戶外活動, 這可鍛煉寶寶心肺的耐寒能力, 增強體質, 加速新陳代謝。 在天氣比較好的情況下, 每天的活動時間控制在兩小時較好。

在寶寶進行戶外活動時, 衣服可以比平時少穿一件, 這樣既不會束縛四肢影響活動, 又不會因為穿太多導致出汗太多影響熱量的散發。

5、把握好穿衣的度

當氣溫驟降時, 老人以及一些沒有經驗的父母首先想到的是給孩子多穿衣服, 卻沒有想到寶寶新陳代謝旺盛,

Advertisiment
常會出一身汗, 如果家長沒有及時護理, 反而會導致孩子出汗著涼, 最後引發感冒。

那麼寶寶穿多少比較合適呢?我們的建議是, 讓寶寶穿的跟大人一樣, 或者是比大人少穿一件。 還有一個簡單方法也可以分辨:如果孩子鎖骨處是溫暖的, 說明衣服穿得正合適;如果脖子後面或後背出汗, 說明穿多了。

此外, 秋天天氣多變, 給寶寶穿的衣服一定要容易穿脫。

6、這五個部位不能凍

身體有五個部位比較脆弱不能受“凍”, 即“頭部、頸部、腹部、關節、腳部”。

頭部:秋季不宜晨起洗頭, 頭部出汗亦不能立即沖涼, 否則容易感冒、頭痛。

頸部:頸部受涼, 容易引起血管收縮, 影響腦部供血, 引起頭痛、感冒等症狀。

腹部:肚子很怕冷, 尤其是肚臍部位。

Advertisiment
因其皮下沒有脂肪, 對外部刺激極其敏感, 寒氣極易通過肚臍入侵體內, 肚臍一旦著涼, 腹痛腹瀉在所難免。

關節: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負重關節, 最怕冷, 一旦受寒邪侵襲就容易出現發涼麻木、酸痛不適等症狀, 經年累月便會引起慢性風濕性關節炎。

腳部:人們常說“腳冷則全身冷”, 主要是因為腳離心臟最遠, 血液迴圈較差, 特別容易受涼, 一旦因腳部受涼而引起全身不適時, 病邪就有可能乘虛而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