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測試可以幫助你瞭解、確定你的孩子與同伴交往屬於哪種類型:
 1.你的孩子願意同鄰居的孩子一起玩兒嗎? 
 A願意
 B有時有,
有時沒有 
 C不願意
 2.你的孩子在與別的孩子一起玩兒時:
 A 情緒愉快
 B 有時高興,
有時生氣
 C 會咬小朋友,
打人家或是搶別人的玩具
 3.你的孩子在外表長相上是不是很招人喜歡?
 A 是的
 B 難以判斷
 C 不是
 4.你的孩子在受到別人攻擊時的態度是:
 A哭 
 B躲避
 C還擊
 5.你的孩子對待陌生小朋友的態度是:
 A主動接近
 B不理不睬
 C拒絕
 6.你的孩子對新的陌生環境的態度是:
 A愉快接受
 B有父母陪伴就可進入
 C拒絕進入新環境
Advertisiment
 7.你孩子平時的個人清潔衛生情況:
 A非常好
 B有時好,
有時不行
 C不大好
 8.你的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跌倒時的表現:
 A走上去幫忙
 B好像沒有看見一樣
 C走上去看著別人笑
 9.你的孩子在看到別的小朋友在哭時:
 A走上前去安慰別人
 B好像看不見似的
 C別人哭他也哭
 10.你的孩子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時面部表情:
 A經常微笑
 B面無表情
 C經常發怒
 11.當同伴也要玩同一玩具時,
你的孩子表現是:
 A同朋友一起分享玩具
 B把玩具讓給別人,
去玩別的
 C拒絕別人,
自己獨自把玩
 12.對於自己的糖果:
 A大方地與人分享
 B在成人的提示下與他人分享 
 C拒絕分享
 13.你的孩子在一幫小朋友當中:
 A經常當頭兒
 B跟著別人走來走去
 C自己獨來獨往
 14.你的孩子對待小朋友告狀的態度是:
 A接受別人的意見
 B無所謂
 C對小朋友進行報復
Advertisiment
 15.你的孩子在托兒所排隊時候經常站在第一位嗎?
 A是
 B不是
 C不一定
 16.總的來講,
你的孩子:
 A行為積極,
性格外向
 B情緒時好時壞,
看場合
 C脾氣急,
易衝動
 評分標準:
 凡是選A的,
均得1分;選B,
得2分;選C,
得3分。
請您根據上述標準計算出每題得分以及總分, 然後參考下面文字自行判斷孩子大致的同伴交往類型。 需要指出的是, 這種劃分只是相對的, 您的孩子也有可能介於某兩種同伴交往類型的中間, 屬於交叉型或混合型。 另外, 隨兒童年齡的增長和教育及環境的改變, 同伴交往能力也會有所改變, 醜小鴨也會變成白天鵝。
(1) 受歡迎型:總分在16分至26分之間的嬰兒屬於這種同伴交往類型。
Advertisiment
們通常被稱為“明星兒童”。 他們一般長相好、衛生清潔, 行為積極、友好, 性格外向、善於交往。 在交往中主動性強, 也容易對沒有同伴共玩感到難過。 這類嬰兒很少孤獨, 即便有也只是暫時的現象, 不用父母費心。 他們的活動有規律, 節奏明顯, 容易適應新環境, 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 他們情緒一般積極愉快, 對同伴的交往行為反應適度。 由於他們生活規律、情緒愉快, 且對同伴的行為提供大量的積極回饋, 因而容易受到同伴及成人的喜愛。 對此, 父母要保持頭腦清醒, 千萬不要因此而寵壞孩子, 更不能讓他從小滋生驕傲自滿情緒。 否則現實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小時了了, 大時平平”的情況。
Advertisiment
(2) 中間型:總分在27分至37分之間的嬰兒大致屬於這種同伴交往類型。 大多數嬰兒都屬於這種類型。 他們在各個方面表現中等, 情況一般, 長相不漂亮但也不醜, 個人衛生不太差, 行為說不上積極, 但也不太消極, 友好也是分人和看情況的, 性格有外向也有內向的, 在交往上屬於“推著肯走、不推就不走”的情況。 因為他們基本的生活形態就是這樣, 所以也就容易習慣, 情緒反應不太激烈。 這一類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 隨著成人撫愛、教育以及社交能力發展的不同而發生分化, 進一步演變出“一般型”和“被忽視型”兩種不同的社交類型。 對此, 父母要經常有意地帶孩子出去參加有吸引力的集體活動, 有意地安排孩子與同伴成對或分組活動,
Advertisiment
(3) 困難型:總分在38分至48分之間的嬰兒大致屬於這種同伴交往類型。 他們大都體質強、力氣大, 行為消極、不友好, 脾氣急、易衝動, 喜歡交往但卻不善於交往, 結果弄成孤家寡人。 例如, 有的嬰兒喜歡咬人, 見到同伴本該打招呼, 可他上去就咬人一口, 嚇得同伴以後再也不敢同他玩了。 另外, 由於他們時常大聲哭鬧、煩躁易怒、愛發脾氣, 對同伴及成人的交流產生消極反應, 父母常常不敢帶他們到公眾場合, 這樣久而久之其社交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鍛煉, 只會使其越來越不受同伴歡迎。 對這類嬰兒需要進行行為矯正, 要讓他們改掉消極、不友好的行為習慣, 逐漸削弱性子急、愛衝動的毛病, 另外還要教會他們必要的社交技巧,使他們學會交往。
採編自:媽咪寶貝
另外還要教會他們必要的社交技巧,使他們學會交往。採編自:媽咪寶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