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你帶兒子去女澡堂洗澡嗎?

不少女性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在公共浴室或者更衣間, 忽然有媽媽帶著小男孩闖進來, 讓人又羞又憂。 如今, 這種小男孩亂闖女性禁地的事情已經不是奇聞, 其實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很大的不良影響的。

游泳后, 不少媽媽會把兒子帶進女更衣室, 不僅讓更衣室里的女性特別是年輕女性有些不自在外, 其實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很大的不良影響的, 我們先看看有哪些場合是家長喜歡帶孩子闖入異性禁區的吧!

    現象一:闖女更衣室

夏日天氣炎熱, 游泳火爆, 泳池里多見“親子游”。 但問題也隨即而來,

Advertisiment
許多媽媽攜帶小男孩硬闖女更衣室, 讓許多女士都十分尷尬。 在海珠區某高校的泳池的女更衣室只有衣柜, 沒有任何遮擋物, 更衣室過程更加是全開放的。 有一名5歲的小男孩在媽媽的帶領下, 從更衣室一直走到浴室, 臉上沒有絲毫尷尬之意。

網友聲音:

網友“陌上花不開”講述稱, 游泳完, 洗好澡, 沒穿衣服, 去儲物柜拿衣服, 一位母親帶著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 在女更衣室。 “即使是小男孩, 也覺得百般不自在, 那個母親在換衣服, 也給小男孩換衣服。 現在的母親都那么開放?在兒子面前光著身子換衣服?”這位網友說, 還未婚, 遭遇這情況, 感覺甚是困惑和尷尬。 另外一些網友也跟帖講述類似遭遇。 一位網友稱, 曾經在男浴室看見一位爸爸帶著三四歲的女兒在洗澡。

Advertisiment
還有網友講述, 在北方的一個集體浴室, 親眼目睹一位爸爸帶著12歲的女兒進男浴室與大家一起洗澡。 “有次去男廁所, 看到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在里面, 我都一大老爺們了, 還是有點尷尬。 ”網友跟帖說。

專家觀點:

5歲的孩子不應該再帶進更衣室了, 不僅僅是出于對其他女性的尊重, 也是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需要。 徐凡說, 3~5歲的性教育, 重點是性別教育。 接納自己的性別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的身體, 尤其是標志性別的軀體部分, 是父母的重要任務。

現象二:進異性衛生間

劉小姐上公共廁所, 卻發現廁所的蹲位門鎖不上, 這時候, 來了一群年齡較大的市民入廁, 其中有兩位市民各自帶了一個年齡約摸四五歲的小男孩進入女廁,

Advertisiment
一進入女廁, 兩名小男孩就東串西串, 還直愣愣的盯著劉小姐看, 使得劉小姐覺得渾身不自在, 匆匆離開了公廁。

網友聲音:

有網友說:“現在到處都在搞基礎設施建設, 給盲人殘疾人都提供便利, 為什么這種顯而易見的需要都忽略了呢?”更有網友爆料說:“在商場有婦女抱著孩子尿在垃圾桶上。 ”

有網友說:“這個現象的背后, 是很多母親不得已, 只能帶著孩子進異性廁所。 因為在公共場所沒有適合孩子方便的專用的設施, 所以, 不少母親才會帶孩子進異性廁所。 ”一位廣州媽媽網的網友提出了一些關于小男孩使用女廁的禮儀, 她認為, 應該規定小男孩的年齡不大于6 歲, 身高90 厘米以下。

Advertisiment
而父親則不可以帶女孩上男廁。 許多網友表示同意此做法。

現象三:一起泡浴池

有名叫清水琉璃女網友訴說一位媽媽帶著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進入浴室, 與其他MM齊樂樂泡澡。 她認為三四歲的小男孩已經有性別分辯能力, 應該尊重女同胞們的感受。

網友聲音:

有一位男網友馬上回應, 說小時候也被帶入女浴室, 當時沒有太多的感覺, 只是看見白花花的屁股, 覺得十分流氓。 他更笑談長大后知道屁股原來不流氓, 更流氓的是前面。 也有一些網友回想當年是被逼拉進女浴室, 他們也和媽媽說:“媽媽, 我不要。 ”

媽媽:迫不得已很無奈

對此問題, 2-3歲孩子的媽媽普遍認為, 如果父親在場, 就會讓父親照顧小孩。 若父親不在場,

Advertisiment
而且孩子歲數比較小, 在3周歲以下就會考慮帶小孩去女廁。 但是對于在公廁或者浴室等不道德不文明行為是不會引導孩子做, 因為不利于孩子的成才。

解決方法:建議設置“無性別公廁”

華南師范大學袁愛玲教授指出, 兒童正處于性別意識形成的時期, 如果讓小男孩隨意進女廁, 會模糊孩子對男女性別的認識, 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長和發展。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輔導中心李江雪老師表示可以考慮在商場等小孩活動比集中的區域設置兒童托管中心, 由商場方面負責照看小孩。 據了解, 2004年底, 北京、杭州、廣州等地相繼設立了“無性別公廁”, 專門解決特殊人群如廁難題。

反思:為什么只有中國媽媽會這樣呢?

媽媽攜帶小男孩亂闖女廁, 不禁讓許多女士感到尷尬,同時也讓人苦思為什么只有中國媽媽有這樣事情呢?這讓深思中外對兒童教育的問題,中國人對孩子的教育重在“扶”,讓孩子按父母指的路走,家長的照顧無所不在,唯恐孩子受累。外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重在“煉”!讓他們在平時的點滴中理解“責任”的意義,外國的父母更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調查顯示,約60%的家長不刻意選擇符合孩子性別的衣物,80%的家長會帶孩子進入異性公廁。

中國性☆禁☆學會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胡萍說,家長把孩子帶入異性公廁,這在生活中十分常見,但這是對孩子人際關系界限觀念的忽略。

大人們可能不了解,在這樣特定的場所,孩子會感覺不舒服。當然,有很多客觀原因。比如媽媽帶著兒子外出,這時安全就是第一要素了。但希望家長們能做到,在孩子4歲以前,盡量減少帶孩子進入異性廁所或更衣室。

4歲之后,就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避免帶孩子進入異性公廁了。獨立性較強的孩子,可讓孩子自己去廁所,當然前提是必須告訴注意事項,怎樣保護自己等。

家長的觀念很重要,首先不管孩子多大,都應把他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在計劃任何一項活動的時候要考慮各方面問題,包括外出前想想上廁所的問題怎么解決。同時,家長要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父母是兒童啟蒙教育的第一位老師

學齡前兒童的性教育在家庭中主要取決于父母對性的態度和日常言談舉止,雙親要盡量花同樣多的時間接觸孩子,統一教育方式,讓孩子同時攝取雙親氣質中的良好方面,促進孩子性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

(一) 端正思想,讓兒童正常進入性角色

性角色是指男女兩性在社會學上的差異,兒童性教育的最初任務是讓他們正常進入性的社會角色,也就是完成“性別自認”的過程,通常認為5歲以前是實現這一認識過程的關鍵期。家長在為孩子取名、著裝、配備生活用品以及選擇玩具上都要有鮮明的性別差異,以免孩子從小對自己和別人造成“性朦朧”意識……

(二) 注意糾正兒童的不良習慣

如果發現有的兒童自覺或不自覺地觸摸自己的外生☆禁☆殖☆禁☆器,喜歡看同伴洗澡或入廁,甚至裸☆禁☆露自己的會陰部等,父母不要表現出過于強烈的反應,正確的做法是以物品或活動及時轉移兒童的注意力,或者以其他合理化的解釋自然坦率、實事求是地說服兒童,幫助其逐步糾正不良習慣……

(三) 科學引導,消除兒童對性的神秘感

1.科學回答孩子提出的一些性問題,當孩子提出有關性方面的疑問時,父母應當用孩子能夠理解和接受的語言和方式,自然坦率地予以解答和引導,進行正確的性啟蒙教育,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滿足……

自由探索自己的身體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開端,父母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教孩子認識全身器官時,要選擇良好的時機(比如洗澡、睡前、換衣服時等),很自然地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不要有意識地避開性☆禁☆器官。要讓孩子認識到性☆禁☆器官與眼睛、鼻子、嘴巴、手、腳等人體其他器官一樣,分別執行不同的生理功能,它們并不神秘……

學者:性別意識要早培養

在對待大孩子分浴、分廁問題上,很多父母都認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過早地談性別意識反而對孩子成長不利,所以他們普遍否定兒童有性心理問題。有的父母則認為沒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孩子長大后自然而然就知道了。所以,對兒童性問題閉口不談或聽之任之的父母占了大多數。

其實,市婦幼保健院的兒保專家表示,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幼兒樂于被人撫摸、摟抱、親吻等,這其中有相當成分帶有本能的性色彩。兒童的性意識在2歲開始萌芽、3歲左右性別認識雛形形成。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進步,其開放度越來越大。大多數兒童和青少年的性意識逐步提前。這種意識的提前,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很大影響。

如果兒童在一種性別含混、模糊的生活環境下成長,會在成人后引發性心理障礙、性扭曲等問題。孩子的性別模糊還可能發展成“異裝癖”、“同性戀”甚至性變態。一個人能夠正確識別自己的性角色,對他個人的成長、發展都會起到很大作用。對性持錯誤態度,會嚴重影響性格的發展和人際交往,性格孤僻,難以合群,從而影響智力的開發。

不禁讓許多女士感到尷尬,同時也讓人苦思為什么只有中國媽媽有這樣事情呢?這讓深思中外對兒童教育的問題,中國人對孩子的教育重在“扶”,讓孩子按父母指的路走,家長的照顧無所不在,唯恐孩子受累。外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重在“煉”!讓他們在平時的點滴中理解“責任”的意義,外國的父母更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調查顯示,約60%的家長不刻意選擇符合孩子性別的衣物,80%的家長會帶孩子進入異性公廁。

中國性☆禁☆學會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胡萍說,家長把孩子帶入異性公廁,這在生活中十分常見,但這是對孩子人際關系界限觀念的忽略。

大人們可能不了解,在這樣特定的場所,孩子會感覺不舒服。當然,有很多客觀原因。比如媽媽帶著兒子外出,這時安全就是第一要素了。但希望家長們能做到,在孩子4歲以前,盡量減少帶孩子進入異性廁所或更衣室。

4歲之后,就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避免帶孩子進入異性公廁了。獨立性較強的孩子,可讓孩子自己去廁所,當然前提是必須告訴注意事項,怎樣保護自己等。

家長的觀念很重要,首先不管孩子多大,都應把他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在計劃任何一項活動的時候要考慮各方面問題,包括外出前想想上廁所的問題怎么解決。同時,家長要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父母是兒童啟蒙教育的第一位老師

學齡前兒童的性教育在家庭中主要取決于父母對性的態度和日常言談舉止,雙親要盡量花同樣多的時間接觸孩子,統一教育方式,讓孩子同時攝取雙親氣質中的良好方面,促進孩子性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

(一) 端正思想,讓兒童正常進入性角色

性角色是指男女兩性在社會學上的差異,兒童性教育的最初任務是讓他們正常進入性的社會角色,也就是完成“性別自認”的過程,通常認為5歲以前是實現這一認識過程的關鍵期。家長在為孩子取名、著裝、配備生活用品以及選擇玩具上都要有鮮明的性別差異,以免孩子從小對自己和別人造成“性朦朧”意識……

(二) 注意糾正兒童的不良習慣

如果發現有的兒童自覺或不自覺地觸摸自己的外生☆禁☆殖☆禁☆器,喜歡看同伴洗澡或入廁,甚至裸☆禁☆露自己的會陰部等,父母不要表現出過于強烈的反應,正確的做法是以物品或活動及時轉移兒童的注意力,或者以其他合理化的解釋自然坦率、實事求是地說服兒童,幫助其逐步糾正不良習慣……

(三) 科學引導,消除兒童對性的神秘感

1.科學回答孩子提出的一些性問題,當孩子提出有關性方面的疑問時,父母應當用孩子能夠理解和接受的語言和方式,自然坦率地予以解答和引導,進行正確的性啟蒙教育,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滿足……

自由探索自己的身體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開端,父母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教孩子認識全身器官時,要選擇良好的時機(比如洗澡、睡前、換衣服時等),很自然地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不要有意識地避開性☆禁☆器官。要讓孩子認識到性☆禁☆器官與眼睛、鼻子、嘴巴、手、腳等人體其他器官一樣,分別執行不同的生理功能,它們并不神秘……

學者:性別意識要早培養

在對待大孩子分浴、分廁問題上,很多父母都認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過早地談性別意識反而對孩子成長不利,所以他們普遍否定兒童有性心理問題。有的父母則認為沒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孩子長大后自然而然就知道了。所以,對兒童性問題閉口不談或聽之任之的父母占了大多數。

其實,市婦幼保健院的兒保專家表示,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幼兒樂于被人撫摸、摟抱、親吻等,這其中有相當成分帶有本能的性色彩。兒童的性意識在2歲開始萌芽、3歲左右性別認識雛形形成。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進步,其開放度越來越大。大多數兒童和青少年的性意識逐步提前。這種意識的提前,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很大影響。

如果兒童在一種性別含混、模糊的生活環境下成長,會在成人后引發性心理障礙、性扭曲等問題。孩子的性別模糊還可能發展成“異裝癖”、“同性戀”甚至性變態。一個人能夠正確識別自己的性角色,對他個人的成長、發展都會起到很大作用。對性持錯誤態度,會嚴重影響性格的發展和人際交往,性格孤僻,難以合群,從而影響智力的開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