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算”老幾?

長久以來我都希望有一篇很好的關於出生順序的文章, 高興爸爸彌補了我的遺憾。 究竟出生順序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孩子?

龍生九子, 其性各異。

人本心理學的先驅,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大半個世紀以前也發現, 出生順序對個人人格發展及塑造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事實也證明, 在家裡排行不同的你, 擁有相同的基因, 即使長得都像爸爸或像媽媽。 結果, 卻又那麼任性地只像你自己。

如果是非獨生子女一代, 可能會深刻的體會到兄弟姐妹的性格各異, 以及這種差異對自己未來生命歷程的影響。

Advertisiment
而作為當了多年的獨生子的這一代, 也迎來了生二胎的機會, 也有機會體驗那種兄弟姐妹之間的差異了。 不過無論是獨生子女父母, 還是非獨生, 在給老大帶來個弟弟或妹妹時, 將如何能不糾結地用自己的方式對待他們, 心理是否有底?

所謂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要對付他們, 瞭解下排行的前世今生似乎很重要。

獅子VS蜜蜂

第一個孩子的降生, 都會給家庭帶來非凡的影響。 畢竟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 新的一代誕生了。 這不光是一個新的生命個體的誕生, 更是一個家族興旺, 延續的象徵。 各種歡天喜地, 各種姥姥疼, 舅舅愛, 老大一般都很容易茁壯成長, 如同在氧吧(有性別偏好的家庭另當別論)。 據說, 挪威出過一份研究報告,

Advertisiment
第一個孩子的平均智商, 比老二老三都要高出2到3個百分點。 老大似乎要占儘先機。

這種外部強烈的期待和現實環境, 給孩子帶來很強的暗示效應, 給予孩子一種天然的信心, 這種自信為老大日後取得卓越成就建立了基礎。 小時候是榜樣, 長大了是權威。

不過, 似乎老大的“便宜”也不是白占的。 這應那一句,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誰讓你起點高呢?

跑了第一, 從娘胎裡帶來長者權威, 那是自然。 長兄如父, 長姐如母, 就是太子也得老大優先, 否則就是造反!什麼都優先了, 那責任也必然優先。 特別是當與第二個, 第三個孩子的年齡差距越大時, 老大在家庭中擔負的責任就顯的尤為突出, 這也不得不使老大有絕對的話語權。

Advertisiment

畢竟, 老大有表率作用, 老大保護和照顧弱小的弟妹, 老大就得像個老大。 而作為弟妹似乎也習慣性的從老大那裡得到, 甚至去索取。 這反過來更強化了老大的責任感和榜樣效應。

老大的權威來自責任, 老大責任也捍衛著權威。 說一不二, 各種做主, 不管願意不願意, 即使經常越界, 管得寬, 也不得失去老大的樣子。 他們的性格堅毅, 成熟, 獨立, 忠誠, 但又可能帶著固執和苛刻。

不過不是所有老大都能成為有力量的獅子, 既能成全自己, 又能守護大家庭。

老大也有可能只會是一隻扇動翅膀忙碌辛勤的小蜜蜂。

電影《我的兄弟姐妹》, 老大在父母去世後, 獨自撫養起自己的弟弟妹妹。

影片裡的老大, 從娘胎帶出來的“好處”不多, 責任卻不少。

Advertisiment
家裡兄妹眾多且年幼, 他需要參與照顧。 家裡的經濟條件也讓他很早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勞動力。 父母車禍身亡, 作為老大更是擔負起“長輩”的責任。 根本沒有為自己索取的機會。 他的能量無法即成全別人又成全自己, 只有付出。 燃盡自己, 照亮別人。

他們本該在出生時得到最多的寵愛最多的愛, 結果卻大打折扣。 而那份年長者的責任卻需全額支付。 他們在自己還沒完全成長起來時, 就需要進入別人的生命, 為他們負責。 正是這些本該屬於他們的愛和支持, 沒能如約而至。 他們只能在付出中靠自己的力量去尋找那份強大。

剛剛為自己加滿水, 就要倒半杯給弟妹。 他們的價值似乎只能是在別人的存在下才能實現。

Advertisiment
他們無法為自己選擇, 也沒能力替別人選擇。 他們給予的只是扇動翅膀的那些許力量, 也許自己不願意那樣, 但對他們而言, 應該那樣。 他們包容, 善良, 低調, 保守、優柔寡斷, 甚至羸弱。

孔雀VS貓頭鷹

古希臘神話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愛鳥就是貓頭鷹, 它是智慧的象徵。

心理學家, 阿德勒是家裡的第三個孩子, 他的大哥從小就是兒童的榜樣, 一直力壓阿德勒一籌。 這還沒什麼, 他發現沒多久, 又來了個老四老五和老六。 他那點已被大哥分去的關注力, 又被弟妹分去一大塊。 阿德勒說他從小懼怕死亡, 因為體弱多病。 但如果生病能夠引起父母更多的關注和愛呢?生病是不是個不錯的選擇?被前追後堵的阿德勒充滿自卑, 似乎也很合情理。 在父母的愛被分的七零八落後,阿德勒似乎只有“自嗨”才能讓內心得到應有的慰藉。

他“自嗨”的方式就是去尋找自我。

我自卑,那我就克服自卑。

我沒有來自父母的力量,我就調動自身的力量。

於是就有了個體心理學。

阿德勒像一隻貓頭鷹一樣,暗伏樹梢,晝伏夜出,在黑暗中去捕獲自己的獵物。雖然獨自一人,但他充滿智慧。

排名中間的孩子如果有很強的察覺和自我認知能力,ta即使被別人忽視,也不會去忽視自己。只要心中有“我”,就會找到自我。睿智,敏感,而堅定。

能成為貓頭鷹是幸運的,需要具有超過常人的堅定信念。

更多的情況下,擔當一隻孔雀似乎更有現實價值。

當父母的愛總是游離在有,和無之間。當父母的口中總有一個榜樣的哥哥或姐姐,總有乖巧聽話的弟妹。排行中間的孩子,內心那對自己僅存的愛,也很容易被拿走,放空。似乎一切都很難在我的控制範圍內。當我極度渴求來自父母的愛和關懷時,我只能打開漂亮的尾屏。嗨,媽媽,我在這裡,嗨,媽媽,我還在……討好父母,和周圍的人弄好關係就顯的尤為重要。當你的力量很足時,社會關係能力會成為你一項優異的技能。本是無心插柳,結果成全了伶俐,外向,活潑的特質。

但當你的內在實在太弱小,父母對你的忽略,讓你無法忽略不計時,可能連討好都會去放棄,甚至會“自廢”羽毛,變得漫無目的,任由自己漂流,帶著空蕩蕩的內心,漂流。沒有自我,不知自我,沒有期待。不被別人接受,也不期待被接受。你的只是你的,我的不知道是誰的。實實在在成為家裡可有可無的人。是的,沒了羽毛的孔雀還有誰會認得?

海豚VS變色龍

不知是討巧成全了老么,還是本身是老么才格外討巧?

在家裡,很少有排行老么,卻不受關注。

賣賣萌,撒撒嬌,就能讓家變成歡樂穀。孩子的成就感簡直就是白撿。很自然就掌握各種討人愛的技能。即使是一些無意的讚美,對ta而言都成了有意義的暗示。自尊心被搭建得又高又遠。這一點有點像第一個出生的孩子。

老么八面玲瓏的技能,不光迫于父母,更迫于兄長。因為更需要在自己的哥哥姐姐面前也能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活潑,熱情,開朗,自由,聰明,總有你喜歡的一款。

ta就像一隻海豚,在海洋中歡樂地跳躍,能愉悅自己更能愉悅他人。ta具有創造力,又有感染力。ta能洞察自己,也能瞭解他人。他需要愛時,總能順手拈來,當需要給予時,也必定真心滿滿。ta的性格完整而開放。ta是開心果,誰都能嘗嘗。

要說但是了。

但是,為什麼有些老么,總是長不大。玩不夠,鬧不夠,要不夠,拿不夠。ta就像是個漏的!

ta的確是個漏的。

孩子不是要愛的嗎?給ta這個又給ta那,難道還不夠愛?不是愛不夠,而是愛給得不准,無力,不乾淨。

我哭泣,你給我買洋娃娃。

我哭泣,你給我買新衣服。

我再哭泣,你只能不知所措,然後一再將就。

可那根本不是我要的!!你們為什麼總是不能跟我調到一個頻道?

你給我的,只是你曾經的缺失,而不是我想找到的自己!我只有拼命索取,才能感受到微弱存在的自己。

孩子還小時,總是需要從大人哪裡去尋找自己,而且會“不擇手段”地去尋找。當父母總是錯誤地評價和理解孩子的情緒後,又慌不擇路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什麼給什麼,孩子除了從你那裡學到恐懼和焦慮,還深深的體會到無助和辛酸。

那種沒有方向和不能控制的恐懼會變成憤怒,憤怒又化成無休止的索取。因為索取有攻擊和報復的快感。讓所有人為我的不滿買單。

變色龍把自己偽裝得跟周圍一樣,ta則把自己偽裝成跟別人不一樣,那樣似乎才配得上“我”,不一樣的“我”。ta的世界跟父母近在眼前卻遠在天邊,如同兩條平行線,永遠畫不到終點。沒有連接,哪裡會有愛?空空的ta,永遠無法被灌滿。

自私,自卑,自棄,冷漠!結果老么,變成了“老妖”。

孩子出生順序的確很重要,但父母如何看待這種順序,其實更重要。因為出生順序不能改變,但我們如何對待每個孩子,卻會幫助他找到最好的自己。

希望對各位父母能有所幫到!

在父母的愛被分的七零八落後,阿德勒似乎只有“自嗨”才能讓內心得到應有的慰藉。

他“自嗨”的方式就是去尋找自我。

我自卑,那我就克服自卑。

我沒有來自父母的力量,我就調動自身的力量。

於是就有了個體心理學。

阿德勒像一隻貓頭鷹一樣,暗伏樹梢,晝伏夜出,在黑暗中去捕獲自己的獵物。雖然獨自一人,但他充滿智慧。

排名中間的孩子如果有很強的察覺和自我認知能力,ta即使被別人忽視,也不會去忽視自己。只要心中有“我”,就會找到自我。睿智,敏感,而堅定。

能成為貓頭鷹是幸運的,需要具有超過常人的堅定信念。

更多的情況下,擔當一隻孔雀似乎更有現實價值。

當父母的愛總是游離在有,和無之間。當父母的口中總有一個榜樣的哥哥或姐姐,總有乖巧聽話的弟妹。排行中間的孩子,內心那對自己僅存的愛,也很容易被拿走,放空。似乎一切都很難在我的控制範圍內。當我極度渴求來自父母的愛和關懷時,我只能打開漂亮的尾屏。嗨,媽媽,我在這裡,嗨,媽媽,我還在……討好父母,和周圍的人弄好關係就顯的尤為重要。當你的力量很足時,社會關係能力會成為你一項優異的技能。本是無心插柳,結果成全了伶俐,外向,活潑的特質。

但當你的內在實在太弱小,父母對你的忽略,讓你無法忽略不計時,可能連討好都會去放棄,甚至會“自廢”羽毛,變得漫無目的,任由自己漂流,帶著空蕩蕩的內心,漂流。沒有自我,不知自我,沒有期待。不被別人接受,也不期待被接受。你的只是你的,我的不知道是誰的。實實在在成為家裡可有可無的人。是的,沒了羽毛的孔雀還有誰會認得?

海豚VS變色龍

不知是討巧成全了老么,還是本身是老么才格外討巧?

在家裡,很少有排行老么,卻不受關注。

賣賣萌,撒撒嬌,就能讓家變成歡樂穀。孩子的成就感簡直就是白撿。很自然就掌握各種討人愛的技能。即使是一些無意的讚美,對ta而言都成了有意義的暗示。自尊心被搭建得又高又遠。這一點有點像第一個出生的孩子。

老么八面玲瓏的技能,不光迫于父母,更迫于兄長。因為更需要在自己的哥哥姐姐面前也能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活潑,熱情,開朗,自由,聰明,總有你喜歡的一款。

ta就像一隻海豚,在海洋中歡樂地跳躍,能愉悅自己更能愉悅他人。ta具有創造力,又有感染力。ta能洞察自己,也能瞭解他人。他需要愛時,總能順手拈來,當需要給予時,也必定真心滿滿。ta的性格完整而開放。ta是開心果,誰都能嘗嘗。

要說但是了。

但是,為什麼有些老么,總是長不大。玩不夠,鬧不夠,要不夠,拿不夠。ta就像是個漏的!

ta的確是個漏的。

孩子不是要愛的嗎?給ta這個又給ta那,難道還不夠愛?不是愛不夠,而是愛給得不准,無力,不乾淨。

我哭泣,你給我買洋娃娃。

我哭泣,你給我買新衣服。

我再哭泣,你只能不知所措,然後一再將就。

可那根本不是我要的!!你們為什麼總是不能跟我調到一個頻道?

你給我的,只是你曾經的缺失,而不是我想找到的自己!我只有拼命索取,才能感受到微弱存在的自己。

孩子還小時,總是需要從大人哪裡去尋找自己,而且會“不擇手段”地去尋找。當父母總是錯誤地評價和理解孩子的情緒後,又慌不擇路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什麼給什麼,孩子除了從你那裡學到恐懼和焦慮,還深深的體會到無助和辛酸。

那種沒有方向和不能控制的恐懼會變成憤怒,憤怒又化成無休止的索取。因為索取有攻擊和報復的快感。讓所有人為我的不滿買單。

變色龍把自己偽裝得跟周圍一樣,ta則把自己偽裝成跟別人不一樣,那樣似乎才配得上“我”,不一樣的“我”。ta的世界跟父母近在眼前卻遠在天邊,如同兩條平行線,永遠畫不到終點。沒有連接,哪裡會有愛?空空的ta,永遠無法被灌滿。

自私,自卑,自棄,冷漠!結果老么,變成了“老妖”。

孩子出生順序的確很重要,但父母如何看待這種順序,其實更重要。因為出生順序不能改變,但我們如何對待每個孩子,卻會幫助他找到最好的自己。

希望對各位父母能有所幫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