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以身作則,讓孩子養成這7個好習慣

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會受用終生, 因為這些習慣關乎到孩子今後的發展。 好習慣讓孩子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壞習慣讓一輩子都償還不盡它的債務……請爸爸媽媽以身作則, 教會孩子養成這七個好習慣, 長大就遲了。

作家馮唐曾說, “成功沒有捷徑, 但需要一些好習慣。 ”的確, 如果將人的各種命運分解、揉碎, 試圖從中找出一些規律的話, 那麼良好的習慣, 敢於抓住際遇的勇氣是比天賦更為重要的東西。 而幼年是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這時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 如果能在家長的引導下養成好習慣,

Advertisiment
就能在這張白紙上慢慢展現美妙的圖畫, 而不是亂七八糟的筆劃

習慣一:做事有計劃

做事有計劃的人才會贏得信任, 不至於臨時抱佛腳。 有些孩子每次考試前就一團亂麻, 做作業時三心二意, 早晨起床上學常常找不到襪子, 零用錢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當孩子有這方面的壞毛病時, 一定教會他懂得計畫的重要性。 不妨讓孩子在睡前梳理好第二天的日程, 讓孩子抄在便利貼上方便執行。 養成這個好習慣, 孩子絕對終生受益!

習慣二:講禮貌, 善待他人

每個人都願意面對一張微笑的臉。 微笑待人的人, 總是真誠友善、寬容大度, 他們走到哪裡都會是受歡迎的人。 爸爸媽媽應當教會孩子講禮貌, 比如日常生活裡常說“你好”、“謝謝”、“對不起”,

Advertisiment
在請求他人幫忙時多用“麻煩你幫我……好嗎?”的句式, 平時多關心他人……長久以往, 孩子會收穫到比禮貌更有意義的人生財富。

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孩子每天上學時, 會主動跟看門的老爺爺打招呼。 別的孩子都沒有這樣的行為, 這讓老爺爺對他印象深刻。 有一天上課鈴聲響起, 老爺爺沒等到那個孩子, 不由得有些擔心。 正當老爺爺走到路口瞧瞧時, 恰好看到一個男人正對那個孩子拉拉扯扯, 想把他拖進麵包車。 老爺爺急忙沖過去, 制止了壞人的行為, 解救了孩子。 可想而知, 正是孩子對老爺爺平時的禮貌行為, 才讓自己保命!

習慣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很多家長怕把事情交給孩子做的話,

Advertisiment
孩子會搞砸, 可是誰第一次做事不是迷迷糊糊的呢?多給他一些嘗試的機會, 慢慢地, 你會發現孩子的能力超乎你的想像!請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習慣。 在孩子學會自理之前, 父母要做的是放手。

特別在孩子進入小學後, 起床問題, 疊被子, 整理房間, 收拾書包等這些事情就不要再為孩子包辦了。 爸爸媽媽可以為孩子舉辦“小儀式”慶祝孩子的長大, 然後提醒孩子:“你現在走進小學, 已經是小大人, 以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爸爸媽媽相信你能做好。 ”

習慣四: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幫孩子建立物權意識, 區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 告訴孩子:“自己的東西可以自己支配, 可是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如果想要拿別人的東西, 一定要徵求別人的同意,

Advertisiment
不能偷偷拿, 也不能明著搶。 “

有的孩子會偷偷拿大人的錢去買東西, 看到其他同學的玩具, 孩子可能會“順手”拿回家。 這正是孩子沒有物權意識造成的, 爸爸媽媽要幫助孩子承擔責任。 當孩子喜歡拿別人的東西時, 不要輕易界定孩子是小偷, 請先幫助他分清楚:物品是有私人和公共的。 對私人物品, 不能亂碰;對公共物品, 從哪裡拿的要放回哪裡, 誰先拿到誰先使用, 後來者就要學會等待。

習慣五:遵守時間

合理的生活安排、規律的作息可以增強孩子的秩序感, 樹立時間觀念, 提高做事效率。 但讓孩子學會守時, 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父母以身作則的同時, 可以嘗試把主動權交到孩子手裡:“10分鐘後就關掉電視去做作業”、“再睡20分鐘就得起床了”。

Advertisiment
慢慢地, 孩子也不會為了偷懶找各種藉口。

習慣六:保持一顆謙虛的心

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 向他們學習。 告訴孩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我們應該從別人的閃光點中想想, 自己是不是也能這麼做?”這個時候, 保持一顆謙虛的心是極有必要的。

曾經有個孩子不敢舉手回答問題, 可同桌勇於發言, 時常得到老師誇獎。 孩子聽從媽媽的話向同桌請教“秘訣”, 同桌大方地告訴他:“反正說錯了也沒關係, 老師不會怪我們的。 ”正是這句話打開了孩子的心扉, 慢慢地, 這個孩子也跟著同桌主動回答問題, 也正是這股勁頭, 孩子的成績提高了, 性格也越見開朗。

習慣七:在錯誤中反思自己

孩子在生活中做錯事, 在學習中做錯題是常見的事,如何做到下不為例,這就需要孩子能在錯誤中反思自己,從而徹底改正過來。

當孩子做錯事時,爸爸媽媽請別光顧著責怪他,不妨這麼反問:“你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嗎?”等孩子回答後,認真和孩子約定:“那下次我們記住這個教訓,不要再犯了好嗎?”對待學習也是,懂得反思的孩子能夠及時總結,查漏補缺,大大減少錯誤再次出現的幾率。從長遠來看,這能夠“縫補”知識漏洞,給孩子的學科打下牢固的基礎。

“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一個好習慣。”在孩子的幼年時期,讓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對他的成長甚至一生都會產生重要作用。一般說來,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同樣地,這些習慣對我們大人也很適用,引導幫助孩子的同時,我們也一起來提升吧!

在學習中做錯題是常見的事,如何做到下不為例,這就需要孩子能在錯誤中反思自己,從而徹底改正過來。

當孩子做錯事時,爸爸媽媽請別光顧著責怪他,不妨這麼反問:“你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嗎?”等孩子回答後,認真和孩子約定:“那下次我們記住這個教訓,不要再犯了好嗎?”對待學習也是,懂得反思的孩子能夠及時總結,查漏補缺,大大減少錯誤再次出現的幾率。從長遠來看,這能夠“縫補”知識漏洞,給孩子的學科打下牢固的基礎。

“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一個好習慣。”在孩子的幼年時期,讓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對他的成長甚至一生都會產生重要作用。一般說來,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同樣地,這些習慣對我們大人也很適用,引導幫助孩子的同時,我們也一起來提升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