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今天的孩子學什么

壯根強干, 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的要點。 根是指本國的語言文字, 本國的歷史、地理, 本國的民族文化精神。 縱覽世界各國的教育改革, 凡事能夠取得成功的, 都是注意了在教育教學上繼承和發揚本國的優秀文化傳統。 有了強壯的根基, 才能在此基礎上吸收最需要的精華, 從而走向世界。 本世紀30年代,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陳鶴琴先生明確指出:要面對中國的實際, 幼兒園的課程要立足國情, 抄來抄去弄不出什么名堂, 即便是外國視為好的東西, 在我們用來未必都是優良的。 這就要求我們, 應從我國的國情出發,
Advertisiment
聯系我國不同地區的發展水平, 在教育方針和學前教育理論的指導下, 切實在實踐中去探索, 為培養能承擔未來重任的創造人才打好基礎。 我在參觀一些幼兒園的時候, 所見所聞也常引起我的思考:今天的孩子究竟應該學什么?
嘴巴說什么?
我們曾去南方參觀一所正在進行“雙語”實驗的幼兒園。 進班后, 我們接連問了幾個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幾歲了”等話, 被問者瞪著茫然的大眼睛, 無人作答。 后來, 陪同我們去的人用方言向孩子們詢問同樣的問題, 他們才愉快地用方言回答, 我們同樣地茫然, 聽不懂所答, 又由陪同者做方言翻譯。 之后, 我們和這個園孩子之間的交流就只能借助于形體語言了, 我們摸摸孩子的頭,
Advertisiment
孩子們對我們笑一笑。 而孩子們向我們展示的英語學習成果, 只是一些單詞和短句, 其發音的錯誤令人擔憂。 我不禁想到, 這樣的發音別人能聽懂嗎, 能達到在更廣泛的范圍內交流的目的嗎? 語言是社會信息的主要載體。 普通話是我國全社會通用的語言, 是社會生活中運用最廣泛、提供信息最多的語言, 也是孩子們今后學習的最主要的工具。 像上述幼兒園的這種做法, 使我對他們的語言教育目標究竟達到了沒有產生了懷疑。 社會發展到了今天, 如果一個孩子聽不懂中央臺的廣播, 聽不懂老師用普通話講的課, 所學的幾句不標準的外語, 對他們今后上小學, 包括學外語究竟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在我們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
Advertisiment
有著自己優秀的文化傳統, 有著自己豐富的、優美的語言文字。 在幼兒時期, 教師和家長都有重大的責任, 以自己準確、生動的語言來教育、影響孩子。 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 孩子可以充分運用語言進行交流, 教師也應該抓住時機進行準確的語言指導, 如果教師上課時講普通話, 其余時間講方言, 豈不是在搞形式主義嗎, 對孩子的語言教育究竟有什么好處呢?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科學技術越先進, 口頭語言的作用越大。 今天的幼兒園教師和家長都應當重視孩子的語言教育, 認真思考讓孩子說什么。
腳下踩什么?
在一個大城市的一所幼兒園里, 室內室外都鋪著近一寸厚的塑膠地,
Advertisiment
踩上去的確綿軟, 我想孩子們在這樣的地上摔倒了一定不會感到疼的。 我還參觀了一個中等城市的一所幼兒園, 園長特意帶我去看他們在場地上鋪設的約10平方米的一塊塑膠地。 她說, 這種材料一平方米價值數百元, 園里現在條件還達不到, 只能先鋪這么一塊, 以后有了錢再鋪。 這位園長是以所謂現代化幼兒園的標準, 來請我看這塊耗資數千元的塑膠地的。 且不說目前我國教育經費寬松否, 也不說有限的教育經費應當投向何處, 就從實際效果來看, 孩子們如果整天踩著這軟綿綿的塑膠地, 對于他們身心的發展是不是弊大利小呢?從這方面看, 這樣的幼兒園是不是合格的呢? 在參觀另一所幼兒園的活動時,
Advertisiment
我始終小心翼翼地在水磨石的地面上行走, 旁邊的人還不時地提醒我不要滑倒了。 我一邊走一邊想, 那些活蹦亂跳的孩子, 他們整天也得這樣小心翼翼地走路和活動嗎?我國幼兒體育工作者曾有一項研究表明:在水泥地面的操場上開展體育鍛煉活動, 其運動的反作用力對孩子的身體發育, 尤其是對其大腦的發育不利。 那么, 我又想到, 這塑膠地和水磨石地面, 會不會也對孩子的發展不利呢, 尚需進一步研究, 但我們知道的事實是, 目前城市孩子的身體素質已經出現下降的趨勢。 1998年, 在一個城市的征兵活動中, 竟有70%左右的適齡報名者體檢不合格。 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 從小為孩子們創設什么樣的環境才是合理的呢? 一年前, 我在河南鄭州參觀了一所幼兒園,我很佩服該園園長和教師們的見識。這所幼兒園的活動場地竟然是平整、潔凈的土地。園長說,這樣的地面是不符合一類園達標要求的,我們之所以執意保留這塊天地,是因為孩子們喜歡在這樣的場地上玩,玩的花樣也特別多。園長樸素的話語道出的卻是一個具有現代化教育觀的大道理:一切為了孩子。
書柜里放什么?
早期閱讀,使孩子們在古今中外廣闊的空間里吸取營養,使他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踩。早期閱讀對孩子個性的萌芽有著重要的意義。閱讀刺激大腦,是發展神經組織的最好的方式;閱讀培養的良好閱讀習慣和學到的閱讀技巧,是孩子今后學習成功的基礎。現在不少幼兒園開始重視閱讀,有的還專門為孩子們開辟了閱覽室。許多幼兒園的活動室里都有書柜,有的書柜里存放著相當數量的幼兒讀物。而有的幼兒園的書柜里只有幾種練習冊和“教材”,有的甚至只放著幾本嶄新的圖書,看起來似乎很少有人翻閱,或有不允許孩子翻閱的跡象,還有的書柜里干脆改放雜物了。 原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主持的“小幼銜接教育”研究,其中對幼兒園、小學和家庭圖書量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家庭圖書量與兒童學業成就呈正相關,顯示了圖書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意義。而小學與幼兒園圖書擁有量的數據分析結果看不出這種明顯的正相關。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主要原因在于:兒童參與選擇圖書、閱讀指導方式、兒童自由閱讀的機會和閱讀環境等方面,小學、幼兒園均比不上擁有一定圖書量的家庭安排得更為合理。前不久,我在今年第一期《學前教育研究》上看到一篇廣東作者李麥浪關于《幼兒看圖書特點的研究》的文章,這種求實的應用性的研究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孩子閱讀什么書,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閱讀的書應當有什么差別,他們能否參與選購圖書,教師如何指導他們閱讀,如何對待他們自由閱讀,如何創設有利于他們閱讀的環境等,這些問題都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研究的。愿兒童文學作家多為孩子們創作一些好作品,使孩子們真正擁有屬于他們自己的書柜。
墻上畫什么?
走進一所新建的漂亮又豪華的幼兒園,墻壁上畫滿了五顏六色的“兒童畫”,其中除了孩子們熟悉的卡通人物之外,其他兒童形象也全是洋娃娃。活動室內的“娃娃家”里擺放的是用進口塑料制作的床、柜、桌、椅等。室外一個尖頂的用玻璃鋼制的小屋需數千元,因其不實用孩子們則很少進去玩兒。那些外觀像童話中城堡的建筑,也似一種觀賞物,孩子們最初的新鮮感很快就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淡漠了。 在四川成都市區和溫江縣的幾所幼兒園里,我看到教師和當地的一些能工巧匠,為孩子們布置的環境頗有創造性:有用當地盛產的各種竹子設計的墻面和游戲場所;有在綠草地上用水泥制作的南瓜、番茄、辣椒、茄子等造型的小凳。活動室門前的沙地造型各異,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堆做各種物品,相互嬉戲。而用水泥制做的一些型的可供攀、爬、鉆、滑和玩“藏貓貓”游戲的玩具,具有實用、多功能、低造價的特點。可貴的是他們在外形美化中融進了民族特色。 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蘊含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氣節、情操、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幼兒教育工作者只有植根在我們民族的土地上,廣泛吸取世界之精華,才可能真正地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今天的孩子究竟應該學什么,仍然是幼兒教育深化改革的重大課題。

我在河南鄭州參觀了一所幼兒園,我很佩服該園園長和教師們的見識。這所幼兒園的活動場地竟然是平整、潔凈的土地。園長說,這樣的地面是不符合一類園達標要求的,我們之所以執意保留這塊天地,是因為孩子們喜歡在這樣的場地上玩,玩的花樣也特別多。園長樸素的話語道出的卻是一個具有現代化教育觀的大道理:一切為了孩子。
書柜里放什么?
早期閱讀,使孩子們在古今中外廣闊的空間里吸取營養,使他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踩。早期閱讀對孩子個性的萌芽有著重要的意義。閱讀刺激大腦,是發展神經組織的最好的方式;閱讀培養的良好閱讀習慣和學到的閱讀技巧,是孩子今后學習成功的基礎。現在不少幼兒園開始重視閱讀,有的還專門為孩子們開辟了閱覽室。許多幼兒園的活動室里都有書柜,有的書柜里存放著相當數量的幼兒讀物。而有的幼兒園的書柜里只有幾種練習冊和“教材”,有的甚至只放著幾本嶄新的圖書,看起來似乎很少有人翻閱,或有不允許孩子翻閱的跡象,還有的書柜里干脆改放雜物了。 原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主持的“小幼銜接教育”研究,其中對幼兒園、小學和家庭圖書量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家庭圖書量與兒童學業成就呈正相關,顯示了圖書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意義。而小學與幼兒園圖書擁有量的數據分析結果看不出這種明顯的正相關。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主要原因在于:兒童參與選擇圖書、閱讀指導方式、兒童自由閱讀的機會和閱讀環境等方面,小學、幼兒園均比不上擁有一定圖書量的家庭安排得更為合理。前不久,我在今年第一期《學前教育研究》上看到一篇廣東作者李麥浪關于《幼兒看圖書特點的研究》的文章,這種求實的應用性的研究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孩子閱讀什么書,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閱讀的書應當有什么差別,他們能否參與選購圖書,教師如何指導他們閱讀,如何對待他們自由閱讀,如何創設有利于他們閱讀的環境等,這些問題都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研究的。愿兒童文學作家多為孩子們創作一些好作品,使孩子們真正擁有屬于他們自己的書柜。
墻上畫什么?
走進一所新建的漂亮又豪華的幼兒園,墻壁上畫滿了五顏六色的“兒童畫”,其中除了孩子們熟悉的卡通人物之外,其他兒童形象也全是洋娃娃。活動室內的“娃娃家”里擺放的是用進口塑料制作的床、柜、桌、椅等。室外一個尖頂的用玻璃鋼制的小屋需數千元,因其不實用孩子們則很少進去玩兒。那些外觀像童話中城堡的建筑,也似一種觀賞物,孩子們最初的新鮮感很快就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淡漠了。 在四川成都市區和溫江縣的幾所幼兒園里,我看到教師和當地的一些能工巧匠,為孩子們布置的環境頗有創造性:有用當地盛產的各種竹子設計的墻面和游戲場所;有在綠草地上用水泥制作的南瓜、番茄、辣椒、茄子等造型的小凳。活動室門前的沙地造型各異,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堆做各種物品,相互嬉戲。而用水泥制做的一些型的可供攀、爬、鉆、滑和玩“藏貓貓”游戲的玩具,具有實用、多功能、低造價的特點。可貴的是他們在外形美化中融進了民族特色。 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蘊含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氣節、情操、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幼兒教育工作者只有植根在我們民族的土地上,廣泛吸取世界之精華,才可能真正地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今天的孩子究竟應該學什么,仍然是幼兒教育深化改革的重大課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