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是先兆子癇?孕期先兆子癇的危害

先兆子癇大多數在37周後才開始有所表現, 但也可以在懷孕的後半期、分娩時、甚至產後(一般是在產後24~48小時)的任何時間內表現出來。 那麼, 懷孕九個月時患子癇該怎麼辦呢?

什麼是先兆子癇?

先兆子癇(也稱為子癇前期)以前也叫妊娠毒血症, 是一種較為複雜的疾病, 影響到5%~8%懷孕女性。 女性如果在懷孕20周後出現高血壓和尿蛋白, 就會被診斷為先兆子癇。 先兆子癇大多數在37周後才開始有所表現, 但也可以在懷孕的後半期、分娩時、甚至產後(一般是在產後24~48小時)的任何時間內表現出來。

懷孕九個月患子癇怎麼辦?

在懷孕的前20周內也有可能發生先兆子癇,

Advertisiment
但這種情況很少見, 比如懷有葡萄胎的孕婦。 先兆子癇的病情輕重不等, 發展有快有慢。 緩解病情的唯一辦法就是將寶寶娩出。

先兆子癇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

先兆子癇的病情越重, 發生的時間越早, 對孕婦和寶寶的危害也就越大。 大多數在接近預產期時患上輕微先兆子癇的女性, 如果接受良好的治療, 媽媽和寶寶的情況都會比較好。 但如果先兆子癇病情較嚴重, 會影響到很多器官, 從而引起嚴重的、甚至是危及生命的問題。 因此, 如果孕婦病情較為嚴重或逐漸加重的話, 就需要讓寶寶提前出生了。

先兆子癇會使孕婦的血管收縮, 引起血壓升高, 血管內的血流量減少,

Advertisiment
從而影響體內的很多器官, 如肝臟、腎臟和大腦。 而當孕婦體內流向子宮的血流減少時, 可能會出現影響寶寶的情況發生, 比如, 發育不良、羊水量減少和胎盤早剝——正式分娩之前胎盤從子宮壁上分離。 此外, 如果為保障孕婦的健康而提前分娩, 寶寶可能要承受因不成熟而引起的疾病。

先兆子癇引起的血管改變, 可能會導致孕婦的毛細血管內的液體向組織間滲漏, 最終引起腫脹(也稱水腫)。 而當腎臟的微小血管也發生滲漏時, 血液中的蛋白就會進入尿液。 (尿液裡有微量的蛋白是正常的, 但如果出現多於微量的蛋白, 就是疾病的信號了。 )

在少數情況下, 先兆子癇還會引起抽搐, 這被稱為子癇。 實際上, "先兆子癇"的命名就是因為這些症狀會導致抽搐。

Advertisiment
所有發生重度先兆子癇的孕婦, 都會接受硫酸鎂治療, 一種對抗抽搐的藥物。 儘管抽搐的發生通常會有一些先兆表現, 如嚴重或持續的頭痛、看不清東西或眼前出現點狀物, 或者上腹劇烈疼痛等, 但總的來說是很難預料抽搐會在什麼時候發生, 所以, 需要在沒有發生的時候進行治療。

怎樣才能知道是不是得了先兆子癇?

先兆子癇一般沒有明顯症狀, 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階段, 所以孕婦可能不會覺得自己生病了。 而且先兆子癇的某些症狀, 如腫脹、體重增加等, 與正常懷孕時的表現很相似。 因此, 如果不進行常規產前檢查, 測量血壓, 並檢查尿蛋白, 孕婦很可能不知道自己已經患有先兆子癇。

Advertisiment
這就是為什麼要重視和不遺漏產前檢查的原因之一。

如果孕婦的收縮壓在140以上或舒張壓在90以上, 就算高血壓了。 因為一個人的血壓在一天的不同時間會有波動, 因此, 需要在一天之內測量1次以上, 才能肯定孕婦的血壓確實是升高了。 護士會讓孕婦做尿液檢查, 看是否含有過量的蛋白成分。 不過, 尿中的蛋白含量在一天內也會有變化, 所以, 如果醫生懷疑孕婦可能有問題, 他會讓孕婦保留24小時的尿液進行檢查。

先兆子癇可能突然發生在兩次產前檢查之間, 所以, 瞭解先兆子癇可能出現的症狀非常重要。 如果孕婦覺得臉部出現水腫, 眼周浮腫, 雙手腫脹較為明顯, 或者突然出現雙腳或踝部明顯腫脹, 應該立即到醫院就診。

Advertisiment
這些主要是因為水存留在體內造成的, 而水存留也會導致體重的快速增長, 因此, 如果孕婦一周之內體重增長超過1.8千克, 就應該告訴孕婦的醫生。

儘管如此, 孕婦還是需要注意, 因為不是所有患先兆子癇的女性都會發生水腫。 如果發生更為嚴重的先兆子癇, 孕婦可能還會出現嚴重或持續的頭痛。

孕前有高血壓, 更容易得先兆子癇

如果孕婦懷孕前, 或者在懷孕的前半段時間內, 就已經出現高血壓症狀了, 那麼孕婦就會被認為患有慢性高血壓。 醫生需要在孕期對孕婦進行嚴密監測, 確保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和孕婦寶寶的健康發育, 同時, 密切關注先兆子癇和其他合併症的跡象。 如果孕婦在慢性高血壓的基礎上, 又發生了先兆子癇,那麼發生併發症的風險,要比單獨存在這兩種疾病的任何一個都大。

又發生了先兆子癇,那麼發生併發症的風險,要比單獨存在這兩種疾病的任何一個都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