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要送寶寶就醫_寶寶到醫院的注意事項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年齡太小, 就算身體不舒服也不能表達出來。 怎樣判斷寶寶的身體情況?什麼情況要送寶寶就醫?下面專家為你解答, 什麼情況要送寶寶就醫。

什麼情況要送寶寶就醫?

目光。 父母對寶寶說話時, 寶寶一般也會用目光回應。 但如果經常出現對他講話時不看著你眼睛的情況, 則可能是孤獨症的表現, 應及時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以明確診斷。

吐奶狀態。 6個月以內的嬰兒胃呈水準, 吃完奶後有點吐奶是正常的。 但如果吃完後在姿勢沒有大動的情況下, 拍背後仍吐出或從鼻子中噴出大量奶,

Advertisiment
以及吐出物為黃色時, 則可能需要帶寶寶去醫院看看了。 有可能是腸梗阻等消化道問題, 也有可能是是神經系統的問題。

尿液。 6—8個月的寶寶一天所需的尿布約為6—8個。 如果發現寶寶的尿量比同齡的其他孩子顯著增多或減少, 則應帶到醫院檢查24小時尿量, 以確定尿多是否由尿崩症、糖尿病、腎小管酸中毒等疾病引起;尿少是否由腎臟或其他器官的病變引起。

Advertisiment

另外, 如果寶寶的尿液出現了洗肉水色、濃茶色(血尿、血紅蛋白尿), 或出現尿中泡沫多(蛋白尿)、尿液靜置有白色沉澱(尿酸鹽)等情況, 也需要立即診治。

血液迴圈。 捏捏孩子的大腳趾, 皮膚會在3—4秒內從白色恢復到粉色。 若恢復時間過長, 或手指、腳趾發青, 則可能出現了脫水、休克, 應立即看醫生。

最後要提醒父母, 即使孩子沒有出現以上的狀況, 如果沒精神、眼睛睜不開, 也很有可能是危險情況, 父母一定不能忽視, 應馬上請醫生處理。

寶寶到醫院的注意事項

、媽媽在帶寶寶看病前, 應該先給寶寶做好思想工作,

Advertisiment
要讓寶寶對“去醫院見醫生”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並應努力爭取寶寶最大限度地合作, 如:醫生戴上了聽診器為寶寶做檢查時, 就不要再說話, 保持安靜等, 這樣有利於醫生聽診。

2、帶寶寶看病前, 最好將寶寶生病的症狀、時間、病情的演變過程, 以及用藥效果等記錄一下, 方便看醫生時給醫生診斷病情的狀況做參考。 ?

3、父母應主動告訴醫生寶寶過去的身體情況, 如肝、腎疾病, 血液病等, 以便醫生在開藥時就會儘量避免使用對這些疾病有影響的藥物。 對於寶寶及其他家庭成員曾經有過對某種藥物過敏的歷史, 更要主動對醫生說清楚, 以免對寶寶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

4,、看病時, 千萬不要給寶寶化妝, 雖然化妝後寶寶顯得很漂亮,

Advertisiment
但卻影響了醫生對寶寶面色的觀察。 就診時, 最好也不要吃東西, 免得滿嘴的食物渣, 使醫生看不清口腔黏膜和咽部的情況。 ?

5、不同年齡用藥量不同, 在醫生開藥時, 要告訴醫生寶寶的實際年齡, 不要說虛歲, 如果寶寶最近稱過體重, 也可告訴醫生寶寶的體重, 以便醫生計算藥量

帶孩子去醫院看病的準則

選醫院:當寶寶生病後, 很多家長都是習慣性地帶寶寶去兒童醫院或是大醫院求醫, 導致了兒童醫院、大醫院總是擠滿了人。 其實寶寶的病基本都是常見病, 如感冒、發燒、腹瀉等, 這些病症一般醫院甚至社區醫院都能治療, 沒必要去擠大醫院。 醫院裡的病人越多, 室內空氣往往就越差, 寶寶看一次病, 基本都要在醫院待上幾個小時,

Advertisiment
再加上此時寶寶的身體抵抗力比較差, 所以往往是“舊病未除, 新病又添”, 特別是流行病高發的季節, 更容易在醫院被傳染到其他疾病。

選擇近一點的醫院, 首先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 其次也便於寶寶複診, 三也容易與固定醫生建立穩定的醫患關係。 如果附近剛好是兒童醫院之類的大型醫院, 那麼可以採取家長先去排隊掛號、排隊候診, 等差不多再回家抱寶寶或通知家人把寶寶送過來的方式, 最大可能地降低寶寶待在醫院的時間。

省時間:週末、尤其是寒暑假期間, 小病人急劇增加, 所以帶寶寶去看病儘量避開節假日這些時間段。 現在很多醫院都推出了預約服務, 比如預約電話或是網上掛號, 家長帶寶寶去醫院之前,可以先預約,最大程度地縮短在醫院等待的時間。帶寶寶看醫生時,最好有兩個以上的大人,有利於分工合作,減少求醫時間。

帶物品:帶寶寶去看病,要準備的東西相當多,切勿因為趕時間而隨便將就,因為很可能需要在醫院待上大半天,如果發現缺東西的話,寶寶會更加煩躁不安,不肯配合治療。

求醫類物品:病歷、醫保卡、就診卡等,口罩、消毒濕巾(在醫院裡可以用來給寶寶擦手,寶寶能抓到的地方最好也先擦擦)、乾爽的貼身衣服(在寶寶流汗時可替換)。

安撫類物品:平時寶寶出外的常用物品,如奶粉、奶瓶、水壺(裝上溫開水)、紙尿褲、小玩具、小零食等。

安撫寶寶:安撫寶寶,家長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很多寶寶特別是小寶寶都是通過父母的表情來判斷周圍的環境是否安全。如果父母的表情是微笑的、鎮定的,寶寶也不容易感覺慌亂;如果父母的表情是焦慮的、不安的,那麼寶寶就容易抗拒周圍的環境。

其次是鼓勵寶寶,在帶寶寶去醫院之前,要先跟寶寶說明情況(不管他是否能聽懂),告訴寶寶會去到一個不如家裡舒服但是能夠幫助身體恢復健康的地方;在寶寶打針或輸液之前,不要對寶寶撒謊說不疼,而是要告訴實情並鼓勵說“會有一點疼,但寶寶能夠堅持的”;寶寶做檢查的時候,盡可能在旁邊予以鼓勵。

與醫生交流:兒科與其他科目最大的不同在於,兒科病人無法自行描述症狀,需要家長替代寶寶描述,這就要求家長在觀察寶寶病情時要特別仔細。回答醫生問題時切忌著急而滔滔不絕,只要把幾個關鍵點跟醫生說明就好,此時可以將寶寶之前的求診病歷讓醫生參考。不同年齡孩子的用藥量有所不同,在醫生開藥時,要主動告訴醫生孩子的實際年齡,也可以告訴醫生孩子的體重,以便醫生更精確計算出用藥量。

家長帶寶寶去醫院之前,可以先預約,最大程度地縮短在醫院等待的時間。帶寶寶看醫生時,最好有兩個以上的大人,有利於分工合作,減少求醫時間。

帶物品:帶寶寶去看病,要準備的東西相當多,切勿因為趕時間而隨便將就,因為很可能需要在醫院待上大半天,如果發現缺東西的話,寶寶會更加煩躁不安,不肯配合治療。

求醫類物品:病歷、醫保卡、就診卡等,口罩、消毒濕巾(在醫院裡可以用來給寶寶擦手,寶寶能抓到的地方最好也先擦擦)、乾爽的貼身衣服(在寶寶流汗時可替換)。

安撫類物品:平時寶寶出外的常用物品,如奶粉、奶瓶、水壺(裝上溫開水)、紙尿褲、小玩具、小零食等。

安撫寶寶:安撫寶寶,家長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很多寶寶特別是小寶寶都是通過父母的表情來判斷周圍的環境是否安全。如果父母的表情是微笑的、鎮定的,寶寶也不容易感覺慌亂;如果父母的表情是焦慮的、不安的,那麼寶寶就容易抗拒周圍的環境。

其次是鼓勵寶寶,在帶寶寶去醫院之前,要先跟寶寶說明情況(不管他是否能聽懂),告訴寶寶會去到一個不如家裡舒服但是能夠幫助身體恢復健康的地方;在寶寶打針或輸液之前,不要對寶寶撒謊說不疼,而是要告訴實情並鼓勵說“會有一點疼,但寶寶能夠堅持的”;寶寶做檢查的時候,盡可能在旁邊予以鼓勵。

與醫生交流:兒科與其他科目最大的不同在於,兒科病人無法自行描述症狀,需要家長替代寶寶描述,這就要求家長在觀察寶寶病情時要特別仔細。回答醫生問題時切忌著急而滔滔不絕,只要把幾個關鍵點跟醫生說明就好,此時可以將寶寶之前的求診病歷讓醫生參考。不同年齡孩子的用藥量有所不同,在醫生開藥時,要主動告訴醫生孩子的實際年齡,也可以告訴醫生孩子的體重,以便醫生更精確計算出用藥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