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兒童疾病>正文

什么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一般通過血源途徑發生感染, 也有鄰近軟組織感染直接蔓延到骨組織。 血源感染者在發病前一般存在原發性化膿感染病灶, 如癤、癰、中耳炎、牙齦膿腫或上呼吸道感染等, 但有時病灶很:隱蔽而難以發現。 同時發病部位常有外傷史(如跌傷、撞傷、扭傷等)。 最常見的病原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 其次為肺炎球菌、沙門菌和其他化膿菌。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1臨床癥狀隨感染的嚴重程度、部位、炎癥范圍、病程的長短、病兒年齡以及抵抗力的大小而各有不同。 全身癥狀表現為高燒、寒戰、嘔吐等。
Advertisiment
新生兒和小嬰兒全身癥狀不明顯, 可不發熱但有煩躁、拒食。 常易誤診為內科疾病而延誤治療。 劇烈疼痛是突出的局部癥狀, 且為持續性并可因輕微活動而加重。 隨病情發展, 骨膜發生穿孔, 膿液流至肌間或皮下, 使骨內張力減低, 疼痛反而有所緩解。 同時局部紅熱腫脹繼續加重。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若在發病24小時內確診并得到有效治療, 則可避免承受手術治療。 若有膿腫形成并有膿液流出, 則必須進行膿腫切開引流術。 若骨膜剝脫范圍過大, 骨血液供應受影響, 將會發生骨壞死, 使病變轉為慢性過程, 并可能遺留骨畸形及關節功能障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