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工受孕易流產 謹慎而行

剖腹產最起碼一年後再懷孕

不少媒體引用婦產科醫生的觀點, 指出剖腹產後至少兩年再次懷孕才比較安全。 這是因為, 剖腹產時要將產婦的子宮剖開取出胎兒, 然後再將子宮、腹肌、皮膚等一層層縫合;這樣, 子宮壁就會留下疤痕, 相對比較薄弱, 如果再次懷孕的間隔時間太短, 那麼子宮可能還沒有完全恢復, 就會增加分娩時子宮破裂的風險。

有研究發現, 剖腹產後再次懷孕的間隔時間在18個月以上的, 陰☆禁☆道分娩的成功率為86%, 不到18個月的, 陰☆禁☆道分娩的成功率為79%, 但是由於這個差異並不具有統計學的意義(也就是說這個差異可以作為參考,

Advertisiment
但不足以作為制定醫學診療規範的依據), 因此仍不能肯定地把18個月作為界限。

而到底把多長的間隔時間作為界限能顯著減少分娩時子宮破裂的風險, 也還不清楚:如果這個間隔時間定得過短, 那麼顯然會增加子宮破裂的風險;如果定得過長, 對於那些因各種原因急切希望再次懷孕的婦女又不現實, 尤其對於高齡產婦, 會進一步升高她們生產時的年齡, 而這也會升高風險。 當然, 由於子宮疤痕需要6-12個月才能完全長好, 因此12個月的間隔時間是最起碼的。

推算陳慧琳人工受孕的時間應在2010年10月左右, 距上次剖腹產大約是15個月, 雖然短了些, 但畢竟還是超過了12個月。 據媒體報導,

Advertisiment
陳慧琳本人希望在40歲前再生孩子, 而且她和丈夫都希望生雙胞胎, 所以他們也就情願承擔這次人工受孕的風險了。

人工受孕者流產風險較高

人工受孕具有多胎妊娠(俗稱多胞胎)的風險, 這是因為人工受孕技術中往往需要使用促進排卵的藥物, 來提高受孕的成功率, 這樣就可能同時有多個卵子與精子結合, 形成多胞胎。

坊間傳說, “陳慧琳人工受孕紮了30多針”, 但其實一般用不著30次, 後來陳自己也澄清說“幾針便已懷孕了”, 這“幾針”可能指的就是促排卵藥。 也許有人要問了, 雙胞胎甚至多胞胎不是好事嗎, 為什麼說是風險呢?陳慧琳不就在媒體上表示過因為希望生雙胞胎而選擇人工受孕嗎?

不錯, 要是能夠順利地一次生下兩個甚至更多的孩子,

Advertisiment
那對家庭來說當然是喜事。 但是, 在懷孕和分娩過程中, 多胞胎與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胎盤早剝、前置胎盤、早產、低出生體重、圍產期死亡等併發症的風險增高有關, 搞得不好, 喜事就變成了悲劇。

使用促排卵藥還有一個風險是可能引起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 輕者表現為腹脹、腹痛、體重增加, 嚴重者除這些症狀加重外, 還有可能出現凝血、腎功能衰竭、嚴重電解質紊亂、嚴重胸腹水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卵巢刺激也會增加早產和低出生體重的發生率。

此外, 多胎妊娠和使用促排卵藥導致的卵巢過度刺激都有可能增加流產的風險, 所以人工受孕者流產風險也較高。 這樣看來, 陳慧琳的流產可能並非外界傳言的“活動頻繁”、“穿高跟鞋”所致,

Advertisiment
而是與人工受孕本身的風險有關。

人工受孕也並非全部能造成雙胞胎或者多胞胎。 但即使是人工受孕後的單胎妊娠, 其圍產期併發症、先天畸形、低出生體重、出生後發育問題的風險還是高於自然受孕者。

雖然說了這麼多人工受孕的“壞話”, 但總的來說, 大多數人工受孕的孕婦還是順利地生下了健康的寶寶, 上面所說的風險只是相對于自然受孕而言的。 所以, 如果確實是由於身體原因不能自然受孕, 那麼人工受孕還是一個可行的選擇;如果只是為了滿足生雙胞胎的願望而讓准媽媽和未來的寶寶承擔不必要的風險, 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