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招兒制服暴躁寶寶


俗話說“七八歲, 狗都嫌”, 但是我的兒子才3歲, 就已經成為了我們家的噩夢。

他不是整天哭哭啼啼、動不動就打人, 就是該睡覺的時候不睡,

Advertisiment
無緣無故發脾氣。 這些看似日常生活中的小問題, 積累起來就成了每天讓我頭疼的大煩惱。 而每當我想懲罰他的時候, 他要麼給我做一個的鬼臉, 我笑過之後已經忘了要說他什麼, 要麼就是早就被他的哭哭啼啼搞得筋疲力盡, 最後已經沒有力氣再堅持原則和紀律了。

終於有一天, 我決定好好改變一下自己的方法和態度, 徹底結束這場噩夢。 我告訴自己必須要建立規則, 然後要求自己把已經確定下來的規則堅持到底。 在這個過程當中, 每當孩子試圖抗拒規則, 我就會想盡一切辦法來達成令我滿意的結果。 因為我知道, 凡事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 他能夠改變一次規則, 也就能改變一百次。 而次數多了,

Advertisiment
規則也就變成了一紙空文。 這樣堅持了半年的時間, 雖然那些令人煩惱的小問題還是會存在, 但是已經不像原來那樣愈演愈烈。 而且, 我也已經能夠平靜地、胸有成竹地面對他的任何行為。

現在, 我就把我的領悟告訴你, 幫助你找到適合你家寶寶的解決方法:

推薦閱讀:

改善兒童暴躁行為最好10歲前

巧妙應對愛發脾氣的暴躁寶寶

孩子脾氣暴躁怎樣教育?

惱人行為一:喜歡打人

孩子的理由:這是孩子成長中的必經階段, 通常在兩歲左右開始出現。 但是, 雖然這是正常現象, 我們卻不能忽視他們在這種行為中表現出來的攻擊性和侵略性。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 並且幫助他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曾經這樣做:為了當即制止他的打人行為,

Advertisiment
我經常對他說:“如果你再打小朋友, 我們現在就走, 不讓你在這兒玩了!”但是後來我發現, 類似的話就相當於告訴他下一次遇上麻煩的時候還是可以這樣做。 因為在孩子聽來, 我好像再說:“繼續吧, 直到你被媽媽帶走為止”, 但這並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我現在這樣做:首先, 決不讓孩子逃脫打人應該受到的懲罰。 當他打小夥伴或者是打我的時候, 我馬上就把他拉開, 並且告訴他:“不許打人!打人很疼!”然後我會重申關於不許打人的規則, 並且帶他離開當時的情境。 比如說, 如果我們會馬上離開活動場, 或者把孩子從這個房間領進另一個房間——也許是走廊。 重要的是, 打人的事件到這裡並沒有結束。

Advertisiment
如果他是為了爭搶一個玩具而打小朋友, 我就會把那個玩具還給對方。 讓孩子明白, 打人並不能實現目的。 如果他希望玩小朋友的玩具的話, 最好通過平和的表達方式。

惱人行為二:哭哭啼啼

孩子的理由:孩子之所以哭哭啼啼, 因為這一招確實奏效。 因為每個父母都會對孩子的啼哭很緊張, 所以孩子也就越發善於使用這個獨門武器——在他們需要的時候, 通過啼哭來引起我們的注意。

我曾經這樣做:當孩子以普通的音量、平和的方式表示意願的時候, 如果我當時很忙、很累, 或者必須處理其他更著急的事情, 我通常就當聽不見或者索性拒絕他。 但是那樣做的後果, 基本都是他接下來的大聲啼哭。 於是, 我只能暫停所有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去看看他到底怎麼了。

我現在這樣做:簡單地告訴你的孩子:“我不聽哭聲。 如果你好好說話, 我可以考慮滿足你的要求。 ”我這樣說, 也會真的按照自己說的, 好好去聽孩子的需求, 然後再好好考慮一下同意或者拒絕他的理由。 如果確實應該拒絕, 我還會簡要地告訴他為什麼, 這樣既能讓他明白原因, 也讓他感覺到大人沒有應付他。 那樣, 雖然他還是會不高興, 但是至少不會再啼哭了。

惱人行為三:發脾氣

孩子的理由:兩三歲的小孩子很難用語言表達他們的不滿, 所以當他們感覺到憤怒、恐懼或者有什麼令他不滿意的時候, 他們就會通過憤怒、喊叫或者其他的過激行為表達自己的感受。 等到再長大一些, 到了四五歲, 孩子們就通常是有所圖謀地使用發脾氣這個手段了,當他們的某種願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發脾氣是表達不滿的最淋漓盡致的方式。當然,在孩子累或餓到極點的時候,他們也會借題發揮地鬧一鬧。

我曾經這樣做:每到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我經常一下子就被孩子激怒。於是我可能會回饋給他同樣的喊叫、推搡,甚至把他夾在胳膊下面狠狠地在他屁股上打幾巴掌。現在看來,越到這種劍拔弩張的時候,我的反應越應該相反——盡最大可能保持平靜和常態。因為事實是如果在他發脾氣的時候我也跟著大聲吼叫,等於就是在手把手地教給他這種不好的行為。所以到了後來,我基本能夠要求自己發現情緒有些失控的時候,就讓自己深呼吸,默默數數,要求自己冷靜下來。

我現在這樣做:當孩子死活不願意做某件事,或者是因為被我拒絕而顯得十分沮喪的時候,我總是嘗試著帶上一些感情跟他說話。比如說他因為我不允許他在飯前吃曲奇而暴跳如雷的時候,我會耐心等待他安靜下來,然後溫和地對他說:“媽媽知道你特別想吃,也知道你現在很不高興。但是因為我們馬上就要吃飯了,我曾經說過,飯前半小時之內不可以吃點心。其實媽媽已經在飯後準備了好吃的蛋撻,如果你好好吃飯的話,到時候就能多吃一個。”我發現,這是一種能夠控制情緒的說話方式,表達了我的意思,又帶著對他的充分尊重和愛。

惱人行為四:不按時睡覺

孩子的理由:原因很簡單:當我們希望孩子能按照我們安排的節奏該吃吃、該睡睡的時候,他們是絕對不會乖乖聽命的。無論是兩歲、三歲還是四歲的孩子,他們都非常希望表現出自己日益強大的獨立性。他們不希望被別人安排說:“你該上床了。”

我曾經這樣做:說實話,在上床睡覺這件事情上,我原來並沒有一個一貫的原則,所以這種睡覺前的拉鋸戰時常發生。一般到了週末,我總會允許他熬會兒夜,或者看著看著電視就在沙發上睡著了。平時,也會因為他說口渴了或者說還沒有跟奶奶說“晚安”呢,就讓他借機再在屋子裡晃蕩一會兒。現在我明白,如果我早一些讓孩子明白在睡覺的事情上媽媽是不可讓步的,那麼按時睡覺可能早就變得比較容易了。

我現在這樣做:我給他確定了一個作息時間,並且從一開始就強制執行。我制定的《睡覺條例》規則明確:“晚上八點我們必須上床,你換上睡衣,我給你講兩個故事。”然後我們每天晚上都按照這個規律進行。在這件事情上,全家人都很配合,在孩子臨上床前去廁所尿尿的時候,爺爺奶奶和爸爸都會平靜地和他說一聲“好好睡”,有時候還會抱抱他。一開始,他特別不樂意,甚至大呼小叫,抵抗睡覺。但是事實證明這只是暫時現象。當然,為了讓他感覺到有一些事情是由他控制的,我宣佈他有權力選擇今天穿什麼衣服睡覺、聽哪兩個故事以及床頭放上維尼熊的還是機器貓的鬧鐘。當然,我們也會機動靈活,比如說他今天白天很興奮,那麼就會讓他早點上床,否則極度疲憊反而會讓他易怒,也就是俗話說的“鬧覺”。

惱人行為五:行為挑釁

孩子的理由:記得我是從孩子兩歲開始,覺得他變得特別不好帶的。因為他一下子變得頑固不化、不講禮貌,而且一點兒也不聽話了。他最喜歡說的就是“不”字。因為到了這個年齡,他開始發現自己對這個世界是有控制權和改變權的,而且他們嘗試變得更加獨立自主。

我曾經這樣做:對待孩子的挑釁,最不可取的方式就是通過爭論或者懇求去讓他順服。但是這是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家長們都會犯一種錯誤,我們總是把他們當作一個大人來講道理。比如說,當他不聽話的時候,你就會一條一條地列舉出他為什麼應該聽話。但是,這一點兒作用沒有,因為這不是教育和訓練,而是一種乞求。

我現在這樣做:根本不去爭論,堅決明確地讓孩子知道什麼行為才是被許可的。我會告訴他說:“媽媽知道很多事情你都不想做,比如收拾玩具。但是,並不是你不想,這件事就可以不做了。相反,這是應該你做的事情,你必須去做。好了,我們現在就開始,媽媽知道你可以做得很好!”然後我會就當他已經聽話了,開始幫助他收拾玩具,一件件地告訴他應該怎麼做。

TIPS:有效執行家庭紀律的DO和DON'T

DO

——每一次你的執行紀律的時候,都要給孩子提供積極的幫助和支援。這樣將幫助你的孩子學習怎樣讓自己的行為更可取。

——在平和舒適的時間裡,和你的孩子討論一下你對他的期望。當父母的音量越低的時候,孩子們越會張開了耳朵好好聽,而且他們心理的抵觸情緒也就越少。

DON'T

——在錯誤行為發生了很長時間以後才去糾正。這是父母們最通常的問題,事情拖的時間越長,之後對孩子的教育作用就越差。

——在教育他的時候,沒完沒了地嘮叨,一遍遍地重複。

來源:亞心網

孩子們就通常是有所圖謀地使用發脾氣這個手段了,當他們的某種願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發脾氣是表達不滿的最淋漓盡致的方式。當然,在孩子累或餓到極點的時候,他們也會借題發揮地鬧一鬧。

我曾經這樣做:每到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我經常一下子就被孩子激怒。於是我可能會回饋給他同樣的喊叫、推搡,甚至把他夾在胳膊下面狠狠地在他屁股上打幾巴掌。現在看來,越到這種劍拔弩張的時候,我的反應越應該相反——盡最大可能保持平靜和常態。因為事實是如果在他發脾氣的時候我也跟著大聲吼叫,等於就是在手把手地教給他這種不好的行為。所以到了後來,我基本能夠要求自己發現情緒有些失控的時候,就讓自己深呼吸,默默數數,要求自己冷靜下來。

我現在這樣做:當孩子死活不願意做某件事,或者是因為被我拒絕而顯得十分沮喪的時候,我總是嘗試著帶上一些感情跟他說話。比如說他因為我不允許他在飯前吃曲奇而暴跳如雷的時候,我會耐心等待他安靜下來,然後溫和地對他說:“媽媽知道你特別想吃,也知道你現在很不高興。但是因為我們馬上就要吃飯了,我曾經說過,飯前半小時之內不可以吃點心。其實媽媽已經在飯後準備了好吃的蛋撻,如果你好好吃飯的話,到時候就能多吃一個。”我發現,這是一種能夠控制情緒的說話方式,表達了我的意思,又帶著對他的充分尊重和愛。

惱人行為四:不按時睡覺

孩子的理由:原因很簡單:當我們希望孩子能按照我們安排的節奏該吃吃、該睡睡的時候,他們是絕對不會乖乖聽命的。無論是兩歲、三歲還是四歲的孩子,他們都非常希望表現出自己日益強大的獨立性。他們不希望被別人安排說:“你該上床了。”

我曾經這樣做:說實話,在上床睡覺這件事情上,我原來並沒有一個一貫的原則,所以這種睡覺前的拉鋸戰時常發生。一般到了週末,我總會允許他熬會兒夜,或者看著看著電視就在沙發上睡著了。平時,也會因為他說口渴了或者說還沒有跟奶奶說“晚安”呢,就讓他借機再在屋子裡晃蕩一會兒。現在我明白,如果我早一些讓孩子明白在睡覺的事情上媽媽是不可讓步的,那麼按時睡覺可能早就變得比較容易了。

我現在這樣做:我給他確定了一個作息時間,並且從一開始就強制執行。我制定的《睡覺條例》規則明確:“晚上八點我們必須上床,你換上睡衣,我給你講兩個故事。”然後我們每天晚上都按照這個規律進行。在這件事情上,全家人都很配合,在孩子臨上床前去廁所尿尿的時候,爺爺奶奶和爸爸都會平靜地和他說一聲“好好睡”,有時候還會抱抱他。一開始,他特別不樂意,甚至大呼小叫,抵抗睡覺。但是事實證明這只是暫時現象。當然,為了讓他感覺到有一些事情是由他控制的,我宣佈他有權力選擇今天穿什麼衣服睡覺、聽哪兩個故事以及床頭放上維尼熊的還是機器貓的鬧鐘。當然,我們也會機動靈活,比如說他今天白天很興奮,那麼就會讓他早點上床,否則極度疲憊反而會讓他易怒,也就是俗話說的“鬧覺”。

惱人行為五:行為挑釁

孩子的理由:記得我是從孩子兩歲開始,覺得他變得特別不好帶的。因為他一下子變得頑固不化、不講禮貌,而且一點兒也不聽話了。他最喜歡說的就是“不”字。因為到了這個年齡,他開始發現自己對這個世界是有控制權和改變權的,而且他們嘗試變得更加獨立自主。

我曾經這樣做:對待孩子的挑釁,最不可取的方式就是通過爭論或者懇求去讓他順服。但是這是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家長們都會犯一種錯誤,我們總是把他們當作一個大人來講道理。比如說,當他不聽話的時候,你就會一條一條地列舉出他為什麼應該聽話。但是,這一點兒作用沒有,因為這不是教育和訓練,而是一種乞求。

我現在這樣做:根本不去爭論,堅決明確地讓孩子知道什麼行為才是被許可的。我會告訴他說:“媽媽知道很多事情你都不想做,比如收拾玩具。但是,並不是你不想,這件事就可以不做了。相反,這是應該你做的事情,你必須去做。好了,我們現在就開始,媽媽知道你可以做得很好!”然後我會就當他已經聽話了,開始幫助他收拾玩具,一件件地告訴他應該怎麼做。

TIPS:有效執行家庭紀律的DO和DON'T

DO

——每一次你的執行紀律的時候,都要給孩子提供積極的幫助和支援。這樣將幫助你的孩子學習怎樣讓自己的行為更可取。

——在平和舒適的時間裡,和你的孩子討論一下你對他的期望。當父母的音量越低的時候,孩子們越會張開了耳朵好好聽,而且他們心理的抵觸情緒也就越少。

DON'T

——在錯誤行為發生了很長時間以後才去糾正。這是父母們最通常的問題,事情拖的時間越長,之後對孩子的教育作用就越差。

——在教育他的時候,沒完沒了地嘮叨,一遍遍地重複。

來源:亞心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