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大傳統育兒習俗需警惕---你中招了嗎?

在育兒問題上,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傳統的習俗中有不少存在著值得我們警惕的。 而今, 有多少是我們瞭解又在延續的, 又有多少我們是明白其中的危害呢?

01
剃“滿月頭”
傳統習俗認為滿月時剃光頭髮, 以後再長出來的頭髮就會既黑又密。 其實這是毫無科學根據的。 此時嬰兒頭皮嬌嫩, 抵抗力差, 剃頭時嬰兒又不能很好配合。 一旦剃破頭皮, 就容易造成感染。 02
紮“蠟燭包”

將嬰兒雙手雙腿伸直放平, 用小棉被包好, 外面用帶子紮緊, 認為這既能保暖, 又能預防“O”型腿發生。

可是, 有人通過測量嬰兒體溫後發現,
Advertisiment
蠟燭包的保暖作用不如穿衣服。 “O”型腿是佝僂病的一種表現, 與缺乏維生素D有關, 紮蠟燭包並不能預防發生“O”型腿。 胎兒在母體內呈屈曲姿勢, 出生後在短時期內還得維持一定的屈曲。 若紮蠟燭包, 不但強行改變了身體屈度, 還可影響其肺部通氣量。 03
不洗囟門

傳統習俗認為囟門是不能觸摸的禁區, 不能洗。 結果, 囟門處長了垢痂, 致使嬰兒不適而哭鬧。

囟門未閉合, 確需保護, 但並非碰也不能碰。 囟門有肌肉和頭皮覆蓋, 只要輕輕洗擦, 是沒有問題的。 解釋下, 囟門(xìn mén )指嬰兒出生時頭頂有兩塊沒有骨質的“天窗”, 醫學上稱為“囟門”。 後囟門一般在出生後3個月閉合, 前囟門要到1歲半才閉合。 人們常說的“天窗”或“囟門”主要是指前囟門。
Advertisiment
04
母乳擦臉
傳統習俗認為母乳塗臉, 會使孩子皮膚白嫩。 其實嬰兒面部皮膚嬌嫩, 血管豐富, 母乳是細菌的培養基地, 易使細菌繁殖, 引起感染。 有的嬰兒皮膚對母乳過敏, 會引起過敏性皮炎。 05
過度搖晃嬰兒

將嬰兒抱在懷中或將嬰兒放在搖籃裡不停搖晃, 催其入睡。 其實, 過度搖晃對孩子有害。 因為過度搖晃, 會使嬰兒大腦受損, 影響智力。

剛吃飽奶的嬰兒過度搖晃, 會發生吐奶, 若嗆入肺內, 會引起吸入性肺炎。 若嗆入氣管, 可發生窒息, 危及生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