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乾燥秋季 寶寶護理法則

雖然南北方的氣候差異大, 但是遇上秋高氣爽的天氣, 碰到的問題也大致相似, 不外乎就是皮膚乾燥和秋季腹瀉這些讓媽媽煩惱的問題。

如果是新手媽媽, 寶寶遇上第一個秋天, 特別在季節交替之時, 還有可能會手忙腳亂。 下面小編給媽媽們支支招, 讓媽媽在秋季護理寶寶的時候減少一些小煩惱。

一、秋冬寶寶日常護理

1.秋天飲食要注意

南方的秋天來的不明顯, 天氣依然很酷熱, 有的媽媽就喜歡給寶寶繼續喝夏天的冷飲。 但是中醫認為“寒涼傷脾”。 即使體質好的寶寶也不能天天吃冷飲, 除了限制冷飲以年,

Advertisiment
從冰箱拿出來的飲料、優酪乳最好旋轉在室溫下15分鐘後食用。 一些涼性的瓜果可能還沒下架, 媽媽儘量不要挑選過多的涼果給寶寶吃。 不然傷了寶寶的脾胃更容易腹瀉。

1)清熱解暑要繼續清熱解暑類食品既能消暑、斂汗補液, 還能增進食欲。 因此喝些綠豆湯, 或者吃些蓮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很有益處。 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 既可滿足人體所需要的營養, 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

2)寒涼飲食適當少西瓜、香瓜、黃瓜不能像盛夏一樣毫無顧忌地大吃特吃了。 經過一個夏天後, 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 特別是一些老年人, 大多脾胃虛寒。 因此, 寒涼類的食物, 如西瓜、香瓜、黃瓜等, 都要適可而止。

3)“少辛增酸”益肝肺愛吃辛辣刺激食物的人們要克制一下了。

Advertisiment
夏季吃些辛辣食物可以增加食欲, 但是立秋後要適當減少。 因為秋天要收肺氣, 而辛味太盛則傷肺。 “增酸”的目的是為了增強肝臟的功能, 所以要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如橘子、檸檬、獼猴桃和番茄等。

4)滋陰潤肺以防燥立秋後除多喝些開水、淡茶、菜湯、果汁及豆漿牛奶等之外, 還可以進食些具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作用的食物, 如藕、百合、板栗、紅棗、銀耳、山藥等。

5)體重食欲需平衡經過炎熱的夏季, 人們往往胃口大開, 進食較多, 而秋季又是收穫的季節, 好吃的食物也特別多, 人們往往容易放縱食欲, 大吃大喝。 這樣不但會造成肥胖, 還會引起各種疾病, 如痛風、痔瘡、脂肪肝等, 要注意淺嘗輒止。

Advertisiment

6)細嚼慢嚥利腸道飲食中食物的多樣、營養的平衡, 才能補充夏季因氣候炎熱、食欲下降而導致的營養不足, 應多吃耐咀嚼富於纖維素的食物, 如芹菜、玉米等。 進食時, 細嚼慢嚥, 既利於食物的充分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完全吸收, 又能通過纖維食物保持腸道水分和防治腸燥便秘。 多咀嚼可生津潤燥, 達到防治秋季咽喉乾燥的目的。

2.衣著調整

老一輩人常說要“春捂秋凍”, 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天氣變涼時, 不用過早地給寶寶穿上厚厚的衣服, 捂得太過了, 寶寶不僅容易“上火”, 而且會因為穿得過多而容易出汗, 涼風一吹, 反而更容易感冒。 適當的“秋凍”還可以提高寶寶肌肉和關節的活動能力, 促進寶寶機體的血液迴圈,

Advertisiment
增強抗寒能力, 這對寶寶的生長發育大有裨益。

對於秋季寶寶穿衣原則是, 根據寶寶的體質、室內外溫度變化等情況去判斷寶寶衣著的薄厚, 衣物慢慢加, 寶寶比大人多一件, 早晚比中午多一件, 活動時比安靜時少一件, 而且爸爸媽媽可以摸寶寶的小手, 以溫熱無汗為宜。

3、護理方法

在秋天, 寶寶的身體會因為天氣的緣故而出一些小狀況, 需要爸爸媽媽説明處理。

咽幹唇燥。 秋季寶寶的口唇都會變得比較乾燥, 這時寶寶往往喜歡用舌頭去舔嘴唇, 結果是越舔越幹, 使口唇乾裂出血。

為避免寶寶出現這種情況, 在秋天, 寶寶每天液體的攝入量要比平時有所增加, 比如涼白開、各種果汁、綠豆湯、魚湯和肉湯等, 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Advertisiment
特別是梨、蘋果、荸薺和藕這些具有生津止渴、滋陰的食物。

如果寶寶嘴唇較幹, 可用食用油、60%的甘油溶液、維生素E油或無色唇膏給寶寶薄薄地塗抹嘴唇。

鼻子出血。 秋季是寶寶的鼻子最容易出血的季節。 平時爸爸媽媽在家可以用加濕器、在地上潑水、用濕墩布擦地等方法來增加室內濕度, 也可以在寶寶鼻腔內塗抹少量油性物質來改善鼻腔乾燥問題。

另外可以給寶寶適當補充維生素C, 以增加血管壁的彈性, 降低鼻腔內毛細血管破損的可能。

一旦遇到寶寶鼻出血, 要讓他立即低下頭用拇指和食指持續壓住寶寶的兩側鼻翼, 壓向鼻中隔部。 一般情況下, 只要壓迫5-10分鐘以上, 大多數寶寶的鼻出血都能止住。 同時可以在寶寶的前額部外敷一塊冷水毛巾, 使血管收縮,起到止血的作用。

大便秘結。如果寶寶大便乾燥,可以讓他多吃一些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比如芹菜、菠菜、油麥菜、蒿子稈和空心菜等,並適當增加活動量。讓寶寶在空腹時喝一些涼白開、給他做順時針的腹部按摩,也能緩解寶寶大便乾燥。

寶寶便秘時,不能隨意給他“去火”或用瀉藥,否則容易打亂機體自身的平衡狀態,引起消化功能紊亂,甚至可因神經、消化系統的失調而導致持續性腹瀉。經常使用瀉藥還會使寶寶產生依賴性,影響正常的腸蠕動。如寶寶確實需要借助藥物“去火”,要去醫院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寶寶的秋季防衛戰,爸爸媽媽你們準備好了嗎?不過是飲食方面還是生活小細節方面,都應該隨著氣候變化與季節特徵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讓寶寶能更好的適應新季節新氣候。

經過以上飲食護理的調整,不要忘了秋冬時節是耐寒鍛煉的最佳時間。

二、疾病護理

1.防寶寶秋季腹瀉

1)夏秋交替的季節,應避免兒童大量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可以適當減少餵奶次數,餵食糖鹽水,減輕胃腸道負擔。寶寶恢復飲食時,可喂飲米湯或稀釋的牛奶,逐步恢復到正常飲食。

2)注意居室通風。

3)兒童使用的餐具等物品應進行嚴格消毒。

4)感染性腹瀉傳染性很強,必須注意隔離等。

5)儘快停止進食含乳糖食品(包括常見的乳製品和母乳),因為輪狀病毒會破壞腸道絨毛,造成乳糖酶丟失,不能消化乳糖,很多專家提倡秋季腹瀉時堅持母乳餵養,殊不知母乳是高乳糖食品,會導致腹瀉遷延不愈。

6)秋季腹瀉病程中的寶寶應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去托兒所和其他公共場所,做好隔離,防止交叉感染,保持清潔,避免繼發感染。

7)嘔吐期間減少進食包括非必須藥物以減少胃腸道刺激,少量多次進食含鹽水分,完全不能攝入水分的選擇靜脈補液,避免脫水。

8)嚴重腹瀉有脫水症狀的寶寶應及時到醫院診治,必要時應住院或輸液治療。

2.防止寶寶秋季感冒

預防寶寶感冒,並不是沒有辦法,如果爸媽在各方面做到位了,還是能減少寶寶得感冒的幾率的。接種流感疫苗固然是一個好辦法,不過因為地域差異,不同的地方接種疫苗的最佳時間也不同,夏秋之際,爸媽不能只依靠接種疫苗來預防寶寶感冒哦。

1)保持飲食均衡。只有吃得好,營養跟得上,身體的抵抗力免疫力才能跟得上,這樣也就減低了得感冒的幾率了。6個月大後,要添加泥糊狀食物,1歲以上的寶寶每天要進食穀類、肉類、蔬菜水果類及奶或乳製品類;同時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定點進餐。

2)適當運動增強免疫力。適當的運動有益於身心健康,寶寶每天要有2個小時左右的戶外活動,既能鍛煉身體,也能曬曬太陽,有利於提高身體抵抗力。

3)保證睡眠充足。吃得好之外,還要睡得好,這樣身體才長得快,才更加強壯。晚上不要帶寶寶外出,儘量在9點鐘左右入睡,營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提高睡眠品質,讓寶寶睡眠充足。

4)喝更多的水。隨時為寶寶準備白開水,多喝水,少喝或不喝飲料。喝多點水會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排出身體的廢物,身體自然健康,更加強壯,病菌就沒那麼容易入侵了。

5)注意多變的天氣。這個時節天氣多變,每天要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根據季節和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減衣物。

3、扁桃腺炎

孩子的免疫能力交差,因此扁桃腺最容易受細菌、病毒感染而引起扁桃腺炎。扁桃腺炎常伴有高燒、頭痛、咽喉痛等。還可能因疼痛而無法吞咽。發現孩子有扁桃腺炎要及時帶孩子進行就醫和治療,可給孩子提供流質、偏涼的食物,減少對扁桃腺的刺激。發病時應臥床休息,多飲水排除細菌感染後在體內產生的毒素。寶寶體溫過高時,應使用退熱貼為寶寶退燒,防止寶寶發生驚厥。給寶寶吃易消化的流食,如粥、麵條類食物,為預防疾病的反復發作,應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增強抗病能力。急性扁桃體炎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因此需要家長們嚴密觀察寶寶病態發展,如果病情不見好轉,要及時看醫生,防止併發症發生。

三、秋冬鍛煉寶寶耐寒方法

民間有“春捂秋凍”的說法,這是因為外界氣溫的變化可以激發人體自身的體溫調節系統,從而增強它的功能。氣溫稍有改變就被動地添減衣服,會削弱人體體溫調節系統的能力。

由於不同年齡層的寶寶會有不一樣的抵抗能力,所以我們在鍛煉寶寶耐寒力的時候要注意適可而止,要保證在寶寶能夠承受的範圍內,要不鍛煉時一不注意便可能會適得其反。針對0-3個月的寶寶,我們可以借鑒以下的“冷鍛煉”方式。

這一階段的寶貝長得很快,但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差,媽咪要注意選擇耐寒鍛煉的時機和持續時間。

睡覺時特別注意腳、肚子和背部的保暖,其他地方不用捂得太嚴。中午室外溫度在27℃—28℃時適當開窗,但不要直接吹寶貝。

洗澡時,室溫保持在26℃,水溫保持在38℃,不要太高。洗完澡擦乾後,把寶貝放在大毛巾上,用一塊厚一點的毛巾蓋住肚子和大腿,暴露小腿和手臂,用手從寶貝腳底到小腿外側,從手心到手臂外側,輕柔且較快的順著按壓,2—3分鐘後穿好衣服抱起,做回暖按摩。

餵奶後半個小時,如果寶貝沒有入睡,也可以適當暴露寶貝的手臂和小腿2—3分鐘,採用以上手法按壓。

適當戶外活動,是很好的耐寒鍛煉法。在秋季清晨8點左右開始,現做1—2分鐘,慢慢增加時間,1—2個月的寶寶每次不超過5分鐘。保證腳、肚子和背部的保暖,最好媽咪抱著,不用嬰兒車,這樣媽咪的體溫可以保暖,小腿、手臂等部可適當裸☆禁☆露。

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頭臉是最耐寒的部位,2—3個月的寶貝可逐步降低洗手和洗臉的水溫,一般從37℃逐步降低到28℃左右。秋季乾燥,每次餵奶間歇,給寶貝多喝一些水,水溫從42℃慢慢降低到37℃左右。

使血管收縮,起到止血的作用。

大便秘結。如果寶寶大便乾燥,可以讓他多吃一些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比如芹菜、菠菜、油麥菜、蒿子稈和空心菜等,並適當增加活動量。讓寶寶在空腹時喝一些涼白開、給他做順時針的腹部按摩,也能緩解寶寶大便乾燥。

寶寶便秘時,不能隨意給他“去火”或用瀉藥,否則容易打亂機體自身的平衡狀態,引起消化功能紊亂,甚至可因神經、消化系統的失調而導致持續性腹瀉。經常使用瀉藥還會使寶寶產生依賴性,影響正常的腸蠕動。如寶寶確實需要借助藥物“去火”,要去醫院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寶寶的秋季防衛戰,爸爸媽媽你們準備好了嗎?不過是飲食方面還是生活小細節方面,都應該隨著氣候變化與季節特徵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讓寶寶能更好的適應新季節新氣候。

經過以上飲食護理的調整,不要忘了秋冬時節是耐寒鍛煉的最佳時間。

二、疾病護理

1.防寶寶秋季腹瀉

1)夏秋交替的季節,應避免兒童大量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可以適當減少餵奶次數,餵食糖鹽水,減輕胃腸道負擔。寶寶恢復飲食時,可喂飲米湯或稀釋的牛奶,逐步恢復到正常飲食。

2)注意居室通風。

3)兒童使用的餐具等物品應進行嚴格消毒。

4)感染性腹瀉傳染性很強,必須注意隔離等。

5)儘快停止進食含乳糖食品(包括常見的乳製品和母乳),因為輪狀病毒會破壞腸道絨毛,造成乳糖酶丟失,不能消化乳糖,很多專家提倡秋季腹瀉時堅持母乳餵養,殊不知母乳是高乳糖食品,會導致腹瀉遷延不愈。

6)秋季腹瀉病程中的寶寶應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去托兒所和其他公共場所,做好隔離,防止交叉感染,保持清潔,避免繼發感染。

7)嘔吐期間減少進食包括非必須藥物以減少胃腸道刺激,少量多次進食含鹽水分,完全不能攝入水分的選擇靜脈補液,避免脫水。

8)嚴重腹瀉有脫水症狀的寶寶應及時到醫院診治,必要時應住院或輸液治療。

2.防止寶寶秋季感冒

預防寶寶感冒,並不是沒有辦法,如果爸媽在各方面做到位了,還是能減少寶寶得感冒的幾率的。接種流感疫苗固然是一個好辦法,不過因為地域差異,不同的地方接種疫苗的最佳時間也不同,夏秋之際,爸媽不能只依靠接種疫苗來預防寶寶感冒哦。

1)保持飲食均衡。只有吃得好,營養跟得上,身體的抵抗力免疫力才能跟得上,這樣也就減低了得感冒的幾率了。6個月大後,要添加泥糊狀食物,1歲以上的寶寶每天要進食穀類、肉類、蔬菜水果類及奶或乳製品類;同時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定點進餐。

2)適當運動增強免疫力。適當的運動有益於身心健康,寶寶每天要有2個小時左右的戶外活動,既能鍛煉身體,也能曬曬太陽,有利於提高身體抵抗力。

3)保證睡眠充足。吃得好之外,還要睡得好,這樣身體才長得快,才更加強壯。晚上不要帶寶寶外出,儘量在9點鐘左右入睡,營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提高睡眠品質,讓寶寶睡眠充足。

4)喝更多的水。隨時為寶寶準備白開水,多喝水,少喝或不喝飲料。喝多點水會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排出身體的廢物,身體自然健康,更加強壯,病菌就沒那麼容易入侵了。

5)注意多變的天氣。這個時節天氣多變,每天要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根據季節和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減衣物。

3、扁桃腺炎

孩子的免疫能力交差,因此扁桃腺最容易受細菌、病毒感染而引起扁桃腺炎。扁桃腺炎常伴有高燒、頭痛、咽喉痛等。還可能因疼痛而無法吞咽。發現孩子有扁桃腺炎要及時帶孩子進行就醫和治療,可給孩子提供流質、偏涼的食物,減少對扁桃腺的刺激。發病時應臥床休息,多飲水排除細菌感染後在體內產生的毒素。寶寶體溫過高時,應使用退熱貼為寶寶退燒,防止寶寶發生驚厥。給寶寶吃易消化的流食,如粥、麵條類食物,為預防疾病的反復發作,應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增強抗病能力。急性扁桃體炎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因此需要家長們嚴密觀察寶寶病態發展,如果病情不見好轉,要及時看醫生,防止併發症發生。

三、秋冬鍛煉寶寶耐寒方法

民間有“春捂秋凍”的說法,這是因為外界氣溫的變化可以激發人體自身的體溫調節系統,從而增強它的功能。氣溫稍有改變就被動地添減衣服,會削弱人體體溫調節系統的能力。

由於不同年齡層的寶寶會有不一樣的抵抗能力,所以我們在鍛煉寶寶耐寒力的時候要注意適可而止,要保證在寶寶能夠承受的範圍內,要不鍛煉時一不注意便可能會適得其反。針對0-3個月的寶寶,我們可以借鑒以下的“冷鍛煉”方式。

這一階段的寶貝長得很快,但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差,媽咪要注意選擇耐寒鍛煉的時機和持續時間。

睡覺時特別注意腳、肚子和背部的保暖,其他地方不用捂得太嚴。中午室外溫度在27℃—28℃時適當開窗,但不要直接吹寶貝。

洗澡時,室溫保持在26℃,水溫保持在38℃,不要太高。洗完澡擦乾後,把寶貝放在大毛巾上,用一塊厚一點的毛巾蓋住肚子和大腿,暴露小腿和手臂,用手從寶貝腳底到小腿外側,從手心到手臂外側,輕柔且較快的順著按壓,2—3分鐘後穿好衣服抱起,做回暖按摩。

餵奶後半個小時,如果寶貝沒有入睡,也可以適當暴露寶貝的手臂和小腿2—3分鐘,採用以上手法按壓。

適當戶外活動,是很好的耐寒鍛煉法。在秋季清晨8點左右開始,現做1—2分鐘,慢慢增加時間,1—2個月的寶寶每次不超過5分鐘。保證腳、肚子和背部的保暖,最好媽咪抱著,不用嬰兒車,這樣媽咪的體溫可以保暖,小腿、手臂等部可適當裸☆禁☆露。

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頭臉是最耐寒的部位,2—3個月的寶貝可逐步降低洗手和洗臉的水溫,一般從37℃逐步降低到28℃左右。秋季乾燥,每次餵奶間歇,給寶貝多喝一些水,水溫從42℃慢慢降低到37℃左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