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乖孩子:你只看到我被羡慕,卻不懂我多孤獨

做為一個乖孩子, 家長最害怕的某過於乖孩子學壞了。 然而乖孩子只想說:別人有多羡慕, 我就有多孤獨……

“你帶著一身的明媚, 離開我溫暖的堡壘, 你不能去學壞, 你可以不太乖。 ”

這是王菲寫給女兒童童的歌詞, 道出了她對女兒最大期許, 僅僅是不要學壞而已。

在大多數的爸爸媽媽眼中, 這個童童可能的確不太乖。

身上有好幾處紋身, 上學期間有兩次輟學。 好幾次, 娛樂記者爆料王菲為了帶童童出去玩, 讓她對老師撒謊“肚子痛”, 然後在圍牆外, 等著女兒翻牆而出。

可是這位“不太乖”的孩子, 卻能“生而由我,

Advertisiment
從心所欲”, 沒有“掙脫的苦”, 也沒有“證明的累 ”, 如今在娛樂圈小有成就, 雖然自己的父母早已離婚, 她從沒有恨與怨, 每一個人都教給了她愛與寬容。

當記者採訪她對輟學的看法, 她說:

我放棄的只是在學校裡學習的形式, 在外面同樣可以學習, 並且是我真正想要學的東西。

我覺得學校裡很多同學都不太清楚自己想做什麼, 但我很清楚, 當我說出這個決定的時候, 我已經準備好了。

對於一個二十歲不到的人來說, 這種心態很難得。

當眾人讚揚竇靖童認真率性時, 王菲說, 因為每一個任性不懂事的媽, 都會有一個明事理的女兒!

這裡的“任性不懂事”, 是不是可以理解為, 她從來沒有過多為孩子“打算”, 為她劃定要既定的未來,

Advertisiment
而是讓她自由選擇, 自在成長呢?

其實這個時代, 很多爸爸媽媽也不太崇尚“乖”“聽話”的讚美了。 (注:這裡講的“聽話”“乖”僅僅指壓抑自己的欲望, 無條件順從成人“的孩子。 )

太多爸爸媽媽從物質匱乏的時代走過來, 那是一毛錢都要掰成兩半的時代, 他們內心瞭解表面的“乖”並不是真的懂了什麼, 而是生活所迫而已。

後來條件好了, 這種“懂事”就過渡成《七月與安生》中安生的模樣。 順從所有人, 成為人見人愛的孩子。

也是《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 如此用力去愛別人!

馬伊琍的女兒前段時間獲得了拉丁舞的大獎, 當日, 馬伊琍開了直播, 說出了自己育兒方面的遺憾。

她說, 她曾認為孩子“聽話”最重要, 所以對愛馬管教很嚴, 對她限制很多,

Advertisiment
成功把愛馬教育成大家眼中的“乖孩子”。

愛馬一歲多的時候, 有一次吃飯時把飯碗扣在了自己腦袋上。 馬伊琍很生氣, 讓愛馬把飯粒一顆顆撿起來。 愛馬邊哭邊撿, 撿不乾淨, 馬伊琍就讓她把小手伸出來打兩下。

愛馬也很膽小, 很容易認錯, 馬伊琍只要聲音大一點, 或者表情嚴肅一點, 愛馬就會說:“媽媽我錯了, 我再也不敢了。 ”

又過了幾年, 馬伊琍發現跟孩子用體罰的方式是沒辦法“管好”孩子的, 她開始學著用平等的方式對待女兒。

上幼稚園的愛馬提出要打耳洞, 她第一反應是“女孩兒愛美, 打就打吧, 越限制她越想要。 ”

她說, “誰也不是天生就會做媽媽, 我就走了很多彎路。 ”

其實, 每個人天生都會做媽媽, 只不過, 她太用力了。

Advertisiment

馬伊琍講的這幾點也在告誡為人父母, 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道理, 孩子也是魔鬼與天使的綜合體。 過多的管教只會讓孩子更“乖”, 但不會更好。

網上早就有人說過:

你這麼乖, 一定沒有人疼吧!

實際上, 特別“乖”的孩子, 可能還存在——討好性人格。

“我因為太希望別人喜歡自己了, 而成了一個諂媚的人。 ”

你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

是那位9歲成名, 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 畢業後直入《新週刊》任副主編的美女作家——蔣方舟說出來的。

在各種關於她的訪談節目就可以看出, 她似乎永遠是一群大佬身邊的小丫鬟, 沒有自己的意見, 小心翼翼, 也常常會把“對不起, 抱歉, 打擾了, 謝謝”掛在嘴邊的人。

幾乎每一個討好者都清楚, 討好別人會令自己很累,

Advertisiment
會令自己委屈, 甚至變得軟弱, 但在實際生活中, 卻停止不了對別人的討好。

為什麼呢?

討好型人格必備的一個特質就是—敏感。

他們非常的、超乎常人的心思細膩, 對別人的需求十分敏銳, 並隨時準備好無條件去滿足對方:

1、幾乎不會拒絕別人的任何請求。

2、自己似乎沒有需求。

3、過度害怕和別人起衝突。

根據心理諮詢的經驗, 這些討好者只有經歷一次或多次“徹底絕望”才能放下對別人的好。 而大部分人呢?終其一生無法逃脫這種命運。

究其根本在於:討好者對與安全感、愛、關注有超乎尋常的渴望。

如果幼年, 媽媽只是希望孩子成為她所希望的“乖巧懂事”, 那麼孩子很可能會形成討好性人格, 心智無法成長(成為討好性人格如何改變自己, 在這裡不做延伸)。

所以,從現在開始,請拒絕使用“聽話”這類詞語來誇獎,換成“你真棒”吧,他不需要成為一個接受命令機器,他需要經過自己的思考再做出行動。

要孩子是為了什麼?

不是為了控制佔有他,而是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上一遍,讓我有機會與他同行一段路!

在這裡不做延伸)。

所以,從現在開始,請拒絕使用“聽話”這類詞語來誇獎,換成“你真棒”吧,他不需要成為一個接受命令機器,他需要經過自己的思考再做出行動。

要孩子是為了什麼?

不是為了控制佔有他,而是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上一遍,讓我有機會與他同行一段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