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中醫治療小兒急性支氣管炎

急性支氣管炎以咳嗽為主要症狀, 並伴有外感症狀, 是小兒呼吸道常見疾病。 本病屬中醫咳嗽範疇。
主要臨床表現為初起乾咳, 後有痰, 一般無發熱, 但嬰幼兒可有發熱氣促、嘔吐。 肺部聽診一般無異常, 但可有少許幹性囉音或散在性濕囉音。 X線檢查肺部紋理增粗。 病程5~10 天可痊癒, 少數病兒病情反復可致成慢性支氣管炎
中醫認為本病以咳嗽為主, 與肺關係至大, 肺為嬌髒、主宣降、合皮毛。 外感風寒或風熱, 使肺氣閉鬱, 失其宣降作用, 則咳。 故辨證施治應注意風寒或風熱之分。
中醫辨證治療
1.風寒咳嗽。
Advertisiment
主證:咳頻, 痰清稀, 流清涕, 惡寒無汗, 發熱頭痛, 喉癢, 聲重或全身疾痛, 舌苔薄白, 質淡, 脈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化痰。
方藥:止嗽散加減。
紫苑8 克、桔梗8 克、白前8 克、百部10 克、荊芥6 克(後下)、陳皮3 克、法夏8 克、麻黃3 克、北杏8 克、甘草3 克。
方解:方中荊芥疏風解表, 百部、紫苑理肺止咳, 白前、陳皮、桔梗利氣化痰, 甘草調和諸藥, 與潔梗同用可以開上宣肺。 本方能止嗽化痰、兼解表邪。 加入麻黃、北杏。 增強宣肺解表作用。
2.風熱咳嗽。 主證:發熱, 頭痛, 咳嗽聲重, 痰黃粘稠難咯, 口渴咽痛, 微汗, 舌質紅, 苔薄黃, 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方藥:桑菊飲合麻杏石甘東加減。
麻黃3 克, 石膏18 克, 北杏8 克, 甘草5 克, 黃芩8 克, 連翹10 克, 葦莖12 克, 桔梗8 克, 瓜萎仁10 克。
方解:方中麻、杏、石、甘四味功能宣洩鬱熱,
Advertisiment
清肺平喘。 加入黃芩、連翅清熱解毒, 葦莖、桔梗、瓜蔞仁宣肺化痰。
加減法:痰多者加天竺黃6 克、膽南星6 克、冬瓜仁10 克;痰多大便於結者加萊腋子6 克、桑白皮10 克;痰中有血絲加北沙參12 克、知母8 克、麥冬10 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