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中醫治療小兒口腔潰瘍(口瘡)

小兒口腔潰瘍主要為口腔粘膜, 舌面、舌尖、齒齦或上胯出現大小不等黃白色如豆粒樣潰瘍點, 流涎, 易出血口臭。 可分為潰瘍性口炎或瘡瘍性口炎二種。
本病常見於小兒, 維生素缺乏、營養不良、急性傳染病等, 可為誘因。
中醫認為:由於小兒脾胃、心經有熱, 或陰虛火旺引起。
1.中醫辨證治療:
本病多為脾胃有實熱或虛熱, 所以在治療上, 以清瀉心脾積熱、滋陰降人為主, 多加入山桅子, 木通、竹葉、連翹, 或六味地黃丸(湯)為主。
(1)脾胃積熱實證。
主證:唇或口腔粘膜發生小水泡, 微痛灼熱, 大多為針尖大小, 透明, 四周有紅暈,
Advertisiment
散在性或成簇彙集。 小疤破潰以後, 相互融合, 出現黃色或白色潰爛點, 周圍鮮紅, 伴有發熱口臭, 便秘, 尿黃赤短, 舌邊紅, 苔黃或黃膩脈浮數。
治法:瀉心清脾, 清熱解毒。
方藥:涼膈散合導赤散。
黃芩8 克, 連翹10 克, 桅子8 克, 大黃5 克, 芒硝8 克, 竹葉8 克, 薄荷5 克(後下), 甘草3 克, 生地8 克, 木通6 克。
方解:黃芩、連翹、桅子清熱解毒;大黃、芒硝通腑瀉火;竹葉、木通、甘草清心除煩, 利小便;薄荷升散鬱火;生地清熱涼血。
加減:同鵝口瘡。
(2)虛火上浮(胃熱陰虛)。
主證:口舌潰瘍已數日或遷延不愈, 周圍粘膜充血不明顯, 口臭不明顯, 口渴飲、尿短赤, 舌質紅, 苔薄黃或光苔, 脈細數、指紋紫。
治法:滋陰降火, 清心泄熱。
方藥:知柏地黃湯合瀉心東加減。
知母6 克, 黃柏8 克, 山萸肉6 克,
Advertisiment
山梔子6 克, 丹皮各6 克, 澤瀉10克, 麥冬10 克, 生地、丹皮各10 克, 竹葉8 克, 木通8 克, 甘草3 克。
方解:生地、丹皮滋陰降火涼血;黃芩、山梔、竹葉、甘草清心瀉火;澤瀉、木通導熱下行;麥冬養陰生津;黃柏、知母滋陰降火。
加減:同鵝口瘡。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小兒口腔潰瘍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小兒口腔潰瘍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一是手足口病,與皰疹性口炎相類似的症狀,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具有流行性;二是口瘡,病因有的是因口腔黏膜有明顯傷口造成的,有的是因壓力過大造成的,還有是因食物中缺少維... [詳細答案]

  • 1回答

    哪些藥物常用于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

    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是需要對症下藥的,在此介紹目前常用的幾種藥物及其對應症狀。理中丸適用于小兒因為食用生冷食物,傷及脾胃,中焦虛寒,脘腹疼痛,肢體倦怠,手足不溫,噁心嘔吐,口淡不渴,喜熱飲,大便稀溏(... [詳細答案]

  • 1回答

    泗陽縣有中醫治療小兒支氣管炎

    您好,小兒支氣管炎多是由上呼吸道感染病症後病毒未被完全清除,出現病毒下移而產生支氣管炎發作的。支氣管炎一種常見的兒童病症,發病率較高。感染病菌、細菌、過敏源等都有可能引起小兒支氣管炎症。所以建議家長... [詳細答案]

  • 1回答

    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一般用什麼藥?

    致病用藥,需要對症,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也不例外。1.脾胃失調型:表現為食欲差,面色黃,時有腹痛,大便乾燥,舌淡,苔少,脈細弱。治以運脾開胃。常用蓮子肉、蘇梗、佛手、砂仁等藥物。2.脾濕氣阻型:表現為... [詳細答案]

  • 1回答

    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有什麼方法?

    中醫可以通過推拿按摩治療小兒厭食症,需要對症治療:(1)乳食壅滯型的,需要消食導滯。建議可以進行推拿,即清板門100次、逆運內八卦100次、推四橫紋100次、捏脊6遍、退六腑100次、揉合穀100次...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