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中醫治療嬰兒手足搐搦症

本病又稱維生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或稱低鈣性驚厥症。 見:①突然驚厥, 每天數次至數十次, 每次持續數秒或數分鐘, 驚厥可全身對稱, 也可以限於一側, 或局部有抽搐, 喉頭痙攣, 呼吸困難, 青紫, 嚴重可引起窒息至死, 驚止後, 精神如常。 ②較大病兒可見手足搐溺, 手腕彎曲, 手指伸直, 拇指貼近掌心如“雞爪樣”, 下肢則見足趾強直, 而腳底略彎如“芭蕾舞樣足。 ”
本病多發生於1 歲以內的嬰幼兒, 6 個月內嬰兒可有顱骨軟化症。
中醫認為:本病由於先天不足, 加上後天失調, 以致脾虛、肝旺引起驚風。
1.中醫辨證治療。
本病總的體虛,
Advertisiment
屬氣虛、血虛, 肝脾兩虛之證, 所以治療重在補氣, 補血, 健脾, 平肝, 壯骨, 藥物多用當歸, 黃芪、熟地、淮山、龍骨、牡蠣等。
(1)氣血兩虛。 主證:面色蒼自, 煩躁, 多汗, 不發熱, 突然發作驚厥, 神志不清, 屢發屢停, 舌淡、苔薄白, 脈細, 指紋淡。 治法:益氣養血, 平肝鎮驚。
方藥:當歸補血東加減。
當歸5 克, 黃芪6 克, 黨參8 克, 炒蒼術5 克, 白術8 克, 珍珠母5 克, 生龍齒10 克, 生牡蠣10 克, 石決明10 克, 鉤藤8 克。
方解:當歸補血、養血;黃芪, 黨參益氣;蒼木, 白術健脾燥濕;珍珠母、龍齒、牡蠣補鈣壯骨;石決明、鉤藤平肝鎮驚。
加減:睡眠欠佳加遠志4 克、棗仁4 克;煩躁加獨腳金12 克、孩兒草12 克。
(2)肝脾兩虛。 主證:面色蒼白, 疲倦, 食欲不振, 易驚夜啼, 手足抽搐, 舌質淡, 苔薄白, 脈細, 指紋淡而青。
治法:補脾養肝鎮驚。
Advertisiment

方藥:黨參8 克, 白術8 克, 雲苓10 克, 炙甘草3 克, 陳皮2 克, 熟地9 克, 淮山藥10 克, 龍骨15 克, 牡蠣15 克, 白芍8 克, 鉤藤5 克。
方解:黨參、白術、雲誇、炙甘草、補脾益氣;陳皮醒脾運脾;熟地黃補血;淮山藥健脾養胃陰;龍骨、牡蠣鎮驚;白芍平肝養肝, 共用可達補脾養肝鎮驚的功效。
加減法:體虛、氣弱, 多汗加北蔑10 克、大棗4 枚;夜驚加鉤藤6 克、蟬衣5 克, 夜睡不安加遠志4 克, 棗仁5 克, 五味子4 克, 骨軟無力加杜仲8 克, 川斷10 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