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捏脊呵護寶寶腸胃

脾為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需要為寶貝的快速發展提供營養物資。 由於寶貝正處於機體的快速發展階段, 脾胃功能的強弱直接關係到寶貝身體的強壯與否。 稍有疏忽就可能使寶寶腸胃能受到傷害, 影響生長發育, 那麼媽咪如何判斷寶貝的脾胃功能是否正常呢?

Advertisiment

中醫捏脊呵護寶寶腸胃

寶貝腸胃不和的5種典型表現

1、食欲不振

常聽媽咪們訴苦, 看著別人家的寶貝, 吃飯又香, 身體又壯, 再看看自己的寶貝, 追著喂都不吃, 吃飯比吃藥還難, 心裡別提多著急了。 其實這是典型的脾胃不和的表現。

2、大便不調

健康的寶貝便便應該是金黃色或淡黃色的條形軟便, 每天蔔2次, 如果寶貝脾胃運化功能失常, 大腸傳導無力, 就會出現大便幹結成球, 2~3天才排便, 排便時費力或哭鬧;或是大便次數增多, 黏膩不成型, 甚至稀如水樣、氣味惡臭都是脾胃病變的表現。

Advertisiment

3、夜臥不安

媽咪們可能不知道, 寶貝脾胃失調還可影響睡眠, 這就是中醫所謂的“胃不和則臥不安”, 表現為寶貝睡覺總喜歡趴著或是撅著屁股, 不停地翻來滾去, 睡不安穩, 夜啼易驚, 或伴有磨牙、流口水都是脾胃的消化功能發生了問題。

4、腹脹腹痛

寶貝年幼無知飲食不知自節, 如果媽咪未注意控制寶貝進食的種類和數量, 吃得過多或是品種過雜, 就會損傷脾胃, 導致飲食物不化, 停滯胃腸, 氣機不暢而出現寶貝腹部脹滿、不思飲食、腹痛甚至嘔吐等症狀。

5、脾氣急躁

小兒生理特點之一為肝常有余, 寶貝由於脾胃虛弱, 肝氣就會相對旺盛, 所以很多脾胃虛弱的寶貝常常會伴有肝火偏旺的表現, 雖然吃得不多, 精力卻很旺盛,

Advertisiment
活動量大, 總是動個不停, 脾氣大而任性, 稍有不順心就會哭鬧不休, 夜間很難入睡, 媽咪非常苦惱。

中醫推薦——捏脊調理寶寶腸胃

對於脾胃不和的寶貝, 捏脊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外治方法, 既免去了寶貝服藥的痛苦, 又可起到明顯的治療效果, 而且操作簡便, 居家即可完成, 因此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青睞。

捏脊治療的原理

捏脊療法自古即有, 早在晉代就有了詳細的記載, 幹百年來傳承至今, 因其長於治療小兒疳積一類的疾病, 故1日時又稱為“捏積”。 捏脊療法的原理主要依據經絡學說的理論。

1、調節寶貝的臟腑功能

脊柱兩旁1.5寸是膀胱經所在的部位, 分佈著很多重要的臟腑俞穴, 包括脾俞、胃俞等, 捏拿這些部位, 可以刺激相應的穴位,

Advertisiment
激發經氣, 通氣血, 恢復脾胃運化功能, 使寶貝口能知味, 胃口打開, 胃氣得到顧護, 脾氣得到運化, 積滯得以消導, 從而改善寶貝的消化吸收功能。

2、激發寶貝的陽氣

脊背正中是督脈循行的部位, 先賢認為, 督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脈, 它是陽脈之海, 統領一身之陽氣, 而陽氣就像守衛人體的一道籬笆, 保護著寶貝不受病邪的侵擾。 所以捏脊不僅可以調節脾胃功能, 還能提高寶貝的免疫力, 強身健體, 預防疾病。

家庭捏脊的具體方法

兩手大拇指在上, 其餘四指在下, 拇、食指捏住寶貝背部尾椎處(長強穴)的皮肉, 提起, 沿著脊柱向上捏拿至脖頸處(大椎穴), 連捏6遍, 第4遍為每向前捏2~3下, 用力向上提拿1次。 一般每天做1次即可。

Advertisiment

需要指出的是, 捏脊手法亦分補瀉, 從長強穴開始捏至大椎穴結束為補法, 反之則為瀉法, 絕大多數的寶貝都屬於脾胃虛弱, 所以媽咪們應選擇補法治療。

媽咪捏脊注意啦

1、第一次捏寶貝會覺得疼痛不適, 媽咪可適當減輕力度, 循序漸進, 慢慢地過一段時間, 寶貝就會愛上捏脊了, 這時媽咪就可逐漸加力了, 最恰到好處的力度是既不損傷寶貝的皮膚, 又可使局部皮膚潮紅、微熱, 這樣就可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了。

2、寶貝皮膚嬌嫩, 推拿前可在推拿部位塗抹一些爽身粉以起到潤滑的作用, 防止寶貝皮膚受損。

3、另外捏脊後可給寶貝少喂一些白開水, 可起到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

給寶寶捏脊其實很簡單, 媽媽們不要太過心慌, 但是方法要講究正確,這樣才能有效調理寶寶腸胃,並且力度不能太大,媽媽們記住了哦!

但是方法要講究正確,這樣才能有效調理寶寶腸胃,並且力度不能太大,媽媽們記住了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