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外治法療新生兒臍患

小兒初生斷臍, 如洗浴後不即揩幹, 或因尿布過分潮濕, 久浸臍部而成臍濕。 如在臍濕的基礎上, 皮膚破損, 感染病菌, 引起紅、腫、熱、痛, 甚至化膿則成臍瘡。 一般輕症, 可採用外治法。 使用藥物以前, 必先用溫清水洗淨臍部, 吸幹上面的水濕, 或拭掉上面的膿性分泌物, 後選用下面方藥:

1.煆龍骨適量, 研細末, 再篩取極細粉, 撲摻臍上, 日數次。

2.煆牡蠣研末, 爐甘石粉適量, 和勻, 篩取極細末, 撲摻。 上述兩方均治臍濕。

3.青黛10克, 黃柏10克, 生石膏20克, 研細, 油調外塗臍部。 市售青黛散亦可。

4.市售金黃散30克, 油調外塗臍部。 上述兩方均治臍瘡。

Advertisiment

新生兒由於啼哭過多, 致腸中氣體突於臍部, 表面光亮如泡吹起, 按之則微微有聲, 名叫“臍突”。 可用亂發燒灰, 與枯礬適量, 共研為末, 蜜調敷臍突口, 再以硬紙板壓之, 外紗布包紮, 數日後會自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