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班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中班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1、指導家長對幼兒認知培養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對中班幼兒感知覺培養中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兒的家長同樣應保護好孩子生理器官, 有意識的訓練幼兒視覺、觸摸覺、空間知覺、時間知覺。
★可有意識、有計劃地訓練幼兒的聽力, 平時要定期測量幼兒聽力情況, 及早治療和防範。
★讓孩子逐步辨認:紅、黃、橙、綠、天藍、藍、紫等色, 並逐步按名稱選色及按色講名稱。
★教孩子用手摸, 辨別物體的粗細、軟硬、輕重、粗糙、光滑。
★用捉迷藏或找物的遊戲培養孩子逐漸辨別上下、前後、左右。
Advertisiment
如用同類物體擺成不同的空間位置, 讓幼兒指出方位。 又如用娃娃擺成一上一下、一前一後、一左一右等。
★家長可以通過帶領孩子做一些觀察記錄來培養孩子的時間知覺。 如帶孩子觀察母雞→生蛋→孵小雞→母雞帶小雞的圖片, 並講出先後順序。 還可以通過故事、童話等幫助幼兒掌握“從前”、“很久很久”、“後來”、“開始”、“結束”等詞彙。
(2)對中班幼兒注意培養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兒的無意注意高度發展, 對周圍事物極感興趣, 到處看、聽、聞、說。 因此, 活動能力、生活範圍、知識量都增長、擴大、增多了。 中班孩子有意注意得以發展, 如果我們做到使幼兒明確觀察任務, 選材又適合幼兒知識水準, 利用有趣的聲音、動作、鮮明的顏色, 必定能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預定的觀察目標上。
Advertisiment

(3)對中班幼兒記憶培養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兒有意記憶逐步增長, 能記住情節和有關詞句, 複述故事, 描述自己所經歷的事情。 他們的理解記憶比機械記憶效果好, 即記憶自己所熟悉的、所理解的比不熟悉的不理解的內容效果好, 理解對幼兒有很大作用。
(4)對中班幼兒思維培養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兒感知動作思維水準很高, 他們可邊動作邊說邊記, 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 但邏輯思維水準差, 處於萌芽狀態。 他們掌握實物概念時能概括出實物主要特徵,特別是功用特徵。 家長可以經常與孩子玩“找錯”的遊戲,如家長講“馬是拉車的”幼兒講“對, 馬是拉車的”, “水果是扔掉的”,
Advertisiment
“錯,水果是吃的”。 中班的數概念可掌握到“10”, 詞彙的掌握也隨著年齡增加, 這為幼兒口頭語言書面語言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有條件的家長可以讓幼兒學書法、學繪畫、學語言。
(5)對中班幼兒想像培養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想像的物件和內容深廣得多了, 特別是對貼近幼兒生活的想像顯得具體而細緻, 甚至大人忽視的細節, 他們也想像到了。 他們會幻想著與星星、月亮做遊戲、乘坐火箭在太空中的運動會上奪金牌, 其中也許包含著想像的創造性成份, 這是很可貴的, 應予以啟迪保護。
2、指導家長對幼兒情感培養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兒的情感仍帶有明顯的外露, 易衝動及易變的特點, 但在教育的影響下, 幼兒情感也會向著穩定而深刻的方向發展。
Advertisiment
幼兒社會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評價都有些發展, 家長應幫助他熱愛幼稚園的班級群體與朋友建立良好的聯繫, 互相報出電話號碼, 鼓勵他們在平時晚上或雙體日互通電話。
3、指導家長對幼兒意志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兒意志品質發展很不成熟, 所以家長要讓幼兒自我控制時, 一定要幼兒明白行動的目的, 因為只有當行動的目的為幼兒理解而感興趣時, 才會出現較好的自覺性、堅持性和自製力。 另外家長在家中不妨採取一些遊戲的方式讓幼兒遵守某些規則。
(三)大班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1、指導家長對幼兒認知培養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班幼兒在認識過程中對事物的感知逐步脫離了具體條件,
Advertisiment
對事物的性質進行分析和綜合有時只需在視覺範圍內進行, 無需用手操作、探索。 他們對事物的認識不再局限於表面現象, 更加注意於對事物本質的認識。 所以家長同樣需要保護幼兒的感覺器官, 對幼兒的注意、記憶、思維、想像進行循序漸進的培養。
2、指導家長對幼兒情感培養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班幼兒的情感較外露, 他們對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等在愛和憎的感情上是分明的。 在某些場合也能調節自己的情感及表現,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情感逐漸趨於穩定。 家長對孩子進行關心愛☆禁☆撫, 使孩子的精神需要得到滿足, 就會引起愉快的情緒反映, 相反,家長對孩子經常訓斥,就會引起不愉快的情緒反映。經過日久重複,孩子對經常關心愛☆禁☆撫他的人有好感,對經常訓斥他的人有惡感,這是孩子在家庭和社會環境中經過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
3、指導家長對幼兒意志培養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班的孩子已經能夠有目的地提出自己行動的目的和行動的方法,隨意行動比以前較為穩定和長久,對自己不感興趣或較困難的任務有時也能在較長的時間內堅持完成。如果行為目的為孩子所理解並感興趣,堅持的時間就長,反之就差。孩子的意志是在正確的教育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意志行動的獨立性和自覺性,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孩子優良的意志品質,同時還要發展孩子的自製能力,使其能逐漸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克制自己的欲望,約束自己的言語行動和情感。
4、指導家長對幼兒個性培養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班幼兒是個性初步形成的時期。孩子的個性一旦形成就比較穩定,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本性難移”。但是,孩子個性的穩定性是相對的,在教育影響下、在社會環境發生改變或受到重大事件的刺激等都有可能使人的個性發生改變。因此家長要給予孩子適度的愛,逐步形成孩子活潑開朗的個性。
大量事實證明,家庭教育將影響人的一生,個性向什麼方向發展,成為什麼樣的人,都與家庭密切相關。所以充分發揮家庭的社會教化功能,當好第一位社會教化執行者或第一位老師是望子成龍的最佳舉措。 相反,家長對孩子經常訓斥,就會引起不愉快的情緒反映。經過日久重複,孩子對經常關心愛☆禁☆撫他的人有好感,對經常訓斥他的人有惡感,這是孩子在家庭和社會環境中經過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
3、指導家長對幼兒意志培養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班的孩子已經能夠有目的地提出自己行動的目的和行動的方法,隨意行動比以前較為穩定和長久,對自己不感興趣或較困難的任務有時也能在較長的時間內堅持完成。如果行為目的為孩子所理解並感興趣,堅持的時間就長,反之就差。孩子的意志是在正確的教育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意志行動的獨立性和自覺性,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孩子優良的意志品質,同時還要發展孩子的自製能力,使其能逐漸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克制自己的欲望,約束自己的言語行動和情感。
4、指導家長對幼兒個性培養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班幼兒是個性初步形成的時期。孩子的個性一旦形成就比較穩定,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本性難移”。但是,孩子個性的穩定性是相對的,在教育影響下、在社會環境發生改變或受到重大事件的刺激等都有可能使人的個性發生改變。因此家長要給予孩子適度的愛,逐步形成孩子活潑開朗的個性。
大量事實證明,家庭教育將影響人的一生,個性向什麼方向發展,成為什麼樣的人,都與家庭密切相關。所以充分發揮家庭的社會教化功能,當好第一位社會教化執行者或第一位老師是望子成龍的最佳舉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