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在孩子面前恐嚇他們

當孩子不聽話哭鬧的時候, 很多父母也是手足無措, 不知道該怎樣制止孩子的情緒和行為, 於是很多家長都選擇了在孩子面前恐嚇孩子, 也許當時孩子確實是不哭不鬧了, 但是給孩子心靈上造成的陰影和傷害也許會陪伴他一生的成長。

媽媽注意到周圍的人正在看她們母女倆, 轉頭對女兒說:“再哭就讓員警把你帶走!”

女孩強忍淚水止住哭泣, 嘴唇抽搐著, 驚恐不安地看著媽媽。

不要在孩子面前恐嚇他們

恐嚇是一種“精神暴力”

這位年輕的媽媽也許只是想管住孩子, 讓她不要在大街上哭泣,

Advertisiment
但她顯然對這種方法的負面效應估計不足:孩子無形之中感受了精神暴力, 相當於內心經受了一場拳打腳踢。

對孩子來說, 成人說的話是無可爭議的。 一個上幼稚園的孩子聽到媽媽說不要他了, 他會當真, 而不會想到那只是一句戲言。 因為在孩子的眼裡, 父母就是整個世界。 父母說不要他了, 就意味著他在這個世界上是多餘的。 這種意識一旦形成, 會給他以後的生活蒙上一層陰影。 他會不自覺地否定自己, 貶低自己。

恐嚇不僅會令孩子變得拘謹、膽小、說謊, 還會導致成年以後的心理障礙。 這裡有一個真實的案例:

一位30多歲的男士, 事業很成功, 但每當堵車或在封閉的電梯裡時, 他都會緊張、焦慮, 以至於不敢一個人開車,

Advertisiment
不敢到外地出差。

原來, 在他上小學前幾年, 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為了管他, 爺爺奶奶就對他說, 你要再不聽話, 我們也不要你了。 使他覺得是自己不可愛, 所以爸爸媽媽才“不要”他。 為了哄他睡覺, 就對他說, 你再不睡覺, 鬼就會來抓你……就這樣, 他嚇得趕緊閉上眼睛, 心裡卻在不停地想, 鬼怎麼怎麼可怕……長大以後, 這些童年往事漸漸淡忘了, 但內心深處的恐懼和不安卻無法抹去, 每每遇到挫折, 便會被激發出來, 出現前面提及的那些症狀。

焦慮會“傳染”

成年人對孩子採取恐嚇、嚇唬等方式時, 往往是自己內心最焦慮、最無助的時候。 生活的壓力、內心的煩惱, 常使成年人的內心失衡。 這時, 他們極易發現孩子身上的毛病和問題。

Advertisiment
我們經常會見到, 年輕的爸媽在那兒十分焦慮、激動地管教孩子。 而孩子呢, 爸媽講的“大道理”還沒聽懂, 卻最先感受了父母內心的焦慮, 因為對年幼的孩子來說, 對情緒的接受速度要比“道理”快得多!

給父母的幾點建議:

父母是孩子心靈的守護神。 孩子的心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關愛, 恐嚇或嚇唬是一種笨辦法。

為人父母, 有必要時常內省。 看看自己是不是以“都是為了孩子好”為藉口, 帶著憤怒或焦躁的情緒訓斥孩子?只有先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 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孩子眼裡的塵埃。

孩子情緒煩躁時, 先不要急於壓制他, 而應及時察看一下自己的內心是否平靜、祥和。 如果發現自己內心很煩亂, 就不要忙著教訓孩子,

Advertisiment
請等自己平靜之後再跟孩子對話。 父母心平氣和本身就是一針鎮定劑, 它有安撫孩子情緒的力量。

小編總結: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恐嚇孩子是最愚笨的一種方法, 它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問題, 還會得到適得其反的後果, 給孩子的心靈抹上一層灰霾, 所以家長們切記不要在孩子面前恐嚇他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