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哄騙孩子

哄騙是大人搪塞孩子的一種手段。 有些大人在孩子任性、糾纏不休時常以好吃的、好玩的或者孩子感興趣的事或物來吸引孩子, 用以擺脫困境及孩子沒完沒了的糾纏。 例如, 孩子哭鬧著要跟媽媽去上班, 媽媽說“別哭, 媽媽下班回來給你帶好吃的”;奶奶做事時, 孩子糾纏著非要奶奶講故事, 奶奶說“別鬧了, 待會兒奶奶帶你到公園去玩”等等。 孩子當時被美好的願望所吸引, 不哭也不鬧了, 變得穩定而聽話了, 孩子在盼望著、等待著……然而, 大人卻沒有把自己說的話當回事放在心上, 甚至根本就沒打算要實現自己的諾言,
Advertisiment
而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認為孩子小, 哄騙一下沒關係, 過一會兒孩子就會忘了。 這種哄騙孩子的做法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很有害的。
哄騙帶有欺騙的性質, 孩子雖年幼無知, 卻欺騙不得。 因為幼兒期正是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形成時期, 孩子善於模仿,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不但看在眼裡, 而且記在心上, 並以父母的言行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 因此, 父母要時時、事事檢點自己的言行, 不能因為自己的不慎而玷污孩子純潔的心靈。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這樣說過:“父母對自己的要求, 父母對自己家庭的尊敬, 父母對自己一言一行的檢點;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對父母無限信賴和熱愛,
Advertisiment
在孩子眼裡, 父母是最值得信任的, 他們的話是算數的、有權威的。 因此, 他們不僅願意聽父母的話, 而且還願意按照父母的話去做。 如果父母言行不一, 會使孩子失望, 特別是3歲左右的孩子受到父母言而無信的愚弄時, 他們會感到委屈、生氣, 甚至會發脾氣、和父母對抗, 會說父母“你撒謊, 你騙人”, 從而喪失對父母的信任, 時間長了, 不但哄騙的手段會失靈, 而且孩子也會模仿父母而養成撒謊的毛病, 當父母再來批評教育孩子時, 他也會來批評指責父母, 這是最可悲的, 糾正起來難度也非常大。
因此, 父母千萬不可哄騙孩子, 當孩子任性、糾纏、提出各種各樣不合理要求時, 應該堅持正面教育, 採取勸慰、說服、暗示,
Advertisiment
、鼓勵、轉移注意力、積極引導或採取暫時不予理睬的“冷處理”等方法予以處理。
相關用戶問答